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着不适应。文章针对独立学院新生特点及在适应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新生接待、“学前”教育、正确的学习观、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3-02
笔者自2006年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任团学干事以来,总体负责了该系2006级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之后又相继担任2007级日语和2009级部分英语以及日语专业新生的辅导员,具体负责了他们的适应性教育工作。现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该校新生情况谈谈笔者对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些粗略看法。
1.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概述
独立学院是由教育部负责审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合作创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1]。独立学院的新生,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新生。以笔者所处的学校为例, 该校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远离中心城市,这给新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学院所在地除丽江师专外,基本上没有相友邻高校;学院地处郊区,周边环境复杂,新生初来乍到,缺乏正常的市内、校际交流。另外,学院为适应丽江地域特色,建筑布局东西狭窄,南北狭长;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基本上独立形成院落,小而且分散,这也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适应期。
2.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
2.1庭情况参差不齐,生活适应问题多多
独立学院新生家庭实际情况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好。据调查,独立学院新生家庭条件呈“枣核”分布。在一份关于“独立学院新生家庭环境”的调查报告中,在回答“你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的问题时,勾选结果是负担不起的占21.4%,勉强负担的占45.3%,比较轻松的占24.1%,轻松的占7.6%,很轻松的占1.6%[2]。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学子,因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贫穷的凄凉,所以一入校就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努力读书,奋力拼搏;少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在家备受父母宠爱,但大多对待学习不认真,对眼前艰苦的条件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
2.2目标与现实冲突,专业认识不全面
独立学院的新生,一般是按当地的“三本”线来录取的,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复读生,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客观原因“被迫”来到独立学院就读的落榜生。这些新生 ,特别是那些复读生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新生,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在心中早已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另一部分“高分低就”的落榜生和家庭条件优越的新生则是犹豫不决、怨声载道,他们在中学阶段多受家长、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独立学院存在办学时间不长,学费高,在办学经验、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以及由此而造成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了解甚少甚至心存偏见的事实,他们很容易产生比其它本科院校学生“差一等”的自卑心理。目标与现实的冲突、自大与自卑的并存使他们在经历短暂的欣喜与兴奋之后,更加倍感失落;在对专业认识方面,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新生在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而宁愿放弃学业去社会上打工挣钱。
2.3独立不独,自理难为
挤过了“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在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大多是在家长和学校的“监视”下学习的,因而被迫承受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壓力,稍有“越轨”,就会遭到家长、老师的批评,甚至训斥。而现在,他们成了天之骄子,家长、老师的态度也大大改观。此刻,他们就像脱缰之马,出笼之鸟,渴望独立,希望表现,于是,他们成群结伙地郊游,用过多精力参加娱乐活动,忽视学习。可是,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时候,薄弱的学习基础,贫乏的生活常识,使他们欲独立而不能,想自理而难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尽管对以后该做什么不很明确,但他们明白实践能力很重要。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宁可放弃上课的时间,哪怕是专业课,也要去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文艺比赛或实践竞赛。
2.4个性张扬与盲目冲动并存,社会阴影与心理受挫同在
独立学院的新生相比普通高校而言,他们普遍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思想更加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并以此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表现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敢想敢做,然而,在自大的前提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
3.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路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3.1引导新生感知大学氛围,重视新生接待工作
独立学院新生到多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所大学氛围。所谓大学氛围,是指一所大学及其所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集中反映该校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秀丽的城市风光,便捷的交通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整洁的校容校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都是良好大学氛围所呈现出来的。良好的大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初步满足他们中学时代对大学的遐想,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心理,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喜欢这个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引导他们了解所就读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特色专业和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
3.2重视“学前”教育,了解新生信息
