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的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北京市和全国前列,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西长安街街道好比是西城区一颗闪亮的“明珠”。该街道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是“中央政务区+国际著名旅游区+古都风貌区+老旧平房区”相互叠加,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三个核心功能高度集中体现的区域。立足于如此复杂而特殊的区情,西长安街街道的基层管理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首都文明街道”等诸多的荣誉。西长安街立足特殊区位,敢于争先创优,在城市管理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近日,该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桑硼飞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街道的管理秘籍,他说:我们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着我们的城市……
街区元素不一般
治理不简单
记者:桑主任您好,据我所知,西长安街街道辖区内有很多特殊性元素,这些元素对街道整体的治理和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所以先请您概括性介绍所辖区域的情况。
桑硼飞:好的。西长安街街道东起天安门广场西侧路、中山公园、故宫西墙,西至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北起西安门大街、文津街,南至前门西大街、宣武门东大街,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共辖13个社区, 98条胡同。表象看,有的地方高楼林立,有的地方平房云集,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但事实上,这个街区的情况特殊而复杂,既包含有我们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办公所在地;又包含着北京最为著名的三大商业区之一的西单商业街;还包含着受国内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历史性地标建筑物以及众多全国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央单位58家,市属单位100家。这些元素形成了辖区的特殊区情:一是中央首脑机关多,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党政领导机构二十多个;二是国事活动、外事活动多,每年各类活动频繁,地区安保任务相对比较繁重;三是西单“名片”底蕴深厚,时尚西单、智慧西单已成北京的名片,人流如织、繁花似锦;四是传统风貌与现代气息相辅相成,有四合院等平房1万余间;五是外地上访人员比较多;六是突发事件多;七是流动人员多,东邻天安门、故宫,南邻前门大栅栏,区内又有西单商业区,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大,其中,西单商业区全年人流量在6000万人次水平,辖区内仅南北长街地区每年人流量在200万人次水平。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了解到,西长安街地处我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如此重要的区域给区域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请您谈谈辖区因地制宜采取了哪些管理举措?
桑硼飞:特殊区情给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决履行好“四个服务”的职责使命,同时民生保障任务也非常艰巨。为履行好职责使命,我们首先结合辖区元素分布情况,对13个社区区情进行了认真研判并划分为三个承载不同功能的区域:政治核心区、繁华商业区、老旧平房居民区。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我们着力推行了分层分类管理。在以南北长街为代表的政治核心區,以保障安全、安静为首要目标,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解决以往分散执法,部门职能间存在“灰色地带”的问题,实现政策集成,破解执法盲点。将执法阵地硬件建设与执法机制创新软件建设相结合,变运动式联合执法为常态化综合执法、综合监管,以确保区域的高度安全保障。在西单繁华商业区和著名景点周边,以做好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安全保障为重中之重,紧密结合区域人流量巨大的特点,着力加强“技防+人防”建设,开发大人流预警系统,强化网格化管理,联合地区科站所增强执法力量,并依托大数据手段,织密安全网络,加强对各种可能事件的精准预判和有效管控。在老旧平房居民区,千方百计满足市民对生活便捷、环境舒适、治安有力的需求,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和谐宜居社区”的远景建设目标,制定了“四步走”的战略,集成执法力量、政策资源、技术手段,建设“联合执法无缝隙安全区”;集中力量,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全部纳入精细化轨道,建设“社区自治大数据宜居区”;引入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互联网+”模式的民生服务市场化团队,打造民生服务产业“全生态链”,建设“生活服务标准化舒适区”;打造居民文明气质和文化建设方面“精神桃花源”社区,建设“精神气质礼仪化典雅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部门,我们就是“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我们的城市”。
“居家过日子”和“工匠精神”
记者:“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我们的城市”,您讲得太好了!请您为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好吗?
