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目前,“不好用”、“不利用”和“简单用”已经成了景区拒绝生态设施的理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给予什么样的激励政策以扶持其进行自我改进呢?
潘晓东(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
国家推进旅游产业朝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政策上鼓励经济实用便利的生态设施、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减轻景区的投入及日常维护负担,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陈旧技术和产品的政策约束,为企业开发生产先进设备、产品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严格实行规划环评,必须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合格以后才能投入经营。经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定期考核,不合格可以摘牌。
在资金上可以实行以奖代补,探索构建景区生态化指标体系,增加强制性和约束性措施,对完成生态化改造景区给予奖励,注重发挥先进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效益凸显后加大宣传力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建设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试点工作,自1986年建设以来已经发展至116家,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实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示范主题,多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今后,在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实验区将会继续开展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设施生态化等方面的科技示范,探索有益的經验和模式,应用、推广和示范适用技术成果。
钟林生(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生态技术与景区管理的匹配度和适用性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确实是影响景区推进生态进程的一个障碍。国家目前的生态技术主要针对工业产业等,而针对景区研发的生态设施并不多,由于不少景区地处偏远,引进景区的生态设施不一定适用景区实际情况,而且常常不能与城镇共享生态设施。同时,一些环保技术的应用尚未公益化,致使使用成本较高,很多经济实力较弱的景区根本用不起这些技术和设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景区类型众多,生态环境背景差异很大,这就加大了生态设施开发技术难度,也导致使用这些设施的效率差别很大。
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在财政政策上要鼓励景区使用生态设施,减少使用生态设施的经济成本。二是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将节能减排目标具体到景区,使节能减排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要有针对景区的生态设施技术研发,以适应生态景区的各种条件。四是在游客中大力宣传环保意识,使得游客积极配合和督促生态设施的应用。
罗东波(北京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景区设施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设施的更新、替换等方面,现有技术不成熟、融资渠道有限和投资额巨大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生态化转型时“只打雷不下雨”的现状。在现有管理体制下,景区应该积极寻求国家及民间的生态专项资金支持,也可考虑在景区各项收入中提取景区生态建设调节金等。
另外,对景区的评定衡量中,经济GDP至上一直是地方政府和景区奉行的理念,提高游客接待量,加大景区开发力度是景区GDP的主要增长点。然而,毫无限制地扩大游客接待量和过分开发势必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景区设施生态化的要求下,现行评价体系与景区生态化评价标准不相符,景区生态化需要出台国家级生态GDP评价标准。
“景区生态化”才是终极目标
主持人:景区设施生态化建设不仅是生态设施、生态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这么简单,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
罗东波(北京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关于“景区设施生态化”的议题,我认为应该还原为“景区生态化”。景区生态化中的“生态”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远远超出过去所讲的纯自然生态,是人类旅游活动的载体。
之所以要做这种还原,是因为景区生态化如同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基础服务设施工程这样的硬件条件,也包括保护地方文化、塑造旅游氛围这样的软件条件,不是单单让生态设施进景区就能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景区对“景区生态化”的概念存在错误理解,为了评等级、争牌子只是引进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却忽略对环境友好型生态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将生态化的管理与建设扩展到旅游六要素的方方面面,将景区建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游客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游线设计,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人流的畅通有序,交通和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主客关系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李核隆(张家界景区森林病虫害防疫站站长)
张家界景区30年来也走过一些弯路。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生态设施和低碳旅游的问题,对自然遗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责任更大。在这方面我们景区有着长远的考虑,首先是找到问题并建立旅游环境问题的长效监控机制,然后是解决问题及传播生态文化。在找问题上景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站,同时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了世界旅游组织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在生态设施建设中,主要通过整合旅游住宿接待机构,淘汰高能耗的旅游住宿设施,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坚持景区内区间环保车制度。在生态文化传播方面,从1991年开始张家界即开办了第一届“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到2011年已经是20周年第15届了。
