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胜利”与“胜利的悲哀”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张曼菱曾在某大学对学生们说:“并不是你们真的比你们的同学优越,聪明,有天才,有前途,你们才坐在这里。而是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服从,压抑了你们青春的个性,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使你们通过了考试机器,使你们得了高分……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
  這种“压抑的胜利”,不仅限于考大学。学场、职场、官场、社会,哪个不压抑?哪个不是压抑的胜利?
  比如“熬官”。官场中常常“有能力的上不去”,于是,人们就曲意逢迎,忍着憋着压抑着,终有一天“胜利”了。
  当今社会患抑郁症的多了,以致自杀的也多了,而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上长期“压抑的胜利”。
  考大学的压抑是泯灭个性换高分了,官场职场的压抑是隐忍个性换晋升了,青年人的压抑是牺牲个性换 “适应”了,长期心理压抑换来“抑郁症”了。这些个性泯灭、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精神压抑,原本以为会换得硕大福禄之果,结果一盘算投入产出,情同“割肾换手机”。
  可“压抑的胜利”,该受责问的仅仅是学生(压抑者)吗?
  千百年来,以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宋谏谤之祸、诗词文祸、学禁书禁,明清“文字狱”为代表的文化专制,刻在国人祖祖辈辈的骨子里,加之解放后“整风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尤其是55万人被戴上“右派”帽子,把人们搞得噤若寒蝉,有意见生忍硬憋,生怕招惹是非,哪还有个性张扬和创造思维!
  中国的历史上历来不乏压抑文化的盛行。影响深远的儒道释三大文化,无一不宣扬“隐忍受憋”:“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司马懿巾帼之辱等,都为世人奉为隐忍经典。“忍字高来忍字高,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无忧睡得着,哪个不忍把难招。”忍的基因嵌入国人的“心智模式”,产出的只能是“压抑之精神,奴化之思想”。
  在制度压抑下和压抑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追求知识、探究科学与真理的兴趣打折,甚至“读书致愚”,聪明进来,呆傻出去,有知无识是其典型特征。《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中也难觅状元身影。相比之下,倒是念书少也框框少的贫民子弟们,多还能够放胆搏杀,在创业创新上表现不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压抑可以换来考大学、熬官等诸多胜利,但一定会拖拽建设创新国家和伟大民族复兴的后腿。要让压抑不再胜利,必须变革压抑的制度和文化。最要是解放思想,改造压抑土壤,破除一切束缚个性彰显、影响创新创造的思想樊篱和精神桎梏,创造宽松环境,弘扬民主科学,革除“隐忍受憋”,实现文化更新,让个性与天赋张开翅膀。
  【佚 名/图】
其他文献
《左传》载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因國内祸乱,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与他晤谈,事后对臣下称赞重耳的德行,谓之“广而俭,文而有礼”。“广而俭”一句,通常解释为志向广大而财用节俭,这是错误的。这里的“俭”不是指财物方面的节俭,而是处事有节度、能自我约制的意思。徒有远大志向而不能自我节制,不过是空洞的浮嚣,所以楚王以两者对举。《老子》中说:“俭故能广。”也是说一个相反相成的道理。  
期刊
纸杯无辜祭奸佞  杨方   最近,南京一奶茶店,在一款主打南京人文特色的纸杯上,将秦桧与祖冲之、曹雪芹、孙中山等历史名人并列。秦桧这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竟跻身于历史文化名人行列。感觉这奶茶有点“不对味儿”。   杭州岳飞墓前,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已成为奸佞的耻辱写照。“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这副名联广为传颂。而今,南京这家奶茶店却很奇葩,大有“纸杯无辜祭奸佞”的味道。奶