桑硼飞:我们可以认真品味一下“居家过日子”的内涵,从门庭、卧房、餐厨的打理,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垃圾、卫生、水电、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的操持,琐碎繁杂,要想把日子过好,哪件事都得上心。把我们的管理工作比作“居家过日子”,就是说我们要把辖区看作是一个由千家万户组成的大家庭,而把工作、生活在辖区内的每一个人看作是家庭中的一员。不仅指我们要对辖区大事、小事样样不疏忽,更是指我们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既要有“管家”的意识又要有“管好家”的能力。更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干部、群众,人人上心,人人用心,群策群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把我们的街道管好。
首先,“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的“管家”意识体现在我们要立足全局即整个辖区,理清“家底”,找准管理难题。为“摸清家底”,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展开了对区情的科学分析和精准研判。从2016年8月至今,街道先后召集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体系内的专业人士召开了近60场研讨会、工作会,在深入分析西长安街街道不同区域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基础上,梳理出各区域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全力推进分类分级的管理体系。
其次,“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具备“管好家”的能力体现在科学分析和精准研判之后,积极完善机制,激活公共责任并号召多元参与、全民共治的管理思路和举措。由居民和地区单位共同制定“街规民约”,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各个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如:在南北长街社区建设“淘宝式”志愿服务平台和“商户自律体系”;在西单商业区倡导“商业诚信服务公约”,建设西单商业诚信博物馆,举办“中国·西单论坛”,发布“西单宣言”;在街道E动红墙手机APP中承载文明指数动态监测功能等,在地区打造了立体多维的公共责任体系。除了“居家过日子”这句话,我们辖区还有一句话同样深得人心,那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美丽城市”。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放在我们的城市管理实践中实质上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具象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或者辖区,影响它的品质与风貌的决不仅在于宏观布局、规划建设,更在于微观运转和管理服务。“工匠精神”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精细化、高标准和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各个层级、部门、群众在具体事务处置、具体环境治理、具体沟通协调时所体现出的精细化研判能力和落地实施的把控能力。“工匠精神”与“居家过日子”体现的是一种情怀和温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我们的街道管理者“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秉承着“工匠精神”,对辖区进行了分类分级的精细化管理。下面,就请您着重谈谈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桑硼飞:“摸清家底”之后,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分别施治,逐一破解。针对以南北长街为核心的政治核心区,针对地区内低端业态集聚,对区域内商铺进行强力整治,对无证照的商铺进行关停,对低端业态引导升级,严格管理商铺的经营行为;针对故宫、中山公园、国家大剧院等多处著名景点和西单繁华商业区,国内外游客密集、客流量巨大,因环境而滋生了这样一个经年无解的、游离于监管边缘的非法利益链的难题,以及作为中心城区和老旧平房区,街区还一直存在着流动经营、倚门经营、乱停乱放等市容乱象,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执法不力的原因之后,建立了“混编战区制”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公安、环卫、交通等辖区各个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整治,有效破解了多年困扰基层的“几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小商贩”问题。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借助了很多外脑的智慧,包括智库专家们的智慧,在执法边缘动真格,共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56次,累计出动各类执法力量和特保力量3000余人次,有效遏制了黑车黑导游揽客、黑三轮黑摩的非法运营行为,基本杜绝了无照摊贩经营、店外经营、小广告散发现象;针对老旧平房居民区,我们着力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生活维修、清扫保洁、安全防范等民生问题。
此外,西长安街街道在各个社区继续持续以“开墙打洞”专项整治为重点推动辖区的环境建设工作,特别选取外来游客众多、经济利益巨大、地处平房区的南北长街和北新华街为示范街,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联动其他执法部门以及合法商户共同形成合力,为整个辖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好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和谐宜居街区
使出“新招数”
记者:据悉,为了切实做好辖区管理工作,西长安街街道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性提出“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 管理模式,并在践行中取得显著效果,请您介绍一下“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起源。
桑硼飞: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西长安街街道领导班子认识到,在今后“街区制”逐步推广的大背景下,新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会随之而来,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应同步或超前思考和布局。去年,西城区主要领导即提出了“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我们街道曾于2014年3月,以灵境小区和光明社区为试点,尝试性推进了“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准物业模式”,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就“传统物业”与“准物业”的服务内容方面进行了区分,传统物业服务侧重维修服务,如居民家里灯不亮了、电线断了、马桶堵了等等,而“准物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传统物业服务不涵盖的一些社区的难点问题首先被列为“准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如停车难的问题、社区卫生环境问题、无物业老旧小区生活设施维护问题、社区安全问题等等。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针对灵境小区和光明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实施了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聘请专业保洁队伍对灵境小区进行全面清扫保洁和环境维护工作;由物业公司配齐相关维修人员,落实首问责任制,公示24小时报修电话,为居民提供入户维修服务;聘请专业的保安公司对灵境小区进行安全防范管理。这些举措使得小区内环境卫生品质不断提升,被评为西城区“花园式小区”。保安和维修服务基本实现了安全保障和便民服务全天候的要求,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开放式街区准物业”模式,强调的管理服务区域不是相对封闭的社区,而是社区环境之外的街道区域,属于公共空间区域部分。南北长街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腹地,东与中山公园和故宫一墙之隔,西与中南海毗邻,北起文津街,南至西长安街,西长安街街道区划的众多中央政务要素集中在这里。但该地区以平房区为主,居民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缺少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更要面对故宫和中山公园年5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的冲击。不仅有提升城市品质的迫切需要,更有保障辖区“最安全”、最“和谐宜居”的要求。街道工委、办事处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梳理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面前,决定以该社区为试点,引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记者:目前,在南北长街实施“开放式街区准物业” 管理模式已经6个多月了,您是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实施情况?