从张家界的经验来看,有两点体会:一是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会有资金和制度保障。二是与高校合作,只有与高校合作才能有人才和技术保障。
诸葛仁(澳大利亚“绿色环球可持续旅游认证”项目负责人)
在澳大利亚,自然区域的基础设施在建造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并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和了解,让游客与自然近距离相处,并学会去欣赏和呵护它。 所有自然区域都普遍使用太阳能能源,太阳能热水,收集净化雨水作为日常用水。景观工程的设计考虑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兼容,例如观景台、瞭望台、厕所、小木屋、凉亭、解说亭、休憩空间、吊桥、索道、木栈道等都能充分考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性问题,在形式、材质、线条、高度、色彩各个方面满足与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兼容性。
例如澳大利亚空中缆车公司——SkyRail,在建设凯恩斯附近热带雨林长达7.5千米的索道时,为了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花了7年时间论证修建方案,最后还交了100万澳元保证金,承诺不修公路、不破坏生态、采用直升飞机运送建材等,当地环保局才予以批准。施工建设长达一年,他们建立苗圃用来移植恢复所有建设过程中被毁坏的苗木,花了上亿澳元通过直升飞机吊装索道支架。
另一个例子是在澳大利亚世界遗产地之一弗雷泽岛,于1992年开张的Kingfisher Bay Resort,建筑低于树线,限于两层,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冬暖夏凉,仅节能一项,每年节约48万千瓦时。同时,污水分级处理,沉淀物与固体废弃物沤肥后养殖蚯蚓、种菜。度假村开工前先建立苗圃,移栽建筑工地上的树苗,同时大量培育本土树种,用于建成后的恢复生态环境。
卢求(洲联集团·五合国际副总经理)
在生态保护大的概念里,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分支的概念,像在建筑行业里,它对人体的舒适度,隔声、噪音控制等,都是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在生态景区里,我认为也包含这一部分,特别是历史遗迹的延续性,不光是文物保护,在这个地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都应该在景区的建设中以适当的形势予以体现,像周边社区拓荒之初留下的印迹都可以非常巧妙地融合到新的景区建设里面。
对细节的关注也尤其重要,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要保持敏感和关注,深入挖掘这些细节,使之除了功能外还具备艺术感、设计感,才能做出很有趣的东西,从而对生态化进程加以推动。
从差距中寻找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是各国学习的典范,请介绍一下其在景区生态化建设与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诸葛仁(澳大利亚“绿色环球可持续旅游认证”项目负责人)
从法律法规着手,制定全国性的战略目标。
为了保护环境,在立法上,澳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化保护法》、《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法规政策。澳大利亚各州也先后制定了本州的法律,例如昆士兰州有《乡土植物保护法》、《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法》等等。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94年出台了《全国生态旅游战略》,目的是为了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来指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商以及各级政府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澳大利亚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相关项目,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行业标准和认证制度,鼓励生态旅游行业自律,在生态旅游景区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考虑环境影响最小化和生态兼容性。
强调执法的严肃性。
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者处罚很严厉,对法人可以判处100万澳元的罚金,对自然人可判处25万澳元罚金,對直接犯罪人可判处高达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者,任何人都有权起诉,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澳大利亚法律法规注重细节,可操作性很强。例如在昆士兰州自然景区,在受保护的区域捕鱼、抓螃蟹、拾贝壳,可能被罚款500澳元;未经授权进入或停留在限制进入的区域,可罚款80澳元等等。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环保警察专职环境执法工作,具有很大权威。
政府支持的环保激励措施到位。
澳大利亚在推行生态兼容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产业自律、市场准入、税收调节、财政奖励、技术补贴等方面的政府支持措施,如各州都有政策支持通过生态旅游认证的企业。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由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设置和管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是协会的旗舰项目。目前,澳大利亚又建立了生态导游认证项目、文化尊重认证项目和气候关注行动认证项目。生态旅游认证又分为三个级别,即自然地旅游认证、生态旅游认证和高级生态旅游认证。
在新南威尔士州,拥有获得高级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企业可以得到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10年的进入许可。在北领地,从2010年7月1日起北领地旅游局只支持获得生态旅游认证和文化尊重认证的旅游运营商。在南澳,政府提供资金资助一系列企业申请气候关注行动认证。另外在西澳只有获得认证的企业才能得到西澳旅游局的营销支持。
在昆士兰州,大堡礁海洋公园给成功获得生态旅游认证和高级生态旅游认证的大堡礁海洋公园旅游运营商15年的运营许可。Reef Magic Cruise是凯恩斯当地唯一一家获得高级生态旅游认证的旅游企业,游客可以跟随它宽敞舒适的游轮前往距离凯恩斯60千米的海上浮台一睹大堡礁的精彩。一日游收费180澳元,票价里有5.5澳元是大堡礁地区的环境管理费,由旅游运营商代为收取并上缴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用于整个海洋公园的管理,包括教育、研究、巡逻、区域规划、公共停泊、保护区信息标识和地图等,同时也是管理局统计游客数量的主要途径。在2008~2009财政年度,游客缴纳的环境管理费接近700万澳元,为管理局贡献了17%的年度财政预算。
