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互联网 ”的跨界、融合理念在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尝试笔者尝试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气候”讲解、七年级上册《聚落》三个案例,结合初中地理课堂的特点,阐述如何利用Google earth (“GE”)软件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混合教学平台,探讨如何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体系与一般方法能力外,同时让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Blend-Learning;混合教学;Google earth;地理核心素养
一、混合教学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1.一般理解
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首先提出了Blend-Learning的理念,他将混合学习翻译为“混合式学习”,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面对面讲授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种模式有机整合,以达到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何克抗教授主张混合式学习要以利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优势结合起来,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和启发的作用,要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混合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广州市某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学生素质不高,学习能力有限。地理学科在我校的教学形式以传统的面对面的地理课堂讲授为主,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理论采用动画、视频等形式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
对于我校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理年龄较小,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不稳定,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水平较低,其不可能做到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
如果能提供相应的线上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自主构建适切的个性学习方法,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构建思维和能力,超越自我,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有很正面的帮助。
(2)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使用GE作为载体的线上课程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地理学科学习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经过几年的地理学习后,除了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体系与一般方法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其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到初中地理的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等要素构成,并初步形成地理视角。
Google earth(简称“GE”)软件,该软件采取3d虚拟地球的形式展現地理信息,将抽象的地理信息变得直观,同时其丰富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对于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地理信息获取的平台。同时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讲,GE对于地理空间的呈现,区域地理的信息获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其独特的作用。
(3)传统教学与有监管的线上课程混合教学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再结合GE软件的技术要求,在日常教学里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传统教学和GE软件为载体的,在校线上课程的混合教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观察教学效果,及时处理,通过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校上机进行线上课程,解决了学生线上课程可能存在的技术和监管问题,这种传统课堂与有监管的线上平台(GE软件为载体)课程的混合,达到课堂教学的互补,相互促进。
二、以Google earth软件为平台的混合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笔者尝试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气候”讲解、七年级上册《聚落》三个案例,探讨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GE实现混合教学,学习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我的地理学习方法,建构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地理表达能力以及人地观念等相关学科综合素养。
1.通过“GE”实现学生地理立体空间的构建,增强学生对地图判读能力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地图往往是以平面的方式出现,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讲,平面化的地图有时候会影响到他们对地图的判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整合传统教学与以GE为载体的线上教学,实现地理立体空间的构建,从而增强学生对地图判读。
案例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传统教学方式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从通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引入等高线的概念,从等高线的模型或动态的视频解释如何将立体的地理事物变成平面,以等高线的形式反映地理事物的高度和形态的变化,最后引出地形剖面图,解释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对于概念表述清楚,通过模型把等高线原理讲授比较清晰。但是传统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地理空间,包括山体部位的形态、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还是有欠缺。
而 “GE”软件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以某一区域(日本)为案例,通过线上的主题学习,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主题如下: (1)选取某一区域(日本),以此为范围,通过GE软件观察该区地形变化,尝试通过图层功能画出该区的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要求学生以GE软件,收集日本地形的相关地标,要求地标能体现出该区域的山体部位形态(山脊、山谷、山峰、陡崖)。
(3)要求学生利用“GE”软件建立一条剖面线,剖面线能反映出日本基本地势的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鼓励性话语显得非常重要,不断地肯定及鼓励学生,点燃其学科学习探究的兴趣。而事实上,不少学生经过与同伴的充分讨论与大胆思考后,运用了传统教学的学习经验,利用GE软件完成以上主题的作业,这让教师非常震撼,并有感于他们潜在的学习智慧。如:主题1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立体的虚拟山体,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画出多层的等高线地形图,虽然准确度和科学性有欠缺,但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有了较深的理解。在主题3,有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这个主题里,学生们也能用传统课堂的知识解决。在主题2,学生反映难度不高,比较轻易做出,但是表示对于他们理解山体部位的形态与等高线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有帮助的。
2.通过“GE”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我的地理学习方法。
案例2:练习题“气候”讲解
练习讲解是地理复习课里最重要的一种形式,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作为传统教学,如上题,主要的讲解方式是以通过题目已知的材料进行讲解,分析贵州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也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但是由于材料的有限,单一,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的学习,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里也会因为缺少相应的地图而效果打了折扣。
