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资产业链是资源产品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产品链
资源产业链是产品链,是因为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都生产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是产品的流通和服务产生的过程。资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主要为资源产品的投入产出联系,上游企业的产品是下游企业的投入。
根据钢铁行业的产业链:矿业企业提供铁矿石等原材料给铸造冶炼企业,后者根据工艺流程进行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最后生产出粗钢或者精钢钢坯等或者直接生产出汽车用钢、集装箱用钢、铁道车辆用钢、建筑用钢等、可以直接供给汽车、电器、建材、机械等钢铁消费客户。也可能供给管线棒材等深加工企业生产出板、带、管、棒、丝等多类品种产品满足客户的更深层的需求。煤电油企业则给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能源,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虽然这些企业的活动不是直接形成有形产品,也不仅仅对该产业提供服务,但是对该产业链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更常见地还有煤矸石-建材、煤矸石-制砖、粉煤灰-商品灰-水泥填料等产业链,产业链是以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形式存在。
2 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的价值链
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实现。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
对应以上两种附加价值的概念,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
通过对实际实例的分析在没有形成产业链以前,资源企业从产品生产到最终的销售,因为中间环节的层层涨价的影响没有获得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所获得的利润,产品涨价受益者是中间商,资源产品的价值没有增值。而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形成资源产业链以后,如神华集团的“煤-电-路-港-航”产业链,在集团的控制下减少了中间的交易费用和不必要的税费,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了商品附加值,增加了煤炭销售收入,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归整个集团所控制,真正实现了资源产品的价值和附加价值的提升,所以说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的价值链。
再比如,内蒙古原煤的价格出厂不含税价格是200-220元/吨,经过筛选后的块煤价格可以买到280-290元/吨,洗选后炼焦,焦煤价格为950-980元/吨(出厂含税价,2006年12月19日数据),说明煤——洗选——炼焦这条产业链仅仅是煤炭的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煤炭获得通过有效劳动创造的附加价值。实现了煤炭的价值,是煤炭价值的体现。
价值链是针对资源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而讲的,是单个企业的价值链。在我国虽然资源产业链大多由一个大的集团来控制,在这个集团内有其下属的产业链,产业链是由一个大企业集团控制的,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是大企业集团的一个下属生产环节,如神华集团的“煤-路-电-港-航”产业链,整体来看是整个资源产业链,具体的看每个企业内部又有自己的价值链,在这里叫做企业价值链。神华集团下属的神东煤炭公司创造的“四线”管理模式,即生产线、生产辅助线、多种经营线和生产服务线。就是资源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体现。生产线由9个生产矿井组成,形成高效的生产系统;生产辅助线由洗选中心、设备管理中心、物资供应中心等16个单位组成;多种经营线将24个非煤产业经济实体统一管理,形成服务体系,面向矿区和社会进行有偿服务,与业主脱离自行发展,四条线围绕煤炭这以中心,通过有偿服务,建立协作机制,使神东公司整个系统高速运转起来,煤炭生产核心板块用人少,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资源产业的价值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整条资源产业链价值链;②资源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只是整个资源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内部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构成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构成外部价值链。整条资源产业价值链是由资源采掘到用户的一系列环节构成。
3源产业链是关于资源知识的传递链
资源产业链因知识的获取、聚集、积累、更替、创新而不断变化。资源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延伸就是建立在对资源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的,例如过去人们认为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炭伴生物属于废弃物,给环境带来污染,存储困难,但是随着人们对煤矸石、粉煤灰等物理性质的进一步了解,开始用矸石发电,粉煤灰制造商品灰,进而制成水泥填料,这是资源知识拓展引起的产业链延伸,体现资源知识的延伸。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波兰伊(Michael Polanyi)从认识科学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未编码的知识。”
