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研究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目前在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常由于本课程不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简单讲解,学生随意听讲。这样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深,学习热情不高。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提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够
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重视的现象,局限地认为会上网聊天、看电影就算了解了计算机的使用,还有同学认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把大多数时间用在这些学科上,对于计算机课程学生大多认为只要学会了简单的打字和查找资料就可以,对于简单的应用,例如Office等软件,做不到熟练应用。
1.2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就是生源情况复杂,起点差距大。在实际调查中,许多城市在中学就开设了电脑课。而有些山区或者农村的学生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在高校计算机学习前已经有了差距,这给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障碍。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内容和考核方式基本相同,并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3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均衡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均衡,普遍开设56个学时,加上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导致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简单,而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即使学会了理论知识,上机学时不够锻炼不足。
1.4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忽略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大部分只开设Windows、Office等一般性操作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系统知识和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动手能力更差,不少学生连基础的word文字排版都无法熟练做出,这都是不重视实际操作缺乏练习的结果。
2 教學改革的几点策略研究
2.1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新生入学就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按成绩分出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分级式教学,比如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进入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少的学生,要采用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加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2.2突出专业特色,按专业需求教学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比如对会计专业,需要处理大量的财会等数据,就应该熟练掌握excel软件,还有设计类专业,更是要对电脑画图软件驾轻就熟,这都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突出专业特色,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2.3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机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实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复习和应用理论课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兴趣和能力的上升和提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4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按照课件照本宣科,学生左耳听右耳进,教学效果较差。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可以尝试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采取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由一个案例展开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任务演示,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和学习,在此期间既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提问解答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2.5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纸质考试越来越无法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附带在线自测平台提供学生自我测验和考核的机会和能力,以非计算机转移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实践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利用专业来解决实际内容的能力。
2.6设立灵活的考核方式
可以推行“教考分离”考核制度,既可以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还能避免评卷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同时要注意在命题中基本知识的比重要加大,评分要严格,教师在评卷时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之处,以此制定更为完善的改革措施和教学目标。考核方式要灵活多变,尤其可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3 在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3.1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
增加互动和提问环节,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掌握度,从而精讲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启发和帮助。
3.2 除了精讲,还要增加课堂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外进行练习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分配和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结语
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今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手段。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内容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普遍存在,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解决的方案对策,提出做好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教学计划等意见,争取为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化浦, 郑洁.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 05: 24-25.
[2] 邓超.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 河南科技, 2010, 16: 252.
[3]黄苏雨. 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新课程(中旬),2012,10:64-65.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目前在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常由于本课程不是学生的专业课,老师简单讲解,学生随意听讲。这样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不深,学习热情不高。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提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够
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重视的现象,局限地认为会上网聊天、看电影就算了解了计算机的使用,还有同学认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把大多数时间用在这些学科上,对于计算机课程学生大多认为只要学会了简单的打字和查找资料就可以,对于简单的应用,例如Office等软件,做不到熟练应用。
1.2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直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就是生源情况复杂,起点差距大。在实际调查中,许多城市在中学就开设了电脑课。而有些山区或者农村的学生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在高校计算机学习前已经有了差距,这给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障碍。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内容和考核方式基本相同,并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3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均衡
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不均衡,普遍开设56个学时,加上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导致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简单,而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即使学会了理论知识,上机学时不够锻炼不足。
1.4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忽略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大部分只开设Windows、Office等一般性操作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系统知识和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动手能力更差,不少学生连基础的word文字排版都无法熟练做出,这都是不重视实际操作缺乏练习的结果。
2 教學改革的几点策略研究
2.1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新生入学就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按成绩分出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分级式教学,比如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申请免修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进入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少的学生,要采用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加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2.2突出专业特色,按专业需求教学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比如对会计专业,需要处理大量的财会等数据,就应该熟练掌握excel软件,还有设计类专业,更是要对电脑画图软件驾轻就熟,这都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突出专业特色,是我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2.3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机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实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复习和应用理论课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兴趣和能力的上升和提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4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按照课件照本宣科,学生左耳听右耳进,教学效果较差。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可以尝试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采取驱动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由一个案例展开教学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任务演示,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和学习,在此期间既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提问解答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2.5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纸质考试越来越无法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附带在线自测平台提供学生自我测验和考核的机会和能力,以非计算机转移计算机基础教育和实践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利用专业来解决实际内容的能力。
2.6设立灵活的考核方式
可以推行“教考分离”考核制度,既可以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还能避免评卷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同时要注意在命题中基本知识的比重要加大,评分要严格,教师在评卷时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不足之处,以此制定更为完善的改革措施和教学目标。考核方式要灵活多变,尤其可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3 在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3.1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
增加互动和提问环节,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掌握度,从而精讲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启发和帮助。
3.2 除了精讲,还要增加课堂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外进行练习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分配和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结语
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今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手段。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内容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普遍存在,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解决的方案对策,提出做好教学大纲修订工作、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教学计划等意见,争取为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化浦, 郑洁.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 05: 24-25.
[2] 邓超.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 河南科技, 2010, 16: 252.
[3]黄苏雨. 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新课程(中旬),2012,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