桑硼飞:我们首先把“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 管理的服务范围初步确定为路面保洁、社区安全、绿化美化、停车管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南北长街社区区情进行重点打造。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在“破”、“立”、“兴”三个字上,即通过“开放式街区准物业”模式破解“大城市病”痼疾顽症治理难题,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传承弘扬“正能量”推动地区文化繁荣和精神重塑,将执法整治与城市管理、精准服务与推动自治、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现代城市功能完善与传统文化传承融于一体。
首先,我们针对试点街区进行调研,发现居民关注的城市环境死角或者设施故障等问题中有90%以上是直接影响其生活的问题,而辖区公共区域的问题几乎无人关注。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在试点街区引进了一家第三方公司成立了“准物业办公室”,街道授權“准物业办公室”牵头,由居民、商户、社工、地区单位代表共同组建了“社区巡查五人组”,长期承担街区各项社会治理问题的统筹、派发、巡视、发现、报请、协调、督办、反馈、考核等工作职能,专门针对街区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公共问题,以“最苛刻眼光”和“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协调专业部门和各界资源行动起来共同打造辖区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瞄准在南北长街地区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高科技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目标,在街道建立了“大数据社会治理中心”,应用了诸多智能高科技设备和智能化手段来完善监管工作,将地区各项人地事物组织等全部信息数据集成在一个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一站式综合受理平台”,实现基层政府自下而上探索为民办事的17条“垂直系统”互联互通、业务通办,破解数据沉淀、数据开发再利用等问题。建立“和谐宜居体验中心”,建设规范化、精细化的“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平台,一站式全闭环管控,引导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统一融合。通过政府支持、市场竞争和社区自治共同发力,将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效结合,除提供与市民生活相关的516项标准化生活服务、养老服务、公益服务外,重点建设一套社会信誉平台机制,培育“平台+个人”的定制化精准服务。同时,通过市场化理念引进此业务,既可以解决地区群众差异化生活性服务诉求,又能够破解近年来基层政府推进“准物业”所带来的“社区选择不公平”和“投入不可持续”等问题。
“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不易。当时“准物业办公室”与30余户商家分批次在社区座谈,协商《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内容,研讨悬挂“商户自律承诺牌”的好处。会上,商家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怕麻烦,觉得门前公示承诺就像给自己带了个紧箍咒,不想弄。一次谈不拢不要紧,接着谈,反复谈、多次上门与商家约谈,耐心解释《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的长远意义,引导商家认识到“公示承诺既是自我约束,也是品质招牌”,最终赢得了商户认同,共31家商户签订《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并统一在门前悬挂“商户自律承诺牌”。
记者:通过采访我们看到,西长安街的各项创新举措在基层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取得这样的成就一定是得之不易的,您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大家?
