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舍失窃,闪电“破案”
学校保卫处和派出所民警找到我,说我的学生小刘的宿舍发生了失窃案件。我们来到现场询问得知,小刘和另外两名学生总价值1.3万元的贵重物品被盗,学生小王的一只箱子也不见了。
宿舍失窃,实属正常,但这次被盗的物品价值不菲,我们都做好了艰难破案的准备。谁知道对宿舍四名成员的询问刚展开,学生小王就“投案自首”了——她说她就是这次失窃案件的“总策划兼执行人”。随后,小王带我们从朋友的宿舍里拿回了她“寄存”的箱子,失窃的东西一件不少。
一起宿舍失窃案,这么快就“破案”了,让我十分意外。小王的朋友也证实,小王在她那里寄存东西时就说过这些都是室友的,过两天就会拿回去。我也和校保卫处和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了沟通,先不要对这次宿舍失窃进行定性,让我先对本次事件的原委进行详细调查。
日积月累,由羡生嫉
在我的印象中,从大一到现在,小王一直都是比较懂事乖巧的学生,学习也比较刻苦。小王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班里考虑到她的家庭经济情况,经常安排其从事勤工助学岗位,从没有听说过她有偏激冲动的一面,那这次发生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她们的班委,对小王宿舍四个人的日常表现进行深入了解。班长告诉我,她们宿舍确实存在一些矛盾,原因是小王觉得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小刘她们三个生长在城市里,刚开始时小王还比较羡慕室友们优越的生活,但后来小王就觉得室友是故意在她面前炫耀自己作为城市人的优越感。而小刘她们也想跟小王搞好关系,但后来觉得小王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三对一”的局面。
通过跟班委的沟通,我初步认识到她们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由日积月累的误会造成的。生活、阅历、家庭、环境的各种差异导致她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误会越来越深,而她们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行沟通。小王觉得自己在宿舍里被孤立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小王的情绪和思维模式逐渐走向了“极端”。
分别谈话,打开心结
我也把小刘她们三个找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座谈。小刘说:“大一的时候,我们宿舍气氛很融洽,關系都还挺好的。我们也都注意到小王比较腼腆和害羞,都非常顾及她的感受,所以干什么事都会喊她一起去,但是后来她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每天都要去完成规定的任务,感觉她每次干完活儿回来都比较累,看到我们都很悠闲地在宿舍待着或者出去玩,估计心里不平衡吧,久而久之她就对我们很冷淡,我们也不敢对她好了。”其他两名学生基本也是这种观点,就是觉得小王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偶尔还会对她们的穿着冷嘲热讽一番。本来融洽的宿舍关系在一次次不和谐的声音和事件的消磨中,渐渐失去了温度和包容,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冷淡变成了对立,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我又找到了小王,她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老师,我也不想乞求她们对我的原谅,只是我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小王的父母都是农民,小王是个女生,她父母还想要个男孩,却害怕计划生育罚款,就把她从小寄养在姨妈家。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她,过的又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性格变得特别敏感内向和自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在学校更好地生活,她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当一身疲惫地回到宿舍,发现室友们要么悠闲地上网看书,要么跟朋友逛街购物,让她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心理的不平衡,让她觉得室友处处针对她——明明很贵的东西,她们却都说真便宜呀什么的;明明生活闲适得很,却故意在她面前说逛街都快累死了……直到有一天她听到室友小刘议论她的背包时说“这背包好丑呀,肯定是地摊上买的!”一天天积累的压抑,终于让小王做出了不冷静的行动,她把室友们平时喜欢的好东西放在自己的箱子里,“寄存”在了朋友的宿舍里。
听小王倾诉完内心的委屈和不满,我终于完全了解了这起宿舍“失窃”案的前因后果。我好言安慰了小王,让她不必害怕,但我同时也对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首先,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你做的这件事已经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再稍微过分点,就可能触犯法律,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学校可能会对你进行一定的处分,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宿舍里一共就四个人,所以想和她们搞好关系应该不难,但是,你平时因为自卑,对室友的语言和行为都做出了不合适的反应,这让你和室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也让自己在宿舍里变得孤立无援。再次,一个人对世界、人生和自我应该加强认识,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别人的言行,否则就容易导致性格偏激,进而认为别人处处与自己作对,感觉自己的生活处处不幸福,产生对他人的敌对、嫉妒情绪。
做通工作,引导成长
小王听了我的话,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说:“我知道哪里做错了,我愿意为自己不冷静的行为承担后果,并对室友进行诚挚的道歉,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修复我们的关系。”
后来,小王和小刘等四个人一起找到我,说她们经过深入的交流,已经把之前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小王也向室友进行了诚挚的道歉,以后大家还是会像大一刚入学那样互相帮忙,互相理解。小刘等三个人又向我建议不要给小王处分,毕竟她的目的不是占有,还把自己的行为跟朋友做了交代,更像是一次恶作剧,如果需要,她们愿意集体为小王作证,证明她这次绝不是盗窃。看到小刘她们这么努力为小王求情,我觉得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向主管院领导详细汇报了这件事,并请他向保卫处、学生处汇报此事,跟派出所民警积极协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对小王的处分降低到最小。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离开网络、走出宿舍、携手出行、健康生活。辅导员更要走近学生、走进宿舍、走进课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及时发现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尽快成才。
