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的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父母。与父母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做好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工作。
一、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家园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其次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白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再次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怎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目标——教育好孩子。所以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重视。
最后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人正题,等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淡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顧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都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也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长接孩子时惊讶、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
三、以理服人,教师应耐心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一位有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向我提议:“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是单独弄餐,吃得很精细。你们这大锅伙食怕营养跟不上,也吃不惯,我就在家里让她吃早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递给她一杯茶,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我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知道其原因,然后再耐心解释,告知幼儿园配餐是由专人负责,根据幼儿每天的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让家长知道每天与其他幼儿共同进餐可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最后也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虚心接受和及时改正。过后我还不时拍些她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视频或照片传给她,让她放心孩子在园的饮食情况。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幼儿园的管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对幼儿园的看法,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四、倡议父亲参与家庭教育
研究发现,凡与爸爸相处机会多的孩子,其智力水平更高.一般来讲,父亲具有较多的知识面,动手操作的能力强,父亲的理性教育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因此,在家长会上鼓励父亲参与式教育,带孩子到江边放风筝,旅游,一起动手做小实验,幼儿手工,小制作等等。增进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与情感的交流沟通,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请父亲到幼儿园为小朋友讲解工作经验,一起让爸爸参与体验为幼儿园的园田地种植活动。在与孩子互动的中父亲与母亲有很大不同,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业,父亲更倾向于孩子们一起在玩耍中快乐学习。倡议父亲参与的教育,接送孩子尽量由父母接送,便于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家园沟通时首先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其次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白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再次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怎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目标——教育好孩子。所以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重视。
最后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人正题,等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淡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顧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应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如今,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都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也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长接孩子时惊讶、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
三、以理服人,教师应耐心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一位有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向我提议:“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是单独弄餐,吃得很精细。你们这大锅伙食怕营养跟不上,也吃不惯,我就在家里让她吃早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先递给她一杯茶,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我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知道其原因,然后再耐心解释,告知幼儿园配餐是由专人负责,根据幼儿每天的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而制的;其次要让家长知道每天与其他幼儿共同进餐可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最后也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虚心接受和及时改正。过后我还不时拍些她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视频或照片传给她,让她放心孩子在园的饮食情况。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幼儿园的管理和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对幼儿园的看法,增加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四、倡议父亲参与家庭教育
研究发现,凡与爸爸相处机会多的孩子,其智力水平更高.一般来讲,父亲具有较多的知识面,动手操作的能力强,父亲的理性教育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条件.因此,在家长会上鼓励父亲参与式教育,带孩子到江边放风筝,旅游,一起动手做小实验,幼儿手工,小制作等等。增进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与情感的交流沟通,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请父亲到幼儿园为小朋友讲解工作经验,一起让爸爸参与体验为幼儿园的园田地种植活动。在与孩子互动的中父亲与母亲有很大不同,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业,父亲更倾向于孩子们一起在玩耍中快乐学习。倡议父亲参与的教育,接送孩子尽量由父母接送,便于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