桑硼飞:西长安街的各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战果,赢得了一些荣誉。我有以下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在工作理念上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敢于自我加压变“乱”为“治”,敢于摒弃惯性思维闯出一条新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朝着问题上、面对困难走,要深化各级干部群众“做中南海周边钢铁卫士和坚强堡垒”的高度共识;二是在路径设计方面,要充分动员街区所有自然人和法人主体,联合公治、居民自治,人人当家做主人;三是从机制探索上,打造统筹规划、协同治理的管理机制,逐渐探索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执法联勤、多元协同、市场介入”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是从工作标准上,充分尊重城市建设管理规律,先从小处小节入手,将一切哪怕再小的城市“缺憾美”都当做“天大的小事儿”,积极整顿、立行立改;五是从技术支撑上,积极瞄准前沿科技并在物防技防方面加大投入,用大数据手段、全覆盖标准来加强对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的支持;六是从效果检验上,努力探索出一套立体多维的监测、考核、反馈、校正闭环体系,统筹各方力量互相补位、层层监督、交叉覆盖,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理成效。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探索,那就是辖区公民的气质,我们正在通过优秀文化内涵的影响和渗透,塑造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和气质。我们相信,城市治理的核心不是“治城”,而重在“治心”,众人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打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街区元素不一般
治理不简单
记者:桑主任您好,据我所知,西长安街街道辖区内有很多特殊性元素,这些元素对街道整体的治理和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所以先请您概括性介绍所辖区域的情况。
桑硼飞:好的。西长安街街道东起天安门广场西侧路、中山公园、故宫西墙,西至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北起西安门大街、文津街,南至前门西大街、宣武门东大街,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共辖13个社区, 98条胡同。表象看,有的地方高楼林立,有的地方平房云集,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但事实上,这个街区的情况特殊而复杂,既包含有我们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办公所在地;又包含着北京最为著名的三大商业区之一的西单商业街;还包含着受国内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历史性地标建筑物以及众多全国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央单位58家,市属单位100家。这些元素形成了辖区的特殊区情:一是中央首脑机关多,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等党政领导机构二十多个;二是国事活动、外事活动多,每年各类活动频繁,地区安保任务相对比较繁重;三是西单“名片”底蕴深厚,时尚西单、智慧西单已成北京的名片,人流如织、繁花似锦;四是传统风貌与现代气息相辅相成,有四合院等平房1万余间;五是外地上访人员比较多;六是突发事件多;七是流动人员多,东邻天安门、故宫,南邻前门大栅栏,区内又有西单商业区,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大,其中,西单商业区全年人流量在6000万人次水平,辖区内仅南北长街地区每年人流量在200万人次水平。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了解到,西长安街地处我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如此重要的区域给区域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请您谈谈辖区因地制宜采取了哪些管理举措?
桑硼飞:特殊区情给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决履行好“四个服务”的职责使命,同时民生保障任务也非常艰巨。为履行好职责使命,我们首先结合辖区元素分布情况,对13个社区区情进行了认真研判并划分为三个承载不同功能的区域:政治核心区、繁华商业区、老旧平房居民区。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我们着力推行了分层分类管理。在以南北长街为代表的政治核心區,以保障安全、安静为首要目标,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解决以往分散执法,部门职能间存在“灰色地带”的问题,实现政策集成,破解执法盲点。将执法阵地硬件建设与执法机制创新软件建设相结合,变运动式联合执法为常态化综合执法、综合监管,以确保区域的高度安全保障。在西单繁华商业区和著名景点周边,以做好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安全保障为重中之重,紧密结合区域人流量巨大的特点,着力加强“技防+人防”建设,开发大人流预警系统,强化网格化管理,联合地区科站所增强执法力量,并依托大数据手段,织密安全网络,加强对各种可能事件的精准预判和有效管控。在老旧平房居民区,千方百计满足市民对生活便捷、环境舒适、治安有力的需求,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和谐宜居社区”的远景建设目标,制定了“四步走”的战略,集成执法力量、政策资源、技术手段,建设“联合执法无缝隙安全区”;集中力量,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全部纳入精细化轨道,建设“社区自治大数据宜居区”;引入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互联网+”模式的民生服务市场化团队,打造民生服务产业“全生态链”,建设“生活服务标准化舒适区”;打造居民文明气质和文化建设方面“精神桃花源”社区,建设“精神气质礼仪化典雅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部门,我们就是“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我们的城市”。
“居家过日子”和“工匠精神”
记者:“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我们的城市”,您讲得太好了!请您为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好吗?
