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垄断性央企的高收入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今年两会上,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3月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将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这是官方首次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问题。而垄断性央企的高收入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垄断行业收入太高
有公开资料称,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石化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行业垄断通常可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三种类型。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来经营比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行业所产生的垄断。这种行业的特点:一是需要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来生产或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二是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长,设施的技术专用性强。如铁路、邮政、电力供应、城市公用事业等都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行政性垄断是指依靠政府授予的某些特殊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垄断性经营和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
市场垄断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寡头垄断。目前,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垄断还未形成。传统观点认为,具有垄断性和带有明显的垄断性经营条件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邮电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应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这样,这些垄断性行业或者可以垄断某种生产要素,或者可以垄断经营范围,或者可以垄断产品价格。由于垄断,这些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可以较少或基本不承担竞争风险,也就可以较快和较容易地获得利润。这种利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垄断利润。
由此看来,高额的垄断利润是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又由国有垄断企业的管理层控制。在不存在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当然倾向于向员工发放补助、奖金,以换取某种利益。
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不断“挟亏损以令诸侯”,他们以成本提高、企业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为由,要挟社会、提高价格,将相关成本强加给公众。尤其令公众抨击的是,一些垄断性行业打着企业亏损的名义随意滥用价格听证,几乎将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
而人们在听取“涨声”一片时,却惊异地发现,这些“亏损”行业的员工,依然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亏损、涨价、高工资”,这些关键词之间匪夷所思却根深蒂固的关系似乎让很多人释然:自己对“垄断福利”的不平,可能并非源自“眼红”,而是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相关。这些表面上的单位内部福利,最终都会变成服务成本,由政府和公众埋单。
垄断利润本属全民
垄断行业占有全民所有的资源,其产生的垄断利润并没有转化为公共利益,而是纯粹在内部自行分配,变成企业职工的奖金或福利。
有些行业,比如金融业,因为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比较高,所以员工有条件有能力获得较高收入。但现在这些行业的收入普遍远高于其他行业,只能说明其中很大部分收入来自垄断地位。
事实上,垄断性企业对资源几乎无偿占取。以石油为例,国有垄断性石油公司无偿获得石油开采权,本来应当属于全民的资源收益,实际变成了企业的收入。
国有垄断企业本来应当属于投资人全民或政府的投资收益,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企就不再向政府上缴利润,这些利润全部留在企业,也成了企业管理层可以支配的资金。这样,企业可以发给员工的资金规模更大了,那些有能力获得利润的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对大幅度提高。
国家现在每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接近1万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应有份,但由于国家不参与分红,这些利润极大部分都留在企业里面,国民难以分享。垄断行业的国企占据了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国家的长子自居,却不管家里的穷弟弟。
同时,当前有些垄断国企,特别是一些大的央企,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下,垄断性越来越强,其垄断体现在不仅对行业垄断,而且对资金垄断,拥有大量的资金,钱多了,有的决策往往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领导的权力过大,由于决策的失误带来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目前,垄断央企不计成本的支出方式比比皆是。一方面他们上报国家亏损,另一方面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此前南航为6000名空姐统一换新装就花费了将近6000万元,而同月上旬,南航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亏损总额达8.35亿元。
长期以来,这些垄断央企信息相对封闭,外界公众对垄断央企的成本体系、经营体系、财务体系的信息了解并不对称,而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垄断企业“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花,以中石油为例,外界根本不知道其成本是多少,涨0.5元巨额利润就来了。
靠涨价,垄断国企赢利大幅度上升的背后,却掩盖了许多的弊病,比如决策的随意性、损失、浪費等等。
降薪不如打破垄断
解决垄断性央企高收入问题,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2004年以来,多次被国资委要求降薪的中国移动,在今年接到了新一轮的降薪指令。今年起,中国移动从集团层面到所有地方分公司,将统一对员工降薪。部分中国移动内部员工透露,应国资委要求,此次中国移动的降薪计划将按照“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的原则执行。
如何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政府的决心。垄断行业的收入问题说了很长时间,但收入差距还是在一天天扩大。这说明仅仅降薪是远远不够的。
从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成因看,市场经济对行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行业内部的竞争体现出来的。竞争使得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收入水平的过快增长。就各个行业而言,凡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水平,如农、林、牧、渔业,餐饮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就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而垄断性行业的收入水平则明显偏高。可见,行业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该行业的开放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人士也建议要提高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使其从业人员的收入维持在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合理比例之内;在国企内部建立一套合理有效,受到广泛监督制约的薪酬定价机制等。
但对于垄断行业而言,这些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市场机制才会把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2009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
但是,垄断行业还存在着重重壁垒,按照当前的市场准入格局,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个,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民营经济在垄断行业准入上仍遇到大量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的“玻璃门”。有关数据显示,垄断行业中的民营资本进入最多的不超过20%,而有“铁老大”之称的铁路运输业,这一比例仅为0.6%。
