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教育工作者纷纷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探索出更加高效化和创新化的教学途径。以下将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其是指学生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学校本就是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而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也尤为重要,如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也成为现如今各个学科的教学要点。为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对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当今的基础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绝对性要求,已经向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拓展,所以说教育不仅局限于带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应该进一步超越文字知识,促使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而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传统模式中单一的教学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朝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迈进,使得学生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去应对和解决困难,从而不断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舞台和载体,只有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关注度,才能促使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社会,并不断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实际呈现出一定的脱节,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很难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流于表面,成为教学空壳。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思想,提升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这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将书本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渗透政治认同感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从国家利益、荣誉等层面出发,坚决从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和祖国荣誉捍卫者角度来分析问题;再者还需要及时找准位置,准确把握好我国发展方向;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还要强化对于学生国际观的培养,在充分肯定中国立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意识到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之中,从而鼓励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理想;最后,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强调中国发展,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关注国外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将核心素养教育有效渗透于其中。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对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论断,其核心就是用生活来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规范和指引作用。比如,友谊、生命、情绪情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创新发展、生态建设、法律常识等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巧妙设置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性问题,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情感体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思想共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己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体悟科学的道德认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生活化课堂,首先要关注生活化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要引入生活化实例。例如:在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可以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师生交往中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和怎样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等话题开始谈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进而扩展到师生如何正确交往。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要建构正确生活观念,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知识和智慧,内化成生活行为习惯和规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例如:学习《交友的智慧》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与自己的朋友友好相处,多交益友,学会和朋友一起健康成长。
(三)创建多样实践活动,增強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他们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首先,在校内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适合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演讲、制作手抄报等多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校园公共事务中;其次,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活动,让学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并进一步演化为公共参与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一种先进思想,它能够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多重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吴探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20(03):142-143.
[3]巫凤云.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39.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其是指学生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学校本就是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而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也尤为重要,如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也成为现如今各个学科的教学要点。为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对如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当今的基础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绝对性要求,已经向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拓展,所以说教育不仅局限于带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应该进一步超越文字知识,促使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而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传统模式中单一的教学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朝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迈进,使得学生在面对危机和挑战时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去应对和解决困难,从而不断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
社会是学生生活的舞台和载体,只有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关注度,才能促使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社会,并不断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实际呈现出一定的脱节,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很难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流于表面,成为教学空壳。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思想,提升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这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将书本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渗透政治认同感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从国家利益、荣誉等层面出发,坚决从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和祖国荣誉捍卫者角度来分析问题;再者还需要及时找准位置,准确把握好我国发展方向;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还要强化对于学生国际观的培养,在充分肯定中国立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意识到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之中,从而鼓励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理想;最后,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强调中国发展,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关注国外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将核心素养教育有效渗透于其中。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对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论断,其核心就是用生活来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规范和指引作用。比如,友谊、生命、情绪情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创新发展、生态建设、法律常识等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巧妙设置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性问题,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情感体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思想共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己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体悟科学的道德认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生活化课堂,首先要关注生活化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要引入生活化实例。例如:在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可以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师生交往中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和怎样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等话题开始谈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进而扩展到师生如何正确交往。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要建构正确生活观念,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知识和智慧,内化成生活行为习惯和规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例如:学习《交友的智慧》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与自己的朋友友好相处,多交益友,学会和朋友一起健康成长。
(三)创建多样实践活动,增強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他们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首先,在校内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适合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演讲、制作手抄报等多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校园公共事务中;其次,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等活动,让学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并进一步演化为公共参与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一种先进思想,它能够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多重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2]吴探春.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20(03):142-143.
[3]巫凤云.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