桑硼飞:我们可以认真品味一下“居家过日子”的内涵,从门庭、卧房、餐厨的打理,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垃圾、卫生、水电、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的操持,琐碎繁杂,要想把日子过好,哪件事都得上心。把我们的管理工作比作“居家过日子”,就是说我们要把辖区看作是一个由千家万户组成的大家庭,而把工作、生活在辖区内的每一个人看作是家庭中的一员。不仅指我们要对辖区大事、小事样样不疏忽,更是指我们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既要有“管家”的意识又要有“管好家”的能力。更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干部、群众,人人上心,人人用心,群策群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把我们的街道管好。
首先,“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的“管家”意识体现在我们要立足全局即整个辖区,理清“家底”,找准管理难题。为“摸清家底”,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展开了对区情的科学分析和精准研判。从2016年8月至今,街道先后召集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体系内的专业人士召开了近60场研讨会、工作会,在深入分析西长安街街道不同区域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基础上,梳理出各区域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全力推进分类分级的管理体系。
其次,“像居家过日子一样”具备“管好家”的能力体现在科学分析和精准研判之后,积极完善机制,激活公共责任并号召多元参与、全民共治的管理思路和举措。由居民和地区单位共同制定“街规民约”,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各个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如:在南北长街社区建设“淘宝式”志愿服务平台和“商户自律体系”;在西单商业区倡导“商业诚信服务公约”,建设西单商业诚信博物馆,举办“中国·西单论坛”,发布“西单宣言”;在街道E动红墙手机APP中承载文明指数动态监测功能等,在地区打造了立体多维的公共责任体系。除了“居家过日子”这句话,我们辖区还有一句话同样深得人心,那就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美丽城市”。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放在我们的城市管理实践中实质上就是“精细化”管理的具象表现。任何一个城市或者辖区,影响它的品质与风貌的决不仅在于宏观布局、规划建设,更在于微观运转和管理服务。“工匠精神”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精细化、高标准和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以及各个层级、部门、群众在具体事务处置、具体环境治理、具体沟通协调时所体现出的精细化研判能力和落地实施的把控能力。“工匠精神”与“居家过日子”体现的是一种情怀和温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我们的街道管理者“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秉承着“工匠精神”,对辖区进行了分类分级的精细化管理。下面,就请您着重谈谈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桑硼飞:“摸清家底”之后,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分别施治,逐一破解。针对以南北长街为核心的政治核心区,针对地区内低端业态集聚,对区域内商铺进行强力整治,对无证照的商铺进行关停,对低端业态引导升级,严格管理商铺的经营行为;针对故宫、中山公园、国家大剧院等多处著名景点和西单繁华商业区,国内外游客密集、客流量巨大,因环境而滋生了这样一个经年无解的、游离于监管边缘的非法利益链的难题,以及作为中心城区和老旧平房区,街区还一直存在着流动经营、倚门经营、乱停乱放等市容乱象,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执法不力的原因之后,建立了“混编战区制”联合执法机制,会同公安、环卫、交通等辖区各个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整治,有效破解了多年困扰基层的“几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小商贩”问题。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借助了很多外脑的智慧,包括智库专家们的智慧,在执法边缘动真格,共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56次,累计出动各类执法力量和特保力量3000余人次,有效遏制了黑车黑导游揽客、黑三轮黑摩的非法运营行为,基本杜绝了无照摊贩经营、店外经营、小广告散发现象;针对老旧平房居民区,我们着力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生活维修、清扫保洁、安全防范等民生问题。
此外,西长安街街道在各个社区继续持续以“开墙打洞”专项整治为重点推动辖区的环境建设工作,特别选取外来游客众多、经济利益巨大、地处平房区的南北长街和北新华街为示范街,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联动其他执法部门以及合法商户共同形成合力,为整个辖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好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和谐宜居街区
使出“新招数”
记者:据悉,为了切实做好辖区管理工作,西长安街街道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性提出“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 管理模式,并在践行中取得显著效果,请您介绍一下“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起源。
桑硼飞: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西长安街街道领导班子认识到,在今后“街区制”逐步推广的大背景下,新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会随之而来,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应同步或超前思考和布局。去年,西城区主要领导即提出了“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我们街道曾于2014年3月,以灵境小区和光明社区为试点,尝试性推进了“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准物业模式”,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就“传统物业”与“准物业”的服务内容方面进行了区分,传统物业服务侧重维修服务,如居民家里灯不亮了、电线断了、马桶堵了等等,而“准物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传统物业服务不涵盖的一些社区的难点问题首先被列为“准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如停车难的问题、社区卫生环境问题、无物业老旧小区生活设施维护问题、社区安全问题等等。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针对灵境小区和光明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实施了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聘请专业保洁队伍对灵境小区进行全面清扫保洁和环境维护工作;由物业公司配齐相关维修人员,落实首问责任制,公示24小时报修电话,为居民提供入户维修服务;聘请专业的保安公司对灵境小区进行安全防范管理。这些举措使得小区内环境卫生品质不断提升,被评为西城区“花园式小区”。保安和维修服务基本实现了安全保障和便民服务全天候的要求,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开放式街区准物业”模式,强调的管理服务区域不是相对封闭的社区,而是社区环境之外的街道区域,属于公共空间区域部分。南北长街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腹地,东与中山公园和故宫一墙之隔,西与中南海毗邻,北起文津街,南至西长安街,西长安街街道区划的众多中央政务要素集中在这里。但该地区以平房区为主,居民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缺少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更要面对故宫和中山公园年5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的冲击。不仅有提升城市品质的迫切需要,更有保障辖区“最安全”、最“和谐宜居”的要求。街道工委、办事处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梳理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面前,决定以该社区为试点,引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记者:目前,在南北长街实施“开放式街区准物业” 管理模式已经6个多月了,您是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实施情况?
