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道具“马鞭”在舞蹈作品中的艺术价值体现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艺术中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作品提升了艺术表现力,烘托了作品的主题,为舞蹈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同时通过与舞蹈表演的紧密结合,更能够增强作品中心思想的表达,从而和观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中心思想;共鸣
  在戏曲舞台上,文官武将出场,有时手里攥着根细而短的藤棍,下面还带些穗,这就是“马鞭”。马鞭本是用在戏曲中的道具,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风格的人物。戏中角色手执马鞭而舞,象征着骑马;手执马鞭不舞代表着牵马而行。可见,戏曲中的马鞭是一件半实半虚的道具,它的应用具有象征性。舞蹈《梨园情》是由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优秀舞者,董华兴编导,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学生表演的原创戏曲题材舞蹈。“马鞭”作为此剧目中无声的载体,通过与舞蹈演员的配合来传情达意,在作品当中它对环境做了语义性的解释,同时渲染整个作品的氛围,也强化了舞蹈作品本身的美感。选用“马鞭”这一道具贯穿始终,不但贴合其“梨园”主题,更以“马鞭”作为一条联系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赋予了其广泛而深刻的内涵。舞蹈《梨园情》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下面分别从其三段内容中“马鞭”的不同功用,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艺术价值体现。
  一、作为“道具”,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马鞭”作为《梨园情》中唯一的道具,也是师生的情感导线,贯穿始终。它最基本的功用便是作为戏曲表演的道具,“马鞭”在《梨园情》剧目中的实际使用手法和在戏曲中的几乎相同,将马鞭尾部的绳子套在中指上,从而进行一些手上灵活的技术技巧,绕鞭子、挥鞭子、打鞭子等,这些都是不离手的鞭子动作,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剧目的技巧花样和难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延伸手臂的长度,用道具与身体巧妙连接的动作设计使人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使人在欣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享受,使观看者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紧张和肉体疲劳逐渐得以消除,感受视觉上的盛宴。
  在作品第一段中,女主人公轻抚马鞭,缓慢走圆场。“红色”马鞭一开始的出现就增加了演员在空间的表现张力。红色是所有色彩中對视觉最有冲击力的色彩,它具有强烈地促使人们注意和似乎凌驾于一切色彩之上的力量。给观众一种警示和严肃的心理反应。上身两次“八字圆”的拧绕踢后腿变身出前腿和绕鞭子剑指亮相的连贯动作更明确了马鞭的引申含义。作为道具,“马鞭”的应用鲜明直接的体现了作品的叙事背景,也同样映射出梨园文化的魅力。
  二、作为“教具”,引发观众共鸣
  剧目中马鞭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视觉效果,更不乏让培育学生的各界教员们心有感触。剧中学生由老师的马鞭一步步引上台来,在老师的带领下以龙摆尾的队形形成第一个大舞段的位置,老师作为“龙头”带领并且引导着他的学生们学习戏曲中的基本步伐和体态,并且严厉的进行指导。在与学生的双人舞配合中,马鞭已经不仅仅作为道具,同样作为了老师教学中使用的教具,指导学生从手的位置到脚指尖的延伸,细心的帮助学生细化动作,通过“抽”“打”等动作表现其教学中严格、严谨的态度。随着情节推进,一名学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情绪变化,因不满练习的枯燥辛苦,将马鞭狠狠摔在地上,这时作为道具,教具的马鞭在冲突中与人物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师并没有愤怒,而是牵起学生的手再一次帮她规范动作,亲身示范,之后要求学生捡起地上的马鞭,教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马鞭在这些舞段中的使用与其说是道具倒不如说是“教具”。先是用马鞭引领着学生们一步步走上求学之路,然后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们,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到培养、教育事业上。作为“教具”的马鞭使观众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共鸣,使其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品想要表达的,对艺术教师行业的尊重与感恩。
  三、作为“传承”,表现作品的精神诉求
  在作品第三段中,随着教师慢慢老去,学生成长成才,马鞭也就被赋予了“传承”这样的意味,马鞭在这里象征着老师毕生所坚持的戏曲艺术,也可以理解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师生共同祈盼着传统艺术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第三段伊始,女主人公年事已高,伴随舒缓的音乐,步履蹒跚着一根根捡起学生遗落在地上的马鞭,学生已然学有所成,变为她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模样,老师明白,属于自己艺术生命的时代已然过去,未来的舞台属于学生们,他们前途光明,将为这门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她也是时候该寻找接班人了。此刻,马鞭的意味较之前两段更厚重了些,它包含了老师对自己所坚守一生事业的情怀,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也包含了学生对于誓将戏曲艺术发扬光大的决心。老师面露欣慰的笑容,缓缓地转身,走向了学生用马鞭撘成的“家”的造型中。道具“马鞭”贯穿于整个第三段,其以一种具象化的符号,承载着编导,作者想要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的“文化传承”的意味。
  在原创作品《梨园情》中,道具“马鞭”作为作品梨园背景下非常有代表性的符号,贯穿于作品始终:它作为“道具”,以非语言文字的形式,生动鲜明的向观众传达了“梨园”背景,选用的红色“马鞭”,增强了视觉感染力;它作为“教具”,将老师之于学生,学生之于老师的“情”通过日常的教学训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也为师生矛盾爆发提供弄了线索,使得观众对梨园师生情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引发其强烈共鸣;它作为“传承”,通过教师将“马鞭”缓缓交于学生这一情景,寄托了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饱含了学生对于教师深深地感恩与敬重之情,也由此体现出编导,作者想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精神诉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师传”精神的颂扬。“马鞭”的应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舞蹈《梨园情》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张艺鸣(1998.9-),女,汉族,籍贯:河北石家庄人,沈阳师范大学,16级舞蹈表演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生社团组织,是新时代国家加强高校思想建设,提升大学生理论水平的一个新兴社团组织形式。本文以目前笔者所在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马列主义学习研究会为例,探究和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马列主义理论社团发展的现状,为促进马列主义理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
