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并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是一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答卷。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际交流等措施促进教师观念更新与角色转变,点亮教师专业成长的明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案导航、任务驱动,第二课堂、有效延伸,课外活动、培养能力等途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第一机会真正还给学生,多途并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校园成为学生成才的“笑园”,教师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多途并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实践和教学论领域的老话题,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以及“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1]
  有效教学就是优质教学,也是致力于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内涵发展。[2] 尽管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专属话题, 其研究的兴起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近年来,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果,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作用。但是“探讨有效教学的要义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不仅要义本身会有变化,
  即使相同的要义也会有不同的释义”。 [2]教学中确实有一些具有共性、规律性和策略性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去认识、把握和借鉴的,抓住了这些东西我们就能保证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也就是说,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永不过时,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生涯的必修课。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有效教学”研究对教师而言,就是召唤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甚至“决战课堂”,因为离开了课堂,研究就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围绕“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实际上也有助于每一个老师更好地发展。那么,怎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我们从多个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及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职业倦怠,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理解、认识不到位
  2010年3月,我们去贵州一些农村中学进行调研(其中一个学校距省会城市仅60公里),许多一线教师对几年前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知之甚少,甚至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对我们抱怨道:“你们看,今年9月份我省高一年级就要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会要上必修,一会要上选修,又要学生选课,实行学分管理,又有系列、模块的,都不知道课怎么上了,学校教学秩序怎么管?我看他们就是在把中学教学搞乱,我看整乱就是课改!”
  笔者2010年11月参加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贵州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对参加培训的80多位初中教师进行访谈,发现80%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局限于“能评上高级职称,然后慢慢混到退休”。试想,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对教学没有保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没有对职业的尊重和承担,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和同情,在事业上没有更多更高的追求,那么教师的教学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二)课堂教学功利化,把学生学习引入歧途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中学课堂教学有以下突出的现象:
  现象一:“抱着”传统。你走你的改革路,我过我的分数桥。许多教师认为不管你怎么改,总是要让学生考高分,认为提高学生分数才是硬道理,于是把培养学生素质挂在嘴上,却行应试教育之道。“课堂外搞素质教育,课堂内搞应试教育。”甚至有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训练成做题的熟练工和抓高分的选手”。
  现象二:否定传统。既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研究学习,课堂上就让学生“充分探究”,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集合,可以让学生“探究”二三十分钟。
  现象三:目标混乱。如2009年全国高考二卷有一道数学选择题,有的教师认为用“极坐标”的方法求解较简便,讲解完后便给学生补充“极坐标”的整块内容,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其实,以上各种教学现状说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斥着极大的功利色彩。它对短期效果的追求,同样走进了压抑和否弃生命的境地,“孩子们并不开心”。[3]有学者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功利化的表现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迎合某种需要,不顾思维过程;第二,追求记忆技巧,不求数学本源;第三,热衷题海战术,忽视知识构建。数学课堂教学功利化,往往降低了数学的学习目标,忽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甚至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歧途。[4]
  二、多途并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倡导新型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观念更新与角色转变,点亮教师专业成长的明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的教育变革涉及教育行业的每一个人,其中,教师是关键群体,如果教师没有变化,教育改革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素质教育能否实现的关键。没有哪个时代的教育,会像今天一样,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5]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教育科研工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意义。[6]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能忽视教师的因素,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R·R斯根普说得好:“如果你在学校中对数学的印象只是一堆不易理解的规则,将它们背下来并适当套用之后,就能得到所谓正确答案,也许你会同意数学教育必须改革了,……但是改革的结果不一定就比以前更好,引入新的课程并不能保证学生更加理解数学,如果教师还是按照旧的、不合理的方法去教学,那一切等于零。”
  新型的教研文化体现于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进而促进观念更新与专业发展,使教师角色从过去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与独立思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我们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专家引领。我们采用“送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聘请高校的教授和教科所的研究员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培训专家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实事求是的案例解读,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受益匪浅。我们有老师总结道,培训使我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境界,我们都感到了收获的喜悦。难怪有人说,“培训是给教师最大的福利!”