“学前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端。妥帖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以及老师、同学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新生对崭新大学生活的正确理解和专业奋斗目标的确立。因此,新生报到后,学校、系部要及时周密地安排“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校史、校风、校纪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大的原则。学校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责成教务部门制定周密的“学前”教育计划并下发课表到系部,原则上要求每一位新生都必须参加,并在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其次,系部、辅导员落实具体的问题。针对新生在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辅导员召开班会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财知识,同时加强纪律教育,向他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等;再次,针对学生存在专业思想认识不全面的实际,各系部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安排资深专业教授或教研室主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以及社会需求,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及前景有一个初步了解;最后安排全体专业教师与新生见面座谈,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以及提醒他们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学哥、学姐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随着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辅导员要利用学院网络向系部开放的新生电子档案,了解新生入校前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基础性信息,并按自己工作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各类表格。[3]辅导员在初步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不断观察、走访宿舍等,尽快熟悉所管理的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的表现、课堂出勤情况以及饮食起居等。与此同时,建立新生思想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成长空间
针对独立学院新生普遍思想活跃,喜欢参与,表现自我的特点与他们大多被局限在校园、宿舍园区、图书馆的实际,学校、辅导员要开动脑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并以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品牌特征的校园文化。辅导员要鼓励引导新生,激发他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的氛围,缩短心理上的适应期。
3.4 加强心理疏导,关注“问题”新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班里存在不良习惯、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他们通常在班里面表现较差,令人头痛,大多表现为思想不积极、学习成绩退步、生活作风出现偏差。对于这部分“问题学生”,辅导员除了监督参他们加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园网络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建立心理档案和思想动态跟踪机制;同时,辅导员要通过与其家长的联系、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有效调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新生及时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能使他们自身的情绪、情感得到有效地疏导和释放,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结语
总之,针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不适应,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新生接待和“学前”教育工作,及时了解新生信息,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加强对新生心理疏導等方面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唐润光.英语教学与研究—云南省高等院校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英语教学论文集[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H319-53.
[2]韩玺英等.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J],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
[3]宋亚莉.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J].新西部,2010,1.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93-02
笔者自2006年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任团学干事以来,总体负责了该系2006级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之后又相继担任2007级日语和2009级部分英语以及日语专业新生的辅导员,具体负责了他们的适应性教育工作。现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该校新生情况谈谈笔者对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些粗略看法。
1.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概述
独立学院是由教育部负责审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合作创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1]。独立学院的新生,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新生。以笔者所处的学校为例, 该校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远离中心城市,这给新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学院所在地除丽江师专外,基本上没有相友邻高校;学院地处郊区,周边环境复杂,新生初来乍到,缺乏正常的市内、校际交流。另外,学院为适应丽江地域特色,建筑布局东西狭窄,南北狭长;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基本上独立形成院落,小而且分散,这也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适应期。
2.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
2.1庭情况参差不齐,生活适应问题多多
独立学院新生家庭实际情况并不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好。据调查,独立学院新生家庭条件呈“枣核”分布。在一份关于“独立学院新生家庭环境”的调查报告中,在回答“你家庭对你学费的支付能力”的问题时,勾选结果是负担不起的占21.4%,勉强负担的占45.3%,比较轻松的占24.1%,轻松的占7.6%,很轻松的占1.6%[2]。大部分出身“寒门”的学子,因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贫穷的凄凉,所以一入校就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努力读书,奋力拼搏;少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在家备受父母宠爱,但大多对待学习不认真,对眼前艰苦的条件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
2.2目标与现实冲突,专业认识不全面
独立学院的新生,一般是按当地的“三本”线来录取的,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复读生,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客观原因“被迫”来到独立学院就读的落榜生。这些新生 ,特别是那些复读生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新生,十分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在心中早已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另一部分“高分低就”的落榜生和家庭条件优越的新生则是犹豫不决、怨声载道,他们在中学阶段多受家长、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独立学院存在办学时间不长,学费高,在办学经验、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以及由此而造成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了解甚少甚至心存偏见的事实,他们很容易产生比其它本科院校学生“差一等”的自卑心理。目标与现实的冲突、自大与自卑的并存使他们在经历短暂的欣喜与兴奋之后,更加倍感失落;在对专业认识方面,由于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新生在入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甚至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而宁愿放弃学业去社会上打工挣钱。