此外,Reef Magic Cruise还参与着管理局的大堡礁健康影响调查和监控项目,协助收集每日的珊瑚礁生态数据、监测和报告生态异常事件并反馈给管理局和研究机构。
潘晓东(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
国家推进旅游产业朝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政策上鼓励经济实用便利的生态设施、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减轻景区的投入及日常维护负担,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陈旧技术和产品的政策约束,为企业开发生产先进设备、产品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严格实行规划环评,必须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合格以后才能投入经营。经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定期考核,不合格可以摘牌。
在资金上可以实行以奖代补,探索构建景区生态化指标体系,增加强制性和约束性措施,对完成生态化改造景区给予奖励,注重发挥先进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效益凸显后加大宣传力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建设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试点工作,自1986年建设以来已经发展至116家,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实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示范主题,多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今后,在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实验区将会继续开展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设施生态化等方面的科技示范,探索有益的經验和模式,应用、推广和示范适用技术成果。
钟林生(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生态技术与景区管理的匹配度和适用性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确实是影响景区推进生态进程的一个障碍。国家目前的生态技术主要针对工业产业等,而针对景区研发的生态设施并不多,由于不少景区地处偏远,引进景区的生态设施不一定适用景区实际情况,而且常常不能与城镇共享生态设施。同时,一些环保技术的应用尚未公益化,致使使用成本较高,很多经济实力较弱的景区根本用不起这些技术和设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景区类型众多,生态环境背景差异很大,这就加大了生态设施开发技术难度,也导致使用这些设施的效率差别很大。
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在财政政策上要鼓励景区使用生态设施,减少使用生态设施的经济成本。二是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将节能减排目标具体到景区,使节能减排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要有针对景区的生态设施技术研发,以适应生态景区的各种条件。四是在游客中大力宣传环保意识,使得游客积极配合和督促生态设施的应用。
罗东波(北京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景区设施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于设施的更新、替换等方面,现有技术不成熟、融资渠道有限和投资额巨大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生态化转型时“只打雷不下雨”的现状。在现有管理体制下,景区应该积极寻求国家及民间的生态专项资金支持,也可考虑在景区各项收入中提取景区生态建设调节金等。
另外,对景区的评定衡量中,经济GDP至上一直是地方政府和景区奉行的理念,提高游客接待量,加大景区开发力度是景区GDP的主要增长点。然而,毫无限制地扩大游客接待量和过分开发势必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景区设施生态化的要求下,现行评价体系与景区生态化评价标准不相符,景区生态化需要出台国家级生态GDP评价标准。
“景区生态化”才是终极目标
主持人:景区设施生态化建设不仅是生态设施、生态技术的使用与普及这么简单,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
罗东波(北京天创智业规划设计院院长)
关于“景区设施生态化”的议题,我认为应该还原为“景区生态化”。景区生态化中的“生态”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远远超出过去所讲的纯自然生态,是人类旅游活动的载体。
之所以要做这种还原,是因为景区生态化如同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基础服务设施工程这样的硬件条件,也包括保护地方文化、塑造旅游氛围这样的软件条件,不是单单让生态设施进景区就能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景区对“景区生态化”的概念存在错误理解,为了评等级、争牌子只是引进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却忽略对环境友好型生态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将生态化的管理与建设扩展到旅游六要素的方方面面,将景区建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游客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游线设计,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人流的畅通有序,交通和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主客关系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李核隆(张家界景区森林病虫害防疫站站长)
张家界景区30年来也走过一些弯路。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生态设施和低碳旅游的问题,对自然遗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责任更大。在这方面我们景区有着长远的考虑,首先是找到问题并建立旅游环境问题的长效监控机制,然后是解决问题及传播生态文化。在找问题上景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站,同时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了世界旅游组织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在生态设施建设中,主要通过整合旅游住宿接待机构,淘汰高能耗的旅游住宿设施,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坚持景区内区间环保车制度。在生态文化传播方面,从1991年开始张家界即开办了第一届“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到2011年已经是20周年第15届了。
