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启发式教学艺术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点 要求 原则 方法 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6]刘飞.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动当前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月
[7]章建跃.启发式的几个关键[J]数学通报, 1992年7月.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点 要求 原则 方法 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6]刘飞.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动当前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月
[7]章建跃.启发式的几个关键[J]数学通报, 199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