资源产业链的延伸即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存在于文件、资料、计算机程序和档案之中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头脑、实践、惯例、规范之中。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从某个角度讲是人们对资源性质和功能不断了解深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科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原始的煤炭产业链是从简单的开采,到煤-电产业链,以后的煤炭产业链一般可以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能耗产业、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每一次煤炭产业链的延伸都是经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不断钻研和实践来证明某种知识可以被应用到生产领域,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资源产业链是知识链的传递,是根据资源产业链的特性提出来的,资源产业大多属于重工业,众所周知,重工业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都可能使资源产业的生产工序增加,每一次的对资源的新用途的认识都可以使资源产业向其他产业延伸。如“利用煤工业废弃物制备超细高岭土和高档瓷制砖的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经过湖北省科技厅的鉴定与验收,将煤矸石的产业链延伸到制砖领域,是因为对煤矸石知识的拓展而引起的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体现了知识的传递。神华煤制油项目所涉及的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方案的解决和落实,使神华的煤制油生产线在2006年投产,使煤炭产业链出现新的延伸领域即煤变油,是资源知识传递的体现。资源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围绕资源产业形成产业链这种组织形式,是和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资源的功能和性质不断了解、对资源的科研不断投入和产出以及资源企业自身不断积累的结果,资源产业链可以因为对资源新认识的增加而不断延伸,形成新的环节,也可能因为对资源产业的知识中断而停滞,甚至消失。资源产业链的知识传递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主要是资源产业的创新能力。
资源产业链还包括四种辅助知识活动:知识测量、建立条件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导工作在知识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成效;知识控制,加强合作管理,将合适的过程和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地点,并充分加以运用;知识合作,使知识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并符合安全性的要求;知识领导,评估知识资源、知识生成、知识新陈代谢的价值。
知识创造是核心,通过知识创造可以达到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如此看来资源产业链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还有价值传递和知识传递,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资源产业链。而在这三者中,资源产业链的知识传递性是其他二者的基础,也是核心,其他二者延伸与升级的基础就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也就是知识面的拓展。同样资源产业链知识的传递也包括显性与隐性的知识。所以资源产业链的形成是资源企业知识积累、更替的结果,即体现在资源企业的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政策推新,高额奖励科技创新结果;还体现在对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开发,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全方位,高境界,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多渠道培养企业家帅才,经营管理者将才,生产技术专才以及门类齐全的岗位干才等方面。
资源产业链是产品链,是因为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都生产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是产品的流通和服务产生的过程。资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主要为资源产品的投入产出联系,上游企业的产品是下游企业的投入。
根据钢铁行业的产业链:矿业企业提供铁矿石等原材料给铸造冶炼企业,后者根据工艺流程进行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最后生产出粗钢或者精钢钢坯等或者直接生产出汽车用钢、集装箱用钢、铁道车辆用钢、建筑用钢等、可以直接供给汽车、电器、建材、机械等钢铁消费客户。也可能供给管线棒材等深加工企业生产出板、带、管、棒、丝等多类品种产品满足客户的更深层的需求。煤电油企业则给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能源,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虽然这些企业的活动不是直接形成有形产品,也不仅仅对该产业提供服务,但是对该产业链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更常见地还有煤矸石-建材、煤矸石-制砖、粉煤灰-商品灰-水泥填料等产业链,产业链是以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形式存在。
2 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的价值链
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实现。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
对应以上两种附加价值的概念,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
通过对实际实例的分析在没有形成产业链以前,资源企业从产品生产到最终的销售,因为中间环节的层层涨价的影响没有获得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所获得的利润,产品涨价受益者是中间商,资源产品的价值没有增值。而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形成资源产业链以后,如神华集团的“煤-电-路-港-航”产业链,在集团的控制下减少了中间的交易费用和不必要的税费,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了商品附加值,增加了煤炭销售收入,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归整个集团所控制,真正实现了资源产品的价值和附加价值的提升,所以说资源产业链是资源产品的价值链。
再比如,内蒙古原煤的价格出厂不含税价格是200-220元/吨,经过筛选后的块煤价格可以买到280-290元/吨,洗选后炼焦,焦煤价格为950-980元/吨(出厂含税价,2006年12月19日数据),说明煤——洗选——炼焦这条产业链仅仅是煤炭的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煤炭获得通过有效劳动创造的附加价值。实现了煤炭的价值,是煤炭价值的体现。