(作者系河南工学院辅导员)
责编:黎明
学校保卫处和派出所民警找到我,说我的学生小刘的宿舍发生了失窃案件。我们来到现场询问得知,小刘和另外两名学生总价值1.3万元的贵重物品被盗,学生小王的一只箱子也不见了。
宿舍失窃,实属正常,但这次被盗的物品价值不菲,我们都做好了艰难破案的准备。谁知道对宿舍四名成员的询问刚展开,学生小王就“投案自首”了——她说她就是这次失窃案件的“总策划兼执行人”。随后,小王带我们从朋友的宿舍里拿回了她“寄存”的箱子,失窃的东西一件不少。
一起宿舍失窃案,这么快就“破案”了,让我十分意外。小王的朋友也证实,小王在她那里寄存东西时就说过这些都是室友的,过两天就会拿回去。我也和校保卫处和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了沟通,先不要对这次宿舍失窃进行定性,让我先对本次事件的原委进行详细调查。
日积月累,由羡生嫉
在我的印象中,从大一到现在,小王一直都是比较懂事乖巧的学生,学习也比较刻苦。小王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班里考虑到她的家庭经济情况,经常安排其从事勤工助学岗位,从没有听说过她有偏激冲动的一面,那这次发生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她们的班委,对小王宿舍四个人的日常表现进行深入了解。班长告诉我,她们宿舍确实存在一些矛盾,原因是小王觉得自己是农村出来的,小刘她们三个生长在城市里,刚开始时小王还比较羡慕室友们优越的生活,但后来小王就觉得室友是故意在她面前炫耀自己作为城市人的优越感。而小刘她们也想跟小王搞好关系,但后来觉得小王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三对一”的局面。
通过跟班委的沟通,我初步认识到她们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由日积月累的误会造成的。生活、阅历、家庭、环境的各种差异导致她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误会越来越深,而她们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行沟通。小王觉得自己在宿舍里被孤立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小王的情绪和思维模式逐渐走向了“极端”。
分别谈话,打开心结
我也把小刘她们三个找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座谈。小刘说:“大一的时候,我们宿舍气氛很融洽,關系都还挺好的。我们也都注意到小王比较腼腆和害羞,都非常顾及她的感受,所以干什么事都会喊她一起去,但是后来她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每天都要去完成规定的任务,感觉她每次干完活儿回来都比较累,看到我们都很悠闲地在宿舍待着或者出去玩,估计心里不平衡吧,久而久之她就对我们很冷淡,我们也不敢对她好了。”其他两名学生基本也是这种观点,就是觉得小王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偶尔还会对她们的穿着冷嘲热讽一番。本来融洽的宿舍关系在一次次不和谐的声音和事件的消磨中,渐渐失去了温度和包容,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冷淡变成了对立,出现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我又找到了小王,她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老师,我也不想乞求她们对我的原谅,只是我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小王的父母都是农民,小王是个女生,她父母还想要个男孩,却害怕计划生育罚款,就把她从小寄养在姨妈家。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她,过的又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性格变得特别敏感内向和自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在学校更好地生活,她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当一身疲惫地回到宿舍,发现室友们要么悠闲地上网看书,要么跟朋友逛街购物,让她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心理的不平衡,让她觉得室友处处针对她——明明很贵的东西,她们却都说真便宜呀什么的;明明生活闲适得很,却故意在她面前说逛街都快累死了……直到有一天她听到室友小刘议论她的背包时说“这背包好丑呀,肯定是地摊上买的!”一天天积累的压抑,终于让小王做出了不冷静的行动,她把室友们平时喜欢的好东西放在自己的箱子里,“寄存”在了朋友的宿舍里。
听小王倾诉完内心的委屈和不满,我终于完全了解了这起宿舍“失窃”案的前因后果。我好言安慰了小王,让她不必害怕,但我同时也对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首先,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你做的这件事已经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再稍微过分点,就可能触犯法律,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学校可能会对你进行一定的处分,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宿舍里一共就四个人,所以想和她们搞好关系应该不难,但是,你平时因为自卑,对室友的语言和行为都做出了不合适的反应,这让你和室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也让自己在宿舍里变得孤立无援。再次,一个人对世界、人生和自我应该加强认识,多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别人的言行,否则就容易导致性格偏激,进而认为别人处处与自己作对,感觉自己的生活处处不幸福,产生对他人的敌对、嫉妒情绪。
做通工作,引导成长
小王听了我的话,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说:“我知道哪里做错了,我愿意为自己不冷静的行为承担后果,并对室友进行诚挚的道歉,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修复我们的关系。”
后来,小王和小刘等四个人一起找到我,说她们经过深入的交流,已经把之前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小王也向室友进行了诚挚的道歉,以后大家还是会像大一刚入学那样互相帮忙,互相理解。小刘等三个人又向我建议不要给小王处分,毕竟她的目的不是占有,还把自己的行为跟朋友做了交代,更像是一次恶作剧,如果需要,她们愿意集体为小王作证,证明她这次绝不是盗窃。看到小刘她们这么努力为小王求情,我觉得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向主管院领导详细汇报了这件事,并请他向保卫处、学生处汇报此事,跟派出所民警积极协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对小王的处分降低到最小。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离开网络、走出宿舍、携手出行、健康生活。辅导员更要走近学生、走进宿舍、走进课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及时发现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尽快成才。
(作者系河南工学院辅导员)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