桑硼飞:我们首先把“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 管理的服务范围初步确定为路面保洁、社区安全、绿化美化、停车管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南北长街社区区情进行重点打造。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在“破”、“立”、“兴”三个字上,即通过“开放式街区准物业”模式破解“大城市病”痼疾顽症治理难题,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传承弘扬“正能量”推动地区文化繁荣和精神重塑,将执法整治与城市管理、精准服务与推动自治、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现代城市功能完善与传统文化传承融于一体。
首先,我们针对试点街区进行调研,发现居民关注的城市环境死角或者设施故障等问题中有90%以上是直接影响其生活的问题,而辖区公共区域的问题几乎无人关注。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在试点街区引进了一家第三方公司成立了“准物业办公室”,街道授權“准物业办公室”牵头,由居民、商户、社工、地区单位代表共同组建了“社区巡查五人组”,长期承担街区各项社会治理问题的统筹、派发、巡视、发现、报请、协调、督办、反馈、考核等工作职能,专门针对街区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公共问题,以“最苛刻眼光”和“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协调专业部门和各界资源行动起来共同打造辖区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瞄准在南北长街地区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高科技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目标,在街道建立了“大数据社会治理中心”,应用了诸多智能高科技设备和智能化手段来完善监管工作,将地区各项人地事物组织等全部信息数据集成在一个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一站式综合受理平台”,实现基层政府自下而上探索为民办事的17条“垂直系统”互联互通、业务通办,破解数据沉淀、数据开发再利用等问题。建立“和谐宜居体验中心”,建设规范化、精细化的“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平台,一站式全闭环管控,引导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统一融合。通过政府支持、市场竞争和社区自治共同发力,将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效结合,除提供与市民生活相关的516项标准化生活服务、养老服务、公益服务外,重点建设一套社会信誉平台机制,培育“平台+个人”的定制化精准服务。同时,通过市场化理念引进此业务,既可以解决地区群众差异化生活性服务诉求,又能够破解近年来基层政府推进“准物业”所带来的“社区选择不公平”和“投入不可持续”等问题。
“开放式街区的准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不易。当时“准物业办公室”与30余户商家分批次在社区座谈,协商《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内容,研讨悬挂“商户自律承诺牌”的好处。会上,商家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怕麻烦,觉得门前公示承诺就像给自己带了个紧箍咒,不想弄。一次谈不拢不要紧,接着谈,反复谈、多次上门与商家约谈,耐心解释《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的长远意义,引导商家认识到“公示承诺既是自我约束,也是品质招牌”,最终赢得了商户认同,共31家商户签订《自律承诺约定责任书》并统一在门前悬挂“商户自律承诺牌”。
记者:通过采访我们看到,西长安街的各项创新举措在基层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取得这样的成就一定是得之不易的,您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大家?
桑硼飞:西长安街的各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战果,赢得了一些荣誉。我有以下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在工作理念上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敢于自我加压变“乱”为“治”,敢于摒弃惯性思维闯出一条新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朝着问题上、面对困难走,要深化各级干部群众“做中南海周边钢铁卫士和坚强堡垒”的高度共识;二是在路径设计方面,要充分动员街区所有自然人和法人主体,联合公治、居民自治,人人当家做主人;三是从机制探索上,打造统筹规划、协同治理的管理机制,逐渐探索形成“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执法联勤、多元协同、市场介入”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是从工作标准上,充分尊重城市建设管理规律,先从小处小节入手,将一切哪怕再小的城市“缺憾美”都当做“天大的小事儿”,积极整顿、立行立改;五是从技术支撑上,积极瞄准前沿科技并在物防技防方面加大投入,用大数据手段、全覆盖标准来加强对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的支持;六是从效果检验上,努力探索出一套立体多维的监测、考核、反馈、校正闭环体系,统筹各方力量互相补位、层层监督、交叉覆盖,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理成效。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探索,那就是辖区公民的气质,我们正在通过优秀文化内涵的影响和渗透,塑造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和气质。我们相信,城市治理的核心不是“治城”,而重在“治心”,众人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打造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