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身体和技术训练是田径队科学训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能力则是发挥身体和技术能力的首要保证。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因此要使运动员有好的心理,必须重视心理训练,并贯穿于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 田径 心理 训练
一、意志品质的训练
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训练的内容包括坚定的目的性、顽强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等。目的性就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但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要力争达到目标;顽强性就是要求运动员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日常训练,必须具有坚持不懈、吃大苦耐大劳的顽强精神;主动性就是教育运动员应该有创造优异成绩的强烈愿望;自控能力就是教育和培养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把握好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强度,并在比赛前能有效地调节因渴望胜利和害怕失败带来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田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心态很不稳定,所以在日常训练工作中要经常采用正面教育,多启发、多鼓励、多帮助,以增强其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理性认识训练
训练中,要想提高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使学生能自觉地去学习和训练,应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的心理等四个方面,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田径及训练的理性认识,树立奋斗目标,建立训练信心,有不怕困难不怕苦的顽强决心,有学会动作的恒心,教育培养他们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心理积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灵活性、语言刺激性、示范质量性,可改变训练的条件,允许队员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利用对比法、比赛法等其它各种教法手段来提高学生训练的情绪,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专项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专项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中掌握动作的好坏与记忆动作表象呈相互依存关系。学生只有在正确识记各种动作和要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而清晰、鲜明的动作表象又促进了记忆的发展。可采用念动法来强化巩固动作概念。念动训练是在思想上完成动作的过程,它以意识动作为基础,反复进行思维表象,同时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收到心理训练的效果。
四、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障碍
1.在日常训练中,学生抗拒训练、顶撞教师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一些老队员取得了一些成绩,自命不凡,不爱听老师的话而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受到家长作风严重而又较独裁的老师的强制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也有学生尽管表面上不敢这样,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表现为练习动作时不用心、照自己的想法乱做,这也是一种抗拒训练的心理表象,潜意识是说我已很累了,还要做只能是乱做一通。解决这种冲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谈心,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力争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训练中表现出抑郁彷徨、胆小沮丧。有些学生常常情绪多变,训练质量随情绪的好坏而波动;还有些学生总把训练或比赛的胜负、成败结果看得太重,唯恐别人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嘲笑,因而陷入了彷徨和沮丧。此时,老师应和学生间建立亲切友好的人际关系,相信不论胜负、成败,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鼓励他们,获得运动员的信赖,从而卸去学生的思想包袱,促使其充满坚定的信心,以稳定的情绪投入训练和比赛。
3.克服胆怯的心理。在田径训练中,特别是跳高跑训练,学生特别害怕,尤其是新队员,一听到跳高跑,下意识地就会感到害怕,这是训练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此类问题时,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1)树立完成动作的信心。如在跳高训练中,除必要的讲解之外,准确、完美、轻松的示范动作也很要紧,同时可发挥老队员的榜样作用,这些都是克服害怕心理的有效途径。
(2)消除错误的视觉表象。训练中应用语言提示的方法突出示范动作的特点,要求队员记准动作名称,以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在教法上,尽量采用分解法教学,使复杂的动作简单化,尽量减少错误视觉表象的形成。不能分解的采用慢示范的辅助性练习,对动作容易产生错误的部分先进行模拟体验,为练习完整动作打好基础,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3)鼓励学生的自尊心和求胜心及加强辅助性练习。在训练中常会遇到平时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某一动作练习时出色地完成了,此时应加以表扬,并由他们来做示范,借以激发其他人的勇气和斗志,从而使害怕的学生受到鼓舞,克服胆怯心理,较快地掌握动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更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比赛。这样一来,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点,通过系统的、合理的心理训练,使他们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彦君 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中小学教育,2003,(8)。
[2]韩虎 体育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体育教学,2002,(1)。
关键词:小学 田径 心理 训练
一、意志品质的训练
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训练的内容包括坚定的目的性、顽强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等。目的性就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但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要力争达到目标;顽强性就是要求运动员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日常训练,必须具有坚持不懈、吃大苦耐大劳的顽强精神;主动性就是教育运动员应该有创造优异成绩的强烈愿望;自控能力就是教育和培养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把握好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强度,并在比赛前能有效地调节因渴望胜利和害怕失败带来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田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心态很不稳定,所以在日常训练工作中要经常采用正面教育,多启发、多鼓励、多帮助,以增强其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理性认识训练
训练中,要想提高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使学生能自觉地去学习和训练,应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的心理等四个方面,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田径及训练的理性认识,树立奋斗目标,建立训练信心,有不怕困难不怕苦的顽强决心,有学会动作的恒心,教育培养他们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心理积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灵活性、语言刺激性、示范质量性,可改变训练的条件,允许队员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利用对比法、比赛法等其它各种教法手段来提高学生训练的情绪,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专项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专项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中掌握动作的好坏与记忆动作表象呈相互依存关系。学生只有在正确识记各种动作和要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而清晰、鲜明的动作表象又促进了记忆的发展。可采用念动法来强化巩固动作概念。念动训练是在思想上完成动作的过程,它以意识动作为基础,反复进行思维表象,同时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收到心理训练的效果。
四、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障碍
1.在日常训练中,学生抗拒训练、顶撞教师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一些老队员取得了一些成绩,自命不凡,不爱听老师的话而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受到家长作风严重而又较独裁的老师的强制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也有学生尽管表面上不敢这样,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想法,表现为练习动作时不用心、照自己的想法乱做,这也是一种抗拒训练的心理表象,潜意识是说我已很累了,还要做只能是乱做一通。解决这种冲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谈心,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力争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训练中表现出抑郁彷徨、胆小沮丧。有些学生常常情绪多变,训练质量随情绪的好坏而波动;还有些学生总把训练或比赛的胜负、成败结果看得太重,唯恐别人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嘲笑,因而陷入了彷徨和沮丧。此时,老师应和学生间建立亲切友好的人际关系,相信不论胜负、成败,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和鼓励他们,获得运动员的信赖,从而卸去学生的思想包袱,促使其充满坚定的信心,以稳定的情绪投入训练和比赛。
3.克服胆怯的心理。在田径训练中,特别是跳高跑训练,学生特别害怕,尤其是新队员,一听到跳高跑,下意识地就会感到害怕,这是训练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此类问题时,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1)树立完成动作的信心。如在跳高训练中,除必要的讲解之外,准确、完美、轻松的示范动作也很要紧,同时可发挥老队员的榜样作用,这些都是克服害怕心理的有效途径。
(2)消除错误的视觉表象。训练中应用语言提示的方法突出示范动作的特点,要求队员记准动作名称,以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在教法上,尽量采用分解法教学,使复杂的动作简单化,尽量减少错误视觉表象的形成。不能分解的采用慢示范的辅助性练习,对动作容易产生错误的部分先进行模拟体验,为练习完整动作打好基础,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3)鼓励学生的自尊心和求胜心及加强辅助性练习。在训练中常会遇到平时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某一动作练习时出色地完成了,此时应加以表扬,并由他们来做示范,借以激发其他人的勇气和斗志,从而使害怕的学生受到鼓舞,克服胆怯心理,较快地掌握动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更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比赛。这样一来,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更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点,通过系统的、合理的心理训练,使他们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彦君 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中小学教育,2003,(8)。
[2]韩虎 体育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体育教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