期刊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幼教师资培养的基地,是决定师资水平的关键。音乐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能力,是师资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二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分析《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
期刊
【摘要】17世纪后半叶,罗马和威尼斯歌剧的创作始终没能突破蒙特威尔第所开创的风格。一直到17世纪末,那不勒斯乐派创始人A·斯卡拉蒂继承了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三个歌剧乐派的优点,并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将意大利歌剧发展到顶峰。本文通过对A·斯卡拉蒂歌剧的风格特征以及他为歌剧成熟所作的贡献进行简述,挖掘其在歌剧史上的艺术价值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A·斯卡拉蒂;歌剧特征;贡献  一、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要从更深层文化传播与交流层面参与,实现互鉴互补,互利互荣。齐家文化汇聚了西来文明的技术精神、物质层面的种种。齐家文化区着广泛流传着大禹治水的传说,遍布着相关的历史古迹。数代禹王率部治水的过程,也是夏王朝首领带领华夏先民奋发图强,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正是夏王朝、夏民族、夏文化。  关键词:齐家文化、夏、一带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出发,阐述向新的步伐迈进,创建“幸福小家”,共助家事内务;渗透课题内涵、开展特色教育;认真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让每位幼儿都成为班里的小主人;构建互动桥梁,做好家园共育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团队工作;家室;内务;课程;教育  细细的回顾,总能感慨万千: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成长,感到付出的快樂;看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感到由衷的欣慰;看到领导关心和鼓励的目光,体
期刊
摘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古至今,任何重大斗争,敌对双方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着手,灌输思想,争夺人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煙的“战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异常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对于争取人心,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具有决定性作用。”新疆历来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一刻也不得放松和削弱,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
期刊
摘要:影视化装作为影像构成的一个元素,是一种电影语言。它有效的把演员形象和角色形象运用化装手段及专用材料融为一体。对不同演员做不同的整体修饰、改变。针对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通常包括头发、面部、服装、鞋帽、装饰物等等一律在内,目的是为了混淆外形,力求鲜明的表现出角色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阶级、民族、地域特色等各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特征。以满足不同作品中对角色的不同要求。  关键词:影视化妆;表现;
期刊
摘要: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型在当下可谓是大放异彩,而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核心与灵魂则对节目产生着巨大影响,以优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其主持人董卿为例,探究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新特征。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特征;董卿  在当下广播电视领域泛娱乐化充斥的大背景下,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说是逆向而生,作为一股强大力量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以中央电视台(2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负载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与内涵。它的英文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分类,通过《倾城之恋》中一定数量的例证分析,着重从文化冲突词、文化空缺词和文化重合词三个方面探索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不同翻译策略,并对所应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评论。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冲突词;文化空缺词;文化重合词  1.研究背景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它在
期刊
摘要:群聚效应和创意是构成创意城市的基石。以城市的角度而言,创意循环的过程实际是为城市制造新的生命力,在创意循环的同时,将城市资源再生,从而获得延绵不绝的延续。美术馆和艺文空间进驻城市以后,产生了群聚效应,有着相同理念的创意工作者纷纷在此创作,希望刺激群众的感官,将艺术、文化带进生活当中,无形中提高民众的生活审美感。本研究以台北忠信市场为例,探讨市场内的创意群聚发展状况,以及文艺空间是否能促进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