2.3独立不独,自理难为
挤过了“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在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大多是在家长和学校的“监视”下学习的,因而被迫承受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壓力,稍有“越轨”,就会遭到家长、老师的批评,甚至训斥。而现在,他们成了天之骄子,家长、老师的态度也大大改观。此刻,他们就像脱缰之马,出笼之鸟,渴望独立,希望表现,于是,他们成群结伙地郊游,用过多精力参加娱乐活动,忽视学习。可是,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有的时候,薄弱的学习基础,贫乏的生活常识,使他们欲独立而不能,想自理而难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尽管对以后该做什么不很明确,但他们明白实践能力很重要。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宁可放弃上课的时间,哪怕是专业课,也要去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文艺比赛或实践竞赛。
2.4个性张扬与盲目冲动并存,社会阴影与心理受挫同在
独立学院的新生相比普通高校而言,他们普遍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思想更加活跃,喜欢表现自我并以此证明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表现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敢想敢做,然而,在自大的前提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
3.独立学院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路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
3.1引导新生感知大学氛围,重视新生接待工作
独立学院新生到多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这所大学氛围。所谓大学氛围,是指一所大学及其所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集中反映该校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秀丽的城市风光,便捷的交通服务,优美的居住环境,整洁的校容校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都是良好大学氛围所呈现出来的。良好的大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初步满足他们中学时代对大学的遐想,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心理,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喜欢这个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引导他们了解所就读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特色专业和优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
3.2重视“学前”教育,了解新生信息
“学前教育”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开端。妥帖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所学专业以及老师、同学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新生对崭新大学生活的正确理解和专业奋斗目标的确立。因此,新生报到后,学校、系部要及时周密地安排“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内容首先是校史、校风、校纪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大的原则。学校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责成教务部门制定周密的“学前”教育计划并下发课表到系部,原则上要求每一位新生都必须参加,并在学习后写出心得体会;其次,系部、辅导员落实具体的问题。针对新生在生活适应上的问题,辅导员召开班会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财知识,同时加强纪律教育,向他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等;再次,针对学生存在专业思想认识不全面的实际,各系部要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安排资深专业教授或教研室主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模式以及社会需求,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及前景有一个初步了解;最后安排全体专业教师与新生见面座谈,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以及提醒他们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学哥、学姐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观。 随着教学工作步入正轨,辅导员要利用学院网络向系部开放的新生电子档案,了解新生入校前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家庭状况等基础性信息,并按自己工作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各类表格。[3]辅导员在初步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自己不断观察、走访宿舍等,尽快熟悉所管理的每一位同学在班级的表现、课堂出勤情况以及饮食起居等。与此同时,建立新生思想动态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成长空间
针对独立学院新生普遍思想活跃,喜欢参与,表现自我的特点与他们大多被局限在校园、宿舍园区、图书馆的实际,学校、辅导员要开动脑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并以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品牌特征的校园文化。辅导员要鼓励引导新生,激发他们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的氛围,缩短心理上的适应期。
3.4 加强心理疏导,关注“问题”新生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班里存在不良习惯、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他们通常在班里面表现较差,令人头痛,大多表现为思想不积极、学习成绩退步、生活作风出现偏差。对于这部分“问题学生”,辅导员除了监督参他们加学院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园网络或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建立心理档案和思想动态跟踪机制;同时,辅导员要通过与其家长的联系、增强他们对自身的有效调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帮助新生及时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能使他们自身的情绪、情感得到有效地疏导和释放,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4.结语
总之,针对独立学院新生入学后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不适应,教育工作者应从重视新生接待和“学前”教育工作,及时了解新生信息,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加强对新生心理疏導等方面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唐润光.英语教学与研究—云南省高等院校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英语教学论文集[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H319-53.
[2]韩玺英等.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J],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
[3]宋亚莉.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J].新西部,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