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导入环节是保障整堂课取得高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认识导入环节对于整堂课取得成功的作用与意义,克服历史导入环节出现的错误问题,优化导入环节,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导入策略,如旧知回顾式导入、历史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成效的高低起著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讲,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认为导入环节的质量如何不会对整体课堂产生较大影响,导入环节成效性不高。教师即使对导入环节进行了相应设计,但由于设计还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甚至违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致使高中历史导入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历史探究动力的生成。因此,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导入环节的作用,并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发挥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促进整体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所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
1.促使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课堂导入环节相当于歌曲的前奏,其对于整体课堂成效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所使用的手段是多元化的,可以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影像等,也可以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导入,发挥开场白的作用,让学生清楚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并且通过调整思维,进入学习状态。导入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发生对接,使学生由课下的松散状态转变为学习的准备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有效地导入环节,会对历史教学发挥促进与推动作用。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导入方法,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有目的地学习本课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旧知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回顾,实现与新知识的联系,当然,教师的导入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未来的知识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会以探究的状态进入学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3.搭建知识贯通的桥梁
导入环节运用的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从形式说来看,导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导入是将上节课所学内容与这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历史知识贯通与联系,导入环节发挥了知识联系的纽带与贯通的桥梁作用,对于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获取知识提供指引与向导作用。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导入环节的作用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历史导入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教学中省略导入环节,由于直奔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旧知与新知缺乏引导与联系,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缺乏导向性,教师在讲新知识点时缺乏必要铺垫的前奏,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性,导致新课的学习无所适从,很难实现旧知与新知的对接,不能有效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2.导入设计缺乏科学性
导入环节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对学情有较为深入与全面的把握,并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联系的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在发挥旧知与新知相联系作用的导入环节,运用相关手段,引导进入新知探索的世界,提高学生探究动力。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对于导入环节缺乏研究,课堂导入手段单一,甚至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动力的产生,学生对新知探究缺乏兴趣,也就很难产生学习欲望,很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3.导入设计缺乏启发性
由于教师缺乏学生主体理念,在教学中采取讲解灌输教学模式,在导入环节没有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环节缺乏启发性,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其结果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机械完成听讲与训练任务,缺乏启发性的导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应付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课堂教学参与者——学生整体学习状态的调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高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策略
1.旧知回顾式导入
高中历史需要学生具有知识联系与整合能力,教师在导入环节,要通过概括而简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回顾,使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并非指对旧知进行新授课时的重新讲解,而是教师采取简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整体的回忆与巩固。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内容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历史上的每个事件都是在一定背景下而发生的,有着自身的逻辑关系,每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是孤立的,事件之间存在前因与后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导入环节中,要利用事件之间的联系点,来对旧知进行回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导入新课,构建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实现旧知与新知的融会贯通,以这种目的设计的导入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需要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做较为系统性的回顾与理解,在导入环节,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思考,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点,如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再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线索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新旧知识就会产生联系,并且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产生学习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导入环节的内容,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深入了解,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新内容,并且系统建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2.应用历史故事导入
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时期,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但是他们喜欢故事的特点仍未改变,对于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故事仍然怀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相关历史事件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利用高中学生喜欢历史故事的特点可以在导入环节发挥作用。在导入环节,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从而产生与新知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笔者根据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给学生讲述李鸿章与孙中山之间的故事,当学生了解到李鸿章见过孙中山,并且孙中山建议李鸿章进行改革时,学生们都非常好奇与吃惊,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究,思维被激活,积极性高涨,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再如,在学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时,教师向学生讲述孔子拜师的故事,以及周游列国的故事等,使学生对于孔子本人以及他创立的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欲望。教师乘机导入新课,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在导入环节讲一些与即将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吸引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的的兴趣点,避免讲一些众人皆知的故事,所讲故事应该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相关,讲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冷门的故事。如根据相关学习内容讲述草木皆兵等这样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多媒体导入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衍生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以更深更真切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
例如,在学习河姆渡与大汶口等远古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遗址复原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实物视频,这样学生会产生直观印象,从而产生探究动力。再如,学习“辛亥革命”时,由于学生离此段历史时间相对遥远,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并且配以文字介绍,课堂上直观展示给学生,学生结合图片及动态的文字,沉浸于沉重的音乐背景中,很自然地进入了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与相关人物的了解,真正地走入历史,与相关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了解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教师在接下来的环节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重要影视片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影片中有志的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们的伟大壮举,受到他们的精神感染,这种导入方式,无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阐述,学生从影视片段中就可以产生直观而真切的体验,从而在接下来的新课堂学习环节更深入的投入,提高了学习效率。
4.应用问题导入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讲解灌输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缺乏问题意识的教学,学生很难在历史学习中产生探究动力。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相应思考与产生兴趣时,才能产生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运用问题导入,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运用现有的知识积累,思考问题,在问题的促使下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导入新课,增强导入环节的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什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内容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学生也急于了解这些内容,会主动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优化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是保障整堂课高效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在精心研究历史导入策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
[2]蒋超,刘宇.核心素养的哲学分析与教学进路——从课堂导入的视角看[J].思想政治課教学杂志,2018.
