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困生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对象。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整体性教学要求。而学困生群体的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以此缩小和拉近好中差三类群体的距离,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作者就学困生转化工作,从如何提高学困生能动学习意识这一课题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粗浅的阐释。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困生 能动学习 转化工作
让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让全体学生获得发展和进步,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遵守和执行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过去面向部分优等生的“精英式”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和符合新课改要求。学困生作为学习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拉近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整体性”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预期目标。学困生由于其内在的特殊性,能动意识、主动意识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思想上做好工作,增强能动学习数学的内在意识,催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潜能欲望。
一、在肯定鼓励中促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困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是外在客观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思想情感上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根本内在意识和能动潜能。笔者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发现,很多学困生内心存在强烈的自卑感,信心不足,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脸色。而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注意到学困生的这一特点,多以训斥和教育的口吻评判学生,损伤小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要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增强自觉意识,必须切实用好教学语言和评判手段。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话语,能对学困生产生深远、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小学数学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不能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而优美生动、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够激起全体学生内心的“涟漪”,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内在美及教学语言的外在美,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向心力”,逐步增强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二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是一项经常性教学活动。但评判效果恰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态。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吝啬肯定评价,应该用肯定的观点、激励的语言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对学困生表现的积极一面,及时给予肯定积极的评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主动学习打下思想根基。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节课新知环节教学中,教师提出“46÷2”问题后,在全体学生合力探析后,有意识地让某一学困生回答,在该学困生阐述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回答内容点头予以肯定,并给予鼓励赞扬,投以赞赏的眼光,帮助他树立信心,提振精神,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教师带领其他学生给予肯定的掌声,以此触动学困生主动深入学习。
二、在生动场景中推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场景、真实的实例,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官感受和内心震撼。学困生学习主动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认同感,提振不起学习探索的主动性。笔者以为,数学学科表面看似抽象枯燥,但其本质却充满生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性。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围绕数学知识点内容,配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小学生从感官上有所认知、有所刺激。讲授时,教师利用教学挂图的直观性,展示与之相关的几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认知,学困生面对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内心受到触动,主动探究意识显著增强。又如现实生活中隐射着许多数学内容,学困生对现实事例有着浓厚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场景的形式,组织小学生进入氛围之中,亲身感受数学生活之美和应用之美,从而产生能动的学习情感。如“千克、克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水果店售卖水果”的生活事例引入其中,设置“李明到红杏水果店购买2千克苹果和250克葡萄”的生活情景,组织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感受其数学内容,获得深刻理念,增强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在探索实践中鼓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学困生能动学习意识差、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在于“手里没有干货”,没有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数。加之有些教师轻视学困生,使学困生没有锻炼实践的时机及获取策略方法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困生群体的存在,把教学注意力及教学重心都放置到中上等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而应该有意识地搭建学困生探索实践的教学舞台,鼓励学困生树立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知和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问题:红旗路五年级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一班42人,平均每人植8棵,二班39人,平均每人植多少棵?
组织全体学生解析,特别学困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得到其解析过程:“先求出一班学生所植的棵数,然后根据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进行解答。”
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肯定评讲,指出:“该问题解答要抓好“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这个条件关系。”
全体学生共同合作修改完善,集体归纳解题策略。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方法运用的点滴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发挥优等生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组建互助协作小组,帮助和带动学困生更好地能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朱莉.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尝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2]泮玉芳.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1(17).
[3]孟会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建议[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3).
让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让全体学生获得发展和进步,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遵守和执行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的实践活动。过去面向部分优等生的“精英式”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和符合新课改要求。学困生作为学习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拉近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整体性”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的预期目标。学困生由于其内在的特殊性,能动意识、主动意识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思想上做好工作,增强能动学习数学的内在意识,催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潜能欲望。
一、在肯定鼓励中促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困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是外在客观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思想情感上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根本内在意识和能动潜能。笔者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发现,很多学困生内心存在强烈的自卑感,信心不足,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脸色。而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注意到学困生的这一特点,多以训斥和教育的口吻评判学生,损伤小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要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增强自觉意识,必须切实用好教学语言和评判手段。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话语,能对学困生产生深远、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小学数学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不能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而优美生动、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能够激起全体学生内心的“涟漪”,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内在美及教学语言的外在美,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向心力”,逐步增强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二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是一项经常性教学活动。但评判效果恰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态。小学数学教师不要吝啬肯定评价,应该用肯定的观点、激励的语言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对学困生表现的积极一面,及时给予肯定积极的评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主动学习打下思想根基。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节课新知环节教学中,教师提出“46÷2”问题后,在全体学生合力探析后,有意识地让某一学困生回答,在该学困生阐述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回答内容点头予以肯定,并给予鼓励赞扬,投以赞赏的眼光,帮助他树立信心,提振精神,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教师带领其他学生给予肯定的掌声,以此触动学困生主动深入学习。
二、在生动场景中推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场景、真实的实例,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官感受和内心震撼。学困生学习主动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认同感,提振不起学习探索的主动性。笔者以为,数学学科表面看似抽象枯燥,但其本质却充满生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性。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围绕数学知识点内容,配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小学生从感官上有所认知、有所刺激。讲授时,教师利用教学挂图的直观性,展示与之相关的几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认知,学困生面对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内心受到触动,主动探究意识显著增强。又如现实生活中隐射着许多数学内容,学困生对现实事例有着浓厚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场景的形式,组织小学生进入氛围之中,亲身感受数学生活之美和应用之美,从而产生能动的学习情感。如“千克、克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水果店售卖水果”的生活事例引入其中,设置“李明到红杏水果店购买2千克苹果和250克葡萄”的生活情景,组织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感受其数学内容,获得深刻理念,增强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在探索实践中鼓动学困生能动学习
学困生能动学习意识差、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在于“手里没有干货”,没有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数。加之有些教师轻视学困生,使学困生没有锻炼实践的时机及获取策略方法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困生群体的存在,把教学注意力及教学重心都放置到中上等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而应该有意识地搭建学困生探索实践的教学舞台,鼓励学困生树立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知和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问题:红旗路五年级的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一班42人,平均每人植8棵,二班39人,平均每人植多少棵?
组织全体学生解析,特别学困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得到其解析过程:“先求出一班学生所植的棵数,然后根据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进行解答。”
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肯定评讲,指出:“该问题解答要抓好“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这个条件关系。”
全体学生共同合作修改完善,集体归纳解题策略。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方法运用的点滴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发挥优等生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组建互助协作小组,帮助和带动学困生更好地能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朱莉.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尝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1).
[2]泮玉芳.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1(17).
[3]孟会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建议[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