  第二,同伴互助。“学习是提高教师生命力的方式!”我们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异教”等活动开展校内、校际交流课、研讨课、观摩课,形成有效认知冲突的氛围,不断造成教师新的认知不平衡,教师彼此想法之间有冲突,并通过建设性的冲突来推动探究的进程,使得教师在持续的挑战中学习,进而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研讨文化,提高教师合作的效能,培育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教师在不断碰撞中进步和提升。
  第三,自我反思。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是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一些新思路、新想法不断迸发出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有老师说道,“以前我一走进教室就觉得很痛苦,现在走进教室,我就觉得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第四,校际交流。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文化都强调两个维度,一是从“个人维度”的视角来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从“集体维度”的视角来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地区高中课改实验,我校协同实验中学等十所学校成立课改实验省级样本校,定期开展集中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聚焦高中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采取专家报告、课堂展示、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形式,分享各校在课改实验推进中的成功经验,研究课改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至今样本校校际交流活动已经举办6次,每次活动至少有400多名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既开展学科同课异教活动,又聘请北京、上海、山东等课改先行地区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与会教师进行培训,一堂堂设计新颖、方式灵活、效果突出的研讨课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第一机会真正还给学生
  人们常说,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学生的成长速度和质量来衡量,需兼顾“当下”和“今后”两个方面,因而就有“长”和“短”之分。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短期效率,更要关注教学的实效和长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后劲”,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与渔”。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凡属人类都生而具有求知欲。”这是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直到今日,它仍然很有道理。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否则“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吕叔湘语)。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和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学习状况,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我让学生回答出表示事物变化趋势的成语,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成语进行归类,让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讲解,并就不同的变化趋势各想一个函数与之对应,并画出函数的图象,再由图象引导学生抽象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这样,大部分问题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解答,教师只是适时引领,课堂显得更高效了。
  第二,学案导航,任务驱动。
  我们知道,中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什么事都愿意去试一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试”字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尝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尝试中反思、比较、发现、体验,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7]I hear,I forget.I see, I remember.I do, I understand.(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听中学”转变为“做中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案,包括“温故知新——问题导入——探究交流——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评价”等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案中的问题,驱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任务的激励与引领下,迸发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激情,点燃了心中微茫的火种。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做到了“六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神到),就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理解数学家如何创造数学”的探索,体会“自己如何再创造数学”。
  第三,第二课堂,有效延伸。
  利用各种机会,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建设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开设了以下第二课堂:
  周末讲座。每学期开学时先由教师上报讲座题目及内容,最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讲座时间,每周六晚七点在一号报告厅举行,有时学校聘请高校的专家学者到我校开展周末讲座。我校的周末讲座活动从2010年3月开展以来共成功举行50余次,参加听课的师生达到10000余人次。
  选修课程。我校从2010年9月教师申报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并从2011年3月在高一年级开设校本选修课。全校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共申报40余门选修课程,学校最终确定第一批次12门校本课程。课题组申报的《数学文化、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等5门课程入选,课程建设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计划,积极收集整理资料,撰写教案,为选修课程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其中《数学文化、阅读与思考》主要包括“品读数学名家名言”“趣谈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与文学”“数学小常识”“数学的记忆方法”“趣谈流行歌曲数学版”等内容,该课程为选修数学课的学生量身打造,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总之,这些校本选修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并延伸到学科以外的很多领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第四,课外活动,培养能力。
  为了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除安排校本课程外,学校还在周六晚间为同学们播放精选的电视节目,喜欢运动的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开放的图书馆,更是同学们的好去处,馆内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读书活动室、讲座教室等场所全面对学生开放,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整体素质得到推进和发展。
  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建设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精品项目。在这项活动中,学校搭台师生唱,既有团队交流,团队共进,也有单兵作战,自编自导,师生人人都主动,换来的是师生的全面提高。语文组坚持一年一度的课本剧表演,数学组组织高二学生制作立体几何模型比赛,高一学生进行数独比赛,物理组组织学生进行摔蛋比赛,还有其他教研组组织学生猜谜比赛,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展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局面点燃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激情,扩大了学生提升自我的空间。欣赏着学生在课本剧中惟妙惟肖的表演,看到学生制作的适用又富有创意的几何模型,在摔蛋比赛中学生制作的极富想象力的装置,我们发现,学生是天生的舞者,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演绎霓裳的精彩。
  我们有老师指出,“要培养一个考高分的学生容易,要培养一个脸上带着笑容的学生很困难。”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主任高海燕曾说过,“美国的高等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的做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也许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有的人不是一个好学生,他总是有很多题目做不来,他考试的成绩总是平平,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他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他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长处,去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因此,培养高分的学生不应是中学教育的唯一目标。我想,我们的校园应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乐园”,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笑园”。课堂理应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教师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倾注期待,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领到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课后“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时间、健身娱乐的时间,”并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8]学生就会回报我们以惊喜,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瑞雪,王文丽.论公开课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一次体验式语文教研活动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2,(5).
  [2] 盛群力.论有效教学的十个要义——教学设计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3] 郭思乐.静待花开的智慧:教育是效果之道还是结果之道——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J].教育研究,2012,(2).
  [4] 邹常志.也谈数学课堂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3).
  [5] 谢云.我们都是燃灯人——《禅里的教育》自序[J].福建教育,2012,(15).
  [6] 袁振国.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推动作用[J].教育研究,2011,(12).
  [7] 赵绪昌.例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2012,(1).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简介:
  林运来,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福建漳州 363105); 周开奎,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贵州贵阳550001);王奋平,海南琼州学院理工学院副教授(海南三亚 572000)
  注释: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项目批准号FFB108036)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的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正一步步地走进幼儿园的课堂,交互式的电子白板作为我们多媒体界的新宠,也逐渐深入到幼儿园教学之中,它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又保持了传统黑板的优点,让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了几分灵动的气息,它能给课堂增添生机,给幼儿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电子白板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演示讲解课件,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它将是注重体验式学习、师幼互动更
期刊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操作”,重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用实验、模仿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然而当我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当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定势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新认识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有时明明知道不妥,还是照做,因为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个公式的推导,在学生
期刊
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它的作用很重要,既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杜绝那些所谓实行新课标,华而不实的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
期刊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引发思维,积累知识和创造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维,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把握好课堂设疑,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整体作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校教学;构建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历史教
期刊
【摘 要】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已将德育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便是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品德  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工作第一线的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倡导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下面就在语文新课程下如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主题一直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  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探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某些内容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懂,更谈不上运用,如果条件略加改变就束手无策。学生也很困惑:上课老师讲的时候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但自己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学校里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