温总理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造,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笔者很期望总理提出的这个改革目标能够及早地付诸实施,取得成效。
今年两会上,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3月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今年将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这是官方首次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问题。而垄断性央企的高收入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垄断行业收入太高
有公开资料称,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石化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行业垄断通常可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三种类型。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来经营比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行业所产生的垄断。这种行业的特点:一是需要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来生产或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二是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长,设施的技术专用性强。如铁路、邮政、电力供应、城市公用事业等都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行政性垄断是指依靠政府授予的某些特殊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垄断性经营和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
市场垄断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寡头垄断。目前,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垄断还未形成。传统观点认为,具有垄断性和带有明显的垄断性经营条件的行业,例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邮电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这些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应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这样,这些垄断性行业或者可以垄断某种生产要素,或者可以垄断经营范围,或者可以垄断产品价格。由于垄断,这些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可以较少或基本不承担竞争风险,也就可以较快和较容易地获得利润。这种利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垄断利润。
由此看来,高额的垄断利润是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又由国有垄断企业的管理层控制。在不存在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当然倾向于向员工发放补助、奖金,以换取某种利益。
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不断“挟亏损以令诸侯”,他们以成本提高、企业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为由,要挟社会、提高价格,将相关成本强加给公众。尤其令公众抨击的是,一些垄断性行业打着企业亏损的名义随意滥用价格听证,几乎将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
而人们在听取“涨声”一片时,却惊异地发现,这些“亏损”行业的员工,依然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亏损、涨价、高工资”,这些关键词之间匪夷所思却根深蒂固的关系似乎让很多人释然:自己对“垄断福利”的不平,可能并非源自“眼红”,而是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相关。这些表面上的单位内部福利,最终都会变成服务成本,由政府和公众埋单。
垄断利润本属全民
垄断行业占有全民所有的资源,其产生的垄断利润并没有转化为公共利益,而是纯粹在内部自行分配,变成企业职工的奖金或福利。
有些行业,比如金融业,因为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也比较高,所以员工有条件有能力获得较高收入。但现在这些行业的收入普遍远高于其他行业,只能说明其中很大部分收入来自垄断地位。
事实上,垄断性企业对资源几乎无偿占取。以石油为例,国有垄断性石油公司无偿获得石油开采权,本来应当属于全民的资源收益,实际变成了企业的收入。
国有垄断企业本来应当属于投资人全民或政府的投资收益,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企就不再向政府上缴利润,这些利润全部留在企业,也成了企业管理层可以支配的资金。这样,企业可以发给员工的资金规模更大了,那些有能力获得利润的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对大幅度提高。
国家现在每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接近1万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应有份,但由于国家不参与分红,这些利润极大部分都留在企业里面,国民难以分享。垄断行业的国企占据了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国家的长子自居,却不管家里的穷弟弟。
同时,当前有些垄断国企,特别是一些大的央企,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下,垄断性越来越强,其垄断体现在不仅对行业垄断,而且对资金垄断,拥有大量的资金,钱多了,有的决策往往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领导的权力过大,由于决策的失误带来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目前,垄断央企不计成本的支出方式比比皆是。一方面他们上报国家亏损,另一方面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此前南航为6000名空姐统一换新装就花费了将近6000万元,而同月上旬,南航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亏损总额达8.35亿元。
长期以来,这些垄断央企信息相对封闭,外界公众对垄断央企的成本体系、经营体系、财务体系的信息了解并不对称,而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垄断企业“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花,以中石油为例,外界根本不知道其成本是多少,涨0.5元巨额利润就来了。
靠涨价,垄断国企赢利大幅度上升的背后,却掩盖了许多的弊病,比如决策的随意性、损失、浪費等等。
降薪不如打破垄断
解决垄断性央企高收入问题,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2004年以来,多次被国资委要求降薪的中国移动,在今年接到了新一轮的降薪指令。今年起,中国移动从集团层面到所有地方分公司,将统一对员工降薪。部分中国移动内部员工透露,应国资委要求,此次中国移动的降薪计划将按照“薪酬连降5年,每年递减10%”的原则执行。
如何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政府的决心。垄断行业的收入问题说了很长时间,但收入差距还是在一天天扩大。这说明仅仅降薪是远远不够的。
从垄断行业高收入的成因看,市场经济对行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行业内部的竞争体现出来的。竞争使得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收入水平的过快增长。就各个行业而言,凡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水平,如农、林、牧、渔业,餐饮业、建筑业和制造业,就是典型的竞争性行业。而垄断性行业的收入水平则明显偏高。可见,行业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该行业的开放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人士也建议要提高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使其从业人员的收入维持在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合理比例之内;在国企内部建立一套合理有效,受到广泛监督制约的薪酬定价机制等。
但对于垄断行业而言,这些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市场机制才会把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2009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
但是,垄断行业还存在着重重壁垒,按照当前的市场准入格局,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个,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民营经济在垄断行业准入上仍遇到大量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的“玻璃门”。有关数据显示,垄断行业中的民营资本进入最多的不超过20%,而有“铁老大”之称的铁路运输业,这一比例仅为0.6%。
温总理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造,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笔者很期望总理提出的这个改革目标能够及早地付诸实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