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步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来完成,简称“五步曲”。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依据课标,设置问题;自主学习,探究结论;合作交流,完善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五步曲”呢?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最好的手段,莫过于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需要出发来设置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内心需求。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概括了几种导入方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氛围导入。比较适合感情色彩浓厚的课文教学。多用音乐、朗诵等手段将学生的情感拉入一个特定的氛围,然后趁势进入对课文的阅读。(2)题目导入。从课文标题入手,往往也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3)已知导入。指由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自然而然地进入另一个层次结构的学习。(4)激疑导入。于无疑处设疑也可以说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即在学生看不到疑问的地方设置疑问,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当然,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导入,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教学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感知课文。这是阅读教学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
  二、依据课标,设置问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结构探究》一文认为:教师“需要课前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力求做到深刻理解和把握课标、教材,全面了解学生。进而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置成若干个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的小问题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学习和探究”。那么,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充分体现,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我认为设计问题应该把握住以下两点:
  1.力求完整忌琐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一旦抛出,就能让学生马上动起来——这里的“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心动、手动、脑动,而不是表面上的结组、讨论等等假动;一个问题,一旦解决,就能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态度上产生可观测到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真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可以直接导引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文本,并引发、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对话。
  2.从问话形式上,避免用是非问,选择问。这样就会避免学生即使在走思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回答“是”或“不是”,“甲”或“乙”;避免学生的回答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揣摩老师的提问心理,作外围的兜圈子游戏。
  三、自主学习,探究结论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自主学习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对于文本的感知,语文教坛上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纠缠于文本,单以弄清文本内容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无疑是不对的,但极端淡化文本,使文本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也是不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新的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强调阅读中学生和作者、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多重对话。但这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对文本的理解为基础。如果对文本还没有真正理解或缺少基本的理解,就和作者进行对话,就进行相互间的对话,岂不是无本之木,其效果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或南辕北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课文的时间。
  特别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结论,并不是说老师就可以袖手旁观,实行“放羊”,而是应当“自主”时要放手,当讲授时要讲授。同时,对学生的看法,要注意评价、追问和明确的鼓励。如果我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话,那么,“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则属于“陈述性知识”,是无需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的。总之,我认为“止于所当止,讲于所不得不讲”应该是一个现代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
  四、合作交流,完善结论
  这一步和第三步很难截然分开,很多时候,探究的过程也就是交流的过程,关键是如何对结论进行完善。这应该是一个高层次的环节,是一个总结、概括、梳理的过程。也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知、情、意、行发生可观测性改变的关键时刻。
  五、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课堂上所学的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用于生活,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语文学科带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前者而言,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能注意到。比如,学习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人物刻画方法,老师都会布置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但对于人文性的一面,则有些欠缺。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时刻不忘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机地融合德育和美育,三位一体,课就立体化了。”
  以上所言,仅属个人一隅之见。有不当之处,愿与同仁共同商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乡市南太行山旅游区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游客人数日益增长,已成为新乡市旅游业的核心景区。但南太行山仅靠山水风景等自然景观作为景区的主要内容,忽略了对景区
对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的百叶窗翅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模型运用Laminar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与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为进一步阐明空气侧的强化传热翅片的性
小学是学生基础知识入门的重要阶段,如果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愉快的接受,能影响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这门课程的持续兴趣,整个学习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效果也是良好的;如果一旦让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对这门课程感到无趣枯燥,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在中学阶段再培养起学习兴趣来。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接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这就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能
应用灰预测模型对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了实例故障预报,并给出了具体的建模过程。实例结果表明该预报方法结论可靠,能够及早判明装备系统状态的发展趋势,并为装备系统的安全生产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的实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也达到了学好数学的目的。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初中英语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能够以课改精神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与此同时,初中英语课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策略作一简单探讨。  一、初中英语课堂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片面强调英语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英语综合交际
结合工程实例,对坐床式圆筒防波堤工程的圆筒安装偏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允许偏差值的确定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