使用GE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和提高教授知识迁移的效果。以上图题目为例,传统教学会引导学生读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如辅以GE作为教学的辅导,会提高学习的效果。比如说,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要,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习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些地标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题目问法,是否有不同的选择,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通过“GE”实现地理时空变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告诉我们,除了讓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地理学科学科目标之一。
案例3:七年级上册《聚落》为例
传统教学在本节的教授中,以材料、图片、案例为依据,讲授聚落形成的基本规律,或以一些案例来说明聚落形成的原因。传统教学形式上虽然也可以丰富,但也只是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略显枯燥。
利用GE软件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辅以我国某些地区的历史景观图的前后对比,如深圳。可以通过1980年前后的卫星图,和目前的卫星图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下转第24版)(上接第23版)引出聚落形成的原因和一般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另外一方面也可设置相关的学习主题,以地标为引领,要求学生用传统课堂教授的知识,完成学习主题,如:设置深圳、北京、广州的地标,要求学生观察三地历史卫星图的变化,归纳聚落形成的规律和原因。
四、经验与反思
1.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GE软件),普及化和个性化学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本文中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应用了案例学习,教师在重难点内容讲授时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同时通过线上课程个性化学习,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充实了课程资源;开展基于任务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可以说学习者从理论、实践、应用、延伸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精神,又培养了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以及科研能力。
2.混合教学策略有针对性
在教学策略设计方式上主要是“课堂教学”和“GE软件”为平台的线上学习的混合,对于事实性知识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读图、讨论交流和案例分析为主,采用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线上;技能性知识,如地图判读的方法,则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利用“GE软件”,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自主探究、学习巩固知识,应用策略如下表1。
3.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初中学生好动,自觉性不足,因此除在传统课堂上注重管理,提高效率外,线上学习的监管也很重要,也是能否有学习效果的关键。对于线上学习,除了在评价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外,课后线上学习也主要安排在学校机房进行。一方面由于“GE软件”需要在校安装调试好,才能更好使用;另外一方面,现场有老师监督,登记学生学习时长,并且每次线上学习应该有主题,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作业,这样方能保证线上学习不会流于形式。否则一味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除了软件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
4.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本文尝试采用教师、学生、个人多元评价主体外,还结合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评价方式。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在线学测评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以利于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576)】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何克抗.从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4]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关键词】Blend-Learning;混合教学;Google earth;地理核心素养
一、混合教学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1.一般理解
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首先提出了Blend-Learning的理念,他将混合学习翻译为“混合式学习”,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面对面讲授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种模式有机整合,以达到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何克抗教授主张混合式学习要以利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学习优势结合起来,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和启发的作用,要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混合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广州市某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学生素质不高,学习能力有限。地理学科在我校的教学形式以传统的面对面的地理课堂讲授为主,其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理论采用动画、视频等形式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
对于我校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理年龄较小,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不稳定,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水平较低,其不可能做到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和整合。
如果能提供相应的线上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自主构建适切的个性学习方法,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构建思维和能力,超越自我,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有很正面的帮助。
(2)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使用GE作为载体的线上课程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地理学科学习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经过几年的地理学习后,除了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体系与一般方法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其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到初中地理的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等要素构成,并初步形成地理视角。
Google earth(简称“GE”)软件,该软件采取3d虚拟地球的形式展現地理信息,将抽象的地理信息变得直观,同时其丰富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对于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地理信息获取的平台。同时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讲,GE对于地理空间的呈现,区域地理的信息获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其独特的作用。
(3)传统教学与有监管的线上课程混合教学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再结合GE软件的技术要求,在日常教学里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传统教学和GE软件为载体的,在校线上课程的混合教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观察教学效果,及时处理,通过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校上机进行线上课程,解决了学生线上课程可能存在的技术和监管问题,这种传统课堂与有监管的线上平台(GE软件为载体)课程的混合,达到课堂教学的互补,相互促进。