价值链是针对资源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而讲的,是单个企业的价值链。在我国虽然资源产业链大多由一个大的集团来控制,在这个集团内有其下属的产业链,产业链是由一个大企业集团控制的,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是大企业集团的一个下属生产环节,如神华集团的“煤-路-电-港-航”产业链,整体来看是整个资源产业链,具体的看每个企业内部又有自己的价值链,在这里叫做企业价值链。神华集团下属的神东煤炭公司创造的“四线”管理模式,即生产线、生产辅助线、多种经营线和生产服务线。就是资源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体现。生产线由9个生产矿井组成,形成高效的生产系统;生产辅助线由洗选中心、设备管理中心、物资供应中心等16个单位组成;多种经营线将24个非煤产业经济实体统一管理,形成服务体系,面向矿区和社会进行有偿服务,与业主脱离自行发展,四条线围绕煤炭这以中心,通过有偿服务,建立协作机制,使神东公司整个系统高速运转起来,煤炭生产核心板块用人少,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资源产业的价值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整条资源产业链价值链;②资源产业链上各个企业内部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只是整个资源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内部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构成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构成外部价值链。整条资源产业价值链是由资源采掘到用户的一系列环节构成。
3源产业链是关于资源知识的传递链
资源产业链因知识的获取、聚集、积累、更替、创新而不断变化。资源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延伸就是建立在对资源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的,例如过去人们认为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炭伴生物属于废弃物,给环境带来污染,存储困难,但是随着人们对煤矸石、粉煤灰等物理性质的进一步了解,开始用矸石发电,粉煤灰制造商品灰,进而制成水泥填料,这是资源知识拓展引起的产业链延伸,体现资源知识的延伸。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波兰伊(Michael Polanyi)从认识科学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未编码的知识。”
资源产业链的延伸即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存在于文件、资料、计算机程序和档案之中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头脑、实践、惯例、规范之中。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从某个角度讲是人们对资源性质和功能不断了解深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科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原始的煤炭产业链是从简单的开采,到煤-电产业链,以后的煤炭产业链一般可以沿着开采-洗选-发电、开采-洗选-发电-高能耗产业、开采-洗选-发电和煤化工链条延伸。每一次煤炭产业链的延伸都是经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不断钻研和实践来证明某种知识可以被应用到生产领域,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资源产业链是知识链的传递,是根据资源产业链的特性提出来的,资源产业大多属于重工业,众所周知,重工业的发展与知识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都可能使资源产业的生产工序增加,每一次的对资源的新用途的认识都可以使资源产业向其他产业延伸。如“利用煤工业废弃物制备超细高岭土和高档瓷制砖的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经过湖北省科技厅的鉴定与验收,将煤矸石的产业链延伸到制砖领域,是因为对煤矸石知识的拓展而引起的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体现了知识的传递。神华煤制油项目所涉及的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方案的解决和落实,使神华的煤制油生产线在2006年投产,使煤炭产业链出现新的延伸领域即煤变油,是资源知识传递的体现。资源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围绕资源产业形成产业链这种组织形式,是和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资源的功能和性质不断了解、对资源的科研不断投入和产出以及资源企业自身不断积累的结果,资源产业链可以因为对资源新认识的增加而不断延伸,形成新的环节,也可能因为对资源产业的知识中断而停滞,甚至消失。资源产业链的知识传递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主要是资源产业的创新能力。
资源产业链还包括四种辅助知识活动:知识测量、建立条件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导工作在知识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成效;知识控制,加强合作管理,将合适的过程和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地点,并充分加以运用;知识合作,使知识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并符合安全性的要求;知识领导,评估知识资源、知识生成、知识新陈代谢的价值。
知识创造是核心,通过知识创造可以达到资源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如此看来资源产业链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还有价值传递和知识传递,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资源产业链。而在这三者中,资源产业链的知识传递性是其他二者的基础,也是核心,其他二者延伸与升级的基础就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也就是知识面的拓展。同样资源产业链知识的传递也包括显性与隐性的知识。所以资源产业链的形成是资源企业知识积累、更替的结果,即体现在资源企业的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政策推新,高额奖励科技创新结果;还体现在对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开发,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全方位,高境界,多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多渠道培养企业家帅才,经营管理者将才,生产技术专才以及门类齐全的岗位干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