[3]王成军.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从导课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利津县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成效的高低起著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讲,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认为导入环节的质量如何不会对整体课堂产生较大影响,导入环节成效性不高。教师即使对导入环节进行了相应设计,但由于设计还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甚至违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致使高中历史导入环节只是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历史探究动力的生成。因此,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导入环节的作用,并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发挥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促进整体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所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
1.促使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课堂导入环节相当于歌曲的前奏,其对于整体课堂成效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导入所使用的手段是多元化的,可以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影像等,也可以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导入,发挥开场白的作用,让学生清楚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并且通过调整思维,进入学习状态。导入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积累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发生对接,使学生由课下的松散状态转变为学习的准备状态,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有效地导入环节,会对历史教学发挥促进与推动作用。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导入方法,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促使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有目的地学习本课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旧知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旧知识的回顾,实现与新知识的联系,当然,教师的导入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未来的知识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学习动力。学生会以探究的状态进入学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3.搭建知识贯通的桥梁
导入环节运用的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从形式说来看,导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导入是将上节课所学内容与这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历史知识贯通与联系,导入环节发挥了知识联系的纽带与贯通的桥梁作用,对于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获取知识提供指引与向导作用。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导入环节的作用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历史导入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教学中省略导入环节,由于直奔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旧知与新知缺乏引导与联系,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缺乏导向性,教师在讲新知识点时缺乏必要铺垫的前奏,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性,导致新课的学习无所适从,很难实现旧知与新知的对接,不能有效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2.导入设计缺乏科学性
导入环节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对学情有较为深入与全面的把握,并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联系的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在发挥旧知与新知相联系作用的导入环节,运用相关手段,引导进入新知探索的世界,提高学生探究动力。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对于导入环节缺乏研究,课堂导入手段单一,甚至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动力的产生,学生对新知探究缺乏兴趣,也就很难产生学习欲望,很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3.导入设计缺乏启发性
由于教师缺乏学生主体理念,在教学中采取讲解灌输教学模式,在导入环节没有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环节缺乏启发性,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其结果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教师的指令,机械完成听讲与训练任务,缺乏启发性的导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应付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课堂教学参与者——学生整体学习状态的调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高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策略
1.旧知回顾式导入
高中历史需要学生具有知识联系与整合能力,教师在导入环节,要通过概括而简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回顾,使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所谓的“温故”,并非指对旧知进行新授课时的重新讲解,而是教师采取简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整体的回忆与巩固。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内容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历史上的每个事件都是在一定背景下而发生的,有着自身的逻辑关系,每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是孤立的,事件之间存在前因与后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导入环节中,要利用事件之间的联系点,来对旧知进行回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导入新课,构建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实现旧知与新知的融会贯通,以这种目的设计的导入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需要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做较为系统性的回顾与理解,在导入环节,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思考,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点,如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再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线索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新旧知识就会产生联系,并且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产生学习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导入环节的内容,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自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深入了解,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新内容,并且系统建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2.应用历史故事导入
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时期,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但是他们喜欢故事的特点仍未改变,对于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故事仍然怀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相关历史事件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利用高中学生喜欢历史故事的特点可以在导入环节发挥作用。在导入环节,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从而产生与新知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笔者根据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给学生讲述李鸿章与孙中山之间的故事,当学生了解到李鸿章见过孙中山,并且孙中山建议李鸿章进行改革时,学生们都非常好奇与吃惊,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十分感兴趣,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究,思维被激活,积极性高涨,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再如,在学习《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时,教师向学生讲述孔子拜师的故事,以及周游列国的故事等,使学生对于孔子本人以及他创立的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了解欲望。教师乘机导入新课,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在导入环节讲一些与即将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吸引到新内容的学习当中,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的的兴趣点,避免讲一些众人皆知的故事,所讲故事应该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相关,讲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冷门的故事。如根据相关学习内容讲述草木皆兵等这样的故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多媒体导入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衍生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以更深更真切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
例如,在学习河姆渡与大汶口等远古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遗址复原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实物视频,这样学生会产生直观印象,从而产生探究动力。再如,学习“辛亥革命”时,由于学生离此段历史时间相对遥远,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并且配以文字介绍,课堂上直观展示给学生,学生结合图片及动态的文字,沉浸于沉重的音乐背景中,很自然地进入了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与相关人物的了解,真正地走入历史,与相关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了解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教师在接下来的环节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重要影视片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影片中有志的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们的伟大壮举,受到他们的精神感染,这种导入方式,无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阐述,学生从影视片段中就可以产生直观而真切的体验,从而在接下来的新课堂学习环节更深入的投入,提高了学习效率。
4.应用问题导入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讲解灌输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缺乏问题意识的教学,学生很难在历史学习中产生探究动力。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相应思考与产生兴趣时,才能产生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运用问题导入,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运用现有的知识积累,思考问题,在问题的促使下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导入新课,增强导入环节的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儒家思想的主张是什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内容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学生也急于了解这些内容,会主动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优化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是保障整堂课高效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在精心研究历史导入策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
[2]蒋超,刘宇.核心素养的哲学分析与教学进路——从课堂导入的视角看[J].思想政治課教学杂志,2018.
[3]王成军.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从导课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利津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