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操作”,重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用实验、模仿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然而当我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当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定势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新认识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有时明明知道不妥,还是照做,因为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个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的各种体验中则成了一种十分繁琐的过程,甚至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课前工作,并且课后检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追求过程,还是追求结果?享受数学的美,还是在乎短暂的质量?
如何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达到最优化效果,一向是一线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尤其是面对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新思路,新理念,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下的“数学对话课堂”,热情投身进去的我们,是不是该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层思考,还“课堂对话”以本来面目呢?
一、民主的氛围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1、平等对话,把教师放置于合适的位置。让我反思自己的定位,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课堂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角色,多用心聆听,多积极回应,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2、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进行评价
这对于思维的要求很高。因此分层进行指导,并且予以帮助,能够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及时地进行修正,从而给予学困生一定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的鼓励是一剂良药,能够医治自卑和怯懦。
二、思维的锻炼是课堂有效性的核心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无论教材怎么变,教育的理念怎么更新,唯独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是永远都不会丢弃的,因为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学生充分展开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虽然一开始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通过暴露自己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错误,并且由学生展开讨论来纠错和改正,充分地让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明白了:教师要善于把"发现过程中的教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即概念的形成过程、命题的产生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被提出过程、规律被提示的过程等,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把数学家的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思维。
2、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疑难点和寻找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从而突破难点,辨析出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清楚两种运算律的不同。展开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往往也会提出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应当把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见解转化成为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总之,只有展开思维,才可能真正把知识学活、学深、学透,这样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三、课外的延伸是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还应该努力构建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教师对学生的实践,事先应进行充分的设计和认真的准备,这样才能收到实效。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的能力。每节课前,教师都应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并搜集与新课相关的资料,加以简单记载,以备课堂交流。如学习一亿有多大,先要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大数据,生活中的关于一亿多的数据,身体上的关于一亿多的数据,宇宙中关于一亿多的数据等等,然后还要做好相关的课前调查和准备。这一环节,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是课后实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实践性的作业。如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的买菜之类的家务,学会当小小会计师,来做好家庭的财政支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品质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真正做到切实有效的进行课堂对话,数学课应从关注技能转化到关注思想,关注情感,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如不羁的风,挥洒自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体现自我的价值。
如何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达到最优化效果,一向是一线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尤其是面对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新思路,新理念,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下的“数学对话课堂”,热情投身进去的我们,是不是该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层思考,还“课堂对话”以本来面目呢?
一、民主的氛围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1、平等对话,把教师放置于合适的位置。让我反思自己的定位,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课堂体现了人性化的关怀,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权威“角色,多用心聆听,多积极回应,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2、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进行评价
这对于思维的要求很高。因此分层进行指导,并且予以帮助,能够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及时地进行修正,从而给予学困生一定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的鼓励是一剂良药,能够医治自卑和怯懦。
二、思维的锻炼是课堂有效性的核心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无论教材怎么变,教育的理念怎么更新,唯独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是永远都不会丢弃的,因为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学生充分展开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虽然一开始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通过暴露自己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错误,并且由学生展开讨论来纠错和改正,充分地让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明白了:教师要善于把"发现过程中的教学"返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即概念的形成过程、命题的产生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被提出过程、规律被提示的过程等,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把数学家的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思维。
2、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疑难点和寻找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从而突破难点,辨析出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清楚两种运算律的不同。展开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往往也会提出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教师应当把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见解转化成为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总之,只有展开思维,才可能真正把知识学活、学深、学透,这样才是理解性的学习。
三、课外的延伸是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还应该努力构建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教师对学生的实践,事先应进行充分的设计和认真的准备,这样才能收到实效。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的能力。每节课前,教师都应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并搜集与新课相关的资料,加以简单记载,以备课堂交流。如学习一亿有多大,先要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大数据,生活中的关于一亿多的数据,身体上的关于一亿多的数据,宇宙中关于一亿多的数据等等,然后还要做好相关的课前调查和准备。这一环节,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是课后实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实践性的作业。如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的买菜之类的家务,学会当小小会计师,来做好家庭的财政支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品质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真正做到切实有效的进行课堂对话,数学课应从关注技能转化到关注思想,关注情感,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如不羁的风,挥洒自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体现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