期刊
办公室在四楼,免不了每日上楼下楼。每天临到上下班点,各种体型体重、各个职务级别的同事们紧赶慢踱,各种姿态、各种材质的鞋子与大理石接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女人高跟鞋的咯吱声,男人牛筋皮鞋底的嗞嗞声,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碎步急蹬的咔咔声,急性子人三阶并作一阶奔跑的咚咚声,慢性子人哼歌且行一阶一停的哗哗声,肥胖者步步为营的嚓嚓声以及有人顺着楼梯扶手上下时发出的嗖嗖声等,形成一支独特的上下班交响曲。初听甚
期刊
语言是非常有意思的心理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以“老”开头的词,通过歧视人的年龄,达到贬低对方的目的。假如双方价值观一致,也都认可“老”是一种奇耻大辱,那么被叫做“老东西”或“老女人”,心理暴击度便是百分之一百,男的开始入天价保健品,女的再也离不开医美和美颜滤镜。   我从二十出头活蹦乱跳的年纪,就天天被人叫老师,对“老”这个字习以为常。记得有次学生来,办公室里看了圈后失
期刊
有件小事一直在我心里。   16年前,我在北京,要写一个跟奶品有关的采访,联系了一家牛奶企业的员工,她的职责是在各地超市培训销售员。当时正是严冬,我转了好几道车才找到她的住处,要先穿过一个放着巨大音量音乐的超市,上楼后再经过一个震天动地的游戏机厅,昏黑的楼道里,前面又出现一个陡峭楼梯,直通阁楼。   她在阁楼房间门口招呼我,一进门,灯一开,我意外地放松下来:全色調是带着暖意的橘黄色,像一只睡得
期刊
常读史书,偶见清官格外钦羡,因为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清官委实是凤毛麟角。近览《明史》,杨溥和范理的清廉事迹值得一书。   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号南杨,谥文定,明朝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英殿大学士,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与杨荣、杨士奇史称“三杨”,共同“俾辅帝王,天下清平,朝无失政”。《明史》如此评价杨溥:“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
期刊
时常可以在小区花园里听到两个阿婆聊天:侬退休工资多少?我4000出头一点。我跟侬差不多,4400。啊呀,够用就可以了,阿拉心又不黑。是呀是呀,够用就可以了,要钞票多,是没有底的,过年前政府还发了650块,够用了。   我在小学门口等候放学的小孩,却从来没有听见两个白领妈妈在一起谈论“够用就可以了”之类的话题。有两位妈妈聊天如下:我领了儿子还要赶到外头补课,一节课200块,两节课400块就没了,补课
期刊
朱长官要做两个样式规格相同的橱柜,找来了张木匠和李木匠,要他俩一人做一个。   张木匠因家务脱不开身,拿了图纸,运了木料,在自己的家中加工,李木匠在朱长官的府邸做活。   朱长官一天到晚看在李木匠身边,嘴巴唠叨没完,一会儿说尺寸长了,要缩;一会儿说尺寸短了,要换料;一会儿又说式样不妥,要翻工,经常弄得李木匠左右为难,哭笑不得。   一个星期后,张木匠给朱长官送来了橱柜。朱长官看了,称心如意,
期刊
让了解的人和关心的人参与评判  吴兰友(山东聊城)   2020年12月下《杂文月刊》刊登一文《莫让变味的网络评比空耗基层精力》,批评目前广泛存在的网络投票评比现象。文末呼吁,变味的网络评比之风当刹,别再让这种形式主义噱头徒增基层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干事精力。   说实话,网络投票对被评对象的客观评价有多大意义,评比组织者也未必认可,因为投票者多是参评者拉来的,即便有少数自愿投票者,又对参评者
期刊
在女儿的语文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可不是嘛,读一本书,就是去串门儿。   读一本新书,是串门儿。就像对门搬来了新邻居,常常怀着好奇的心张望着,假装在楼道里邂逅,期望能聊上几句。终于,有一天,相视而笑,打了招呼,相互认识。又终于,邻居邀请你进门小坐。读一本新书,我往往首先要打量一番——封面、内页,粗略地看看目录、序言以及后记。等到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就像是听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