二、以Google earth软件为平台的混合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笔者尝试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气候”讲解、七年级上册《聚落》三个案例,探讨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通过GE实现混合教学,学习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我的地理学习方法,建构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地理表达能力以及人地观念等相关学科综合素养。
1.通过“GE”实现学生地理立体空间的构建,增强学生对地图判读能力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地图往往是以平面的方式出现,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初中学生来讲,平面化的地图有时候会影响到他们对地图的判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整合传统教学与以GE为载体的线上教学,实现地理立体空间的构建,从而增强学生对地图判读。
案例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传统教学方式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从通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的概念引入等高线的概念,从等高线的模型或动态的视频解释如何将立体的地理事物变成平面,以等高线的形式反映地理事物的高度和形态的变化,最后引出地形剖面图,解释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对于概念表述清楚,通过模型把等高线原理讲授比较清晰。但是传统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地理空间,包括山体部位的形态、地形剖面图的画法,还是有欠缺。
而 “GE”软件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以某一区域(日本)为案例,通过线上的主题学习,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主题如下: (1)选取某一区域(日本),以此为范围,通过GE软件观察该区地形变化,尝试通过图层功能画出该区的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要求学生以GE软件,收集日本地形的相关地标,要求地标能体现出该区域的山体部位形态(山脊、山谷、山峰、陡崖)。
(3)要求学生利用“GE”软件建立一条剖面线,剖面线能反映出日本基本地势的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鼓励性话语显得非常重要,不断地肯定及鼓励学生,点燃其学科学习探究的兴趣。而事实上,不少学生经过与同伴的充分讨论与大胆思考后,运用了传统教学的学习经验,利用GE软件完成以上主题的作业,这让教师非常震撼,并有感于他们潜在的学习智慧。如:主题1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立体的虚拟山体,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画出多层的等高线地形图,虽然准确度和科学性有欠缺,但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有了较深的理解。在主题3,有关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这个主题里,学生们也能用传统课堂的知识解决。在主题2,学生反映难度不高,比较轻易做出,但是表示对于他们理解山体部位的形态与等高线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有帮助的。
2.通过“GE”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我的地理学习方法。
案例2:练习题“气候”讲解
练习讲解是地理复习课里最重要的一种形式,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作为传统教学,如上题,主要的讲解方式是以通过题目已知的材料进行讲解,分析贵州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也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但是由于材料的有限,单一,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的学习,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里也会因为缺少相应的地图而效果打了折扣。
使用GE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和提高教授知识迁移的效果。以上图题目为例,传统教学会引导学生读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如辅以GE作为教学的辅导,会提高学习的效果。比如说,为了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要,可以设置相关的学习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些地标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题目问法,是否有不同的选择,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通过“GE”实现地理时空变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告诉我们,除了讓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地理学科学科目标之一。
案例3:七年级上册《聚落》为例
传统教学在本节的教授中,以材料、图片、案例为依据,讲授聚落形成的基本规律,或以一些案例来说明聚落形成的原因。传统教学形式上虽然也可以丰富,但也只是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确价值观略显枯燥。
利用GE软件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辅以我国某些地区的历史景观图的前后对比,如深圳。可以通过1980年前后的卫星图,和目前的卫星图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下转第24版)(上接第23版)引出聚落形成的原因和一般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另外一方面也可设置相关的学习主题,以地标为引领,要求学生用传统课堂教授的知识,完成学习主题,如:设置深圳、北京、广州的地标,要求学生观察三地历史卫星图的变化,归纳聚落形成的规律和原因。
四、经验与反思
1.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GE软件),普及化和个性化学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本文中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应用了案例学习,教师在重难点内容讲授时通过案例分析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同时通过线上课程个性化学习,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充实了课程资源;开展基于任务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可以说学习者从理论、实践、应用、延伸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精神,又培养了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以及科研能力。
2.混合教学策略有针对性
在教学策略设计方式上主要是“课堂教学”和“GE软件”为平台的线上学习的混合,对于事实性知识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读图、讨论交流和案例分析为主,采用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线上;技能性知识,如地图判读的方法,则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后利用“GE软件”,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自主探究、学习巩固知识,应用策略如下表1。
3.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学生的监督和管理
初中学生好动,自觉性不足,因此除在传统课堂上注重管理,提高效率外,线上学习的监管也很重要,也是能否有学习效果的关键。对于线上学习,除了在评价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外,课后线上学习也主要安排在学校机房进行。一方面由于“GE软件”需要在校安装调试好,才能更好使用;另外一方面,现场有老师监督,登记学生学习时长,并且每次线上学习应该有主题,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作业,这样方能保证线上学习不会流于形式。否则一味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除了软件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
4.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本文尝试采用教师、学生、个人多元评价主体外,还结合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评价方式。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在线学测评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以利于全面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576)】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何克抗.从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4]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