从张家界的经验来看,有两点体会:一是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会有资金和制度保障。二是与高校合作,只有与高校合作才能有人才和技术保障。
诸葛仁(澳大利亚“绿色环球可持续旅游认证”项目负责人)
在澳大利亚,自然区域的基础设施在建造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并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和了解,让游客与自然近距离相处,并学会去欣赏和呵护它。 所有自然区域都普遍使用太阳能能源,太阳能热水,收集净化雨水作为日常用水。景观工程的设计考虑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兼容,例如观景台、瞭望台、厕所、小木屋、凉亭、解说亭、休憩空间、吊桥、索道、木栈道等都能充分考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性问题,在形式、材质、线条、高度、色彩各个方面满足与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兼容性。
例如澳大利亚空中缆车公司——SkyRail,在建设凯恩斯附近热带雨林长达7.5千米的索道时,为了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花了7年时间论证修建方案,最后还交了100万澳元保证金,承诺不修公路、不破坏生态、采用直升飞机运送建材等,当地环保局才予以批准。施工建设长达一年,他们建立苗圃用来移植恢复所有建设过程中被毁坏的苗木,花了上亿澳元通过直升飞机吊装索道支架。
另一个例子是在澳大利亚世界遗产地之一弗雷泽岛,于1992年开张的Kingfisher Bay Resort,建筑低于树线,限于两层,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冬暖夏凉,仅节能一项,每年节约48万千瓦时。同时,污水分级处理,沉淀物与固体废弃物沤肥后养殖蚯蚓、种菜。度假村开工前先建立苗圃,移栽建筑工地上的树苗,同时大量培育本土树种,用于建成后的恢复生态环境。
卢求(洲联集团·五合国际副总经理)
在生态保护大的概念里,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分支的概念,像在建筑行业里,它对人体的舒适度,隔声、噪音控制等,都是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在生态景区里,我认为也包含这一部分,特别是历史遗迹的延续性,不光是文物保护,在这个地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都应该在景区的建设中以适当的形势予以体现,像周边社区拓荒之初留下的印迹都可以非常巧妙地融合到新的景区建设里面。
对细节的关注也尤其重要,包括生态材质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术应用、绿色植物环境、环保材料与技术等等,要保持敏感和关注,深入挖掘这些细节,使之除了功能外还具备艺术感、设计感,才能做出很有趣的东西,从而对生态化进程加以推动。
从差距中寻找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是各国学习的典范,请介绍一下其在景区生态化建设与管理方面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诸葛仁(澳大利亚“绿色环球可持续旅游认证”项目负责人)
从法律法规着手,制定全国性的战略目标。
为了保护环境,在立法上,澳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化保护法》、《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法规政策。澳大利亚各州也先后制定了本州的法律,例如昆士兰州有《乡土植物保护法》、《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法》等等。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94年出台了《全国生态旅游战略》,目的是为了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来指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商以及各级政府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澳大利亚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相关项目,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行业标准和认证制度,鼓励生态旅游行业自律,在生态旅游景区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考虑环境影响最小化和生态兼容性。
强调执法的严肃性。
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者处罚很严厉,对法人可以判处100万澳元的罚金,对自然人可判处25万澳元罚金,對直接犯罪人可判处高达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者,任何人都有权起诉,不管其利益是否受到损害。澳大利亚法律法规注重细节,可操作性很强。例如在昆士兰州自然景区,在受保护的区域捕鱼、抓螃蟹、拾贝壳,可能被罚款500澳元;未经授权进入或停留在限制进入的区域,可罚款80澳元等等。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环保警察专职环境执法工作,具有很大权威。
政府支持的环保激励措施到位。
澳大利亚在推行生态兼容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产业自律、市场准入、税收调节、财政奖励、技术补贴等方面的政府支持措施,如各州都有政策支持通过生态旅游认证的企业。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由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设置和管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是协会的旗舰项目。目前,澳大利亚又建立了生态导游认证项目、文化尊重认证项目和气候关注行动认证项目。生态旅游认证又分为三个级别,即自然地旅游认证、生态旅游认证和高级生态旅游认证。
在新南威尔士州,拥有获得高级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的企业可以得到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10年的进入许可。在北领地,从2010年7月1日起北领地旅游局只支持获得生态旅游认证和文化尊重认证的旅游运营商。在南澳,政府提供资金资助一系列企业申请气候关注行动认证。另外在西澳只有获得认证的企业才能得到西澳旅游局的营销支持。
在昆士兰州,大堡礁海洋公园给成功获得生态旅游认证和高级生态旅游认证的大堡礁海洋公园旅游运营商15年的运营许可。Reef Magic Cruise是凯恩斯当地唯一一家获得高级生态旅游认证的旅游企业,游客可以跟随它宽敞舒适的游轮前往距离凯恩斯60千米的海上浮台一睹大堡礁的精彩。一日游收费180澳元,票价里有5.5澳元是大堡礁地区的环境管理费,由旅游运营商代为收取并上缴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用于整个海洋公园的管理,包括教育、研究、巡逻、区域规划、公共停泊、保护区信息标识和地图等,同时也是管理局统计游客数量的主要途径。在2008~2009财政年度,游客缴纳的环境管理费接近700万澳元,为管理局贡献了17%的年度财政预算。
此外,Reef Magic Cruise还参与着管理局的大堡礁健康影响调查和监控项目,协助收集每日的珊瑚礁生态数据、监测和报告生态异常事件并反馈给管理局和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