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jamin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成长  社会技能  教育
  在幼儿成长教育阶段,社会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于社会技能的培养一直属于幼儿教育中的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环节的薄弱,对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起不到关键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社会技能的相关因素
  (一)行为技能
  随着幼儿园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也随之提高。初步社会技能是幼儿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基础,主要包括:倾听、勇敢地说、好好说、自我奖赏、说“謝谢”、忽视那些欺负自己的人、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园相关技能是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些社会技能:能够按要求做、提问问题、遇到困难的时一候尝试做;交友能力是促进幼儿与同伴积极的社会互动的行为技能:打招呼、分享、从表情理解别人的想法、请别人玩、做游戏;情绪应对技能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分辨别人的情绪,知道被忽视时的体验;攻击代替技能主要是指儿童能够用亲社会的建设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压力应对技能主要是指儿童有效地应对经常遇到的压力性情境的技能。
  (二)情绪技能
  情绪发展是儿童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问题是导致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羞怯、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问题会干扰儿童社会技能的学习和表现。所以,情绪相关的技能在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发现,在培养儿童的情绪相关的技能时,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
  1、自我认识、自我认同和自尊
  要是想与周围的人进行顺利的社会交往,儿童必须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保持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自尊。能够现实、客观地认识自己,能辨认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辨认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接受并建设性地处理消极经历,例如失败、被他人扣绝等。
  2.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儿童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面部、声音和身体活动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了解自己与不同的外部事件想联系的情绪情感;用言语标识并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与人际事件间的关系;根据情境要求改变情绪表达。
  二、培养儿童社会技能的主要方法
  (一)用生活取景法选取幼儿所常培养的社会技能
  所谓生活取景法,就是让老师们深入观察幼儿的生活,从中截取幼儿缺乏某项社会技能的场景,在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再现此种情景进行教育,着力培养幼儿所缺乏的社会技能的方法。它依据教育内容生活化的原则,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往往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例如,虽然现在幼儿园玩具大都十分充足,而且多采取分区活动方式进行游戏,大大减少了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但老师在深入观察中发现幼儿并未真正掌握与大家一起玩玩具的社会交往技能。于是教师运用生活取景法设计了社会技能培养活动—《玩具大家一起玩》,故意创设了“玩具数量远不足于人数”的模拟真实情境让幼儿面对,使幼儿在情境中学会轮流玩、合作玩等方式与同伴分享玩具或物品。
  (二)使用即时动态情景再现法促进幼儿社会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由于幼儿年龄小,很难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言与行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老师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动态情景再现的方法,由教师快速捕捉幼儿班级活动的情景或片断,并立刻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让幼儿可以及时反思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并从中受到教育。实践证明,采用动态情景再现法可以突显幼儿社会认知的不足及“知行不一”的矛盾冲突,促进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妙用价值表决法布助幼儿树立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
  所谓价值表决法是指教师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让儿童当众表明自己对某件事的价值选择,以明晰自己态度,并逐渐引导自己行为的一种社会教育方法。价值观教育法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运用也是一种创新,它认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去行事,儿童也不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只有通过儿童心理内部价值澄清,才能建立自己清晰的价值观和恰当的生活方式[3]。实践证明价值表决法简单、有趣,对于培养“自律”的社会行为非常有效:一方面帮助幼儿将已有的社会认知转化为态度;另一方面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态度引导自己的行为。
  (四)善用移情体脸法培养幼儿同情心
  移情体验法就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并为幼儿进一步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与同伴和谐相处架设桥梁。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幼儿深入地进行移情体验是关键。移情体验充分了,后面的态度与行为就水到渠成,稍加点拨即可。
  小结:
  从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以及我国当前的家庭和社会变化、儿童社会技能的现状来看,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社会技能在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儿童社会技能水平有助于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红艳.3~5岁幼儿社会技能行为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
  [2]王海梅.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内容[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2).
  [3]蔡越兰.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技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7).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旨在通过课堂学习并通过学生的认识的直观原理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及翻译教学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出发,提出了在教学中对待差异的客观态度。  关键词:翻译 翻译理论 学习模式 学习实践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思维模式的差异、言语交际习惯的差异使作为英语学习者的我们要注意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而英语教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效课堂教学开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高效的体育课堂呢?通俗地讲,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堂教育质量。一堂高效体育课就是要在教学中既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一个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之乐趣,让学生乐学、愿学、想学。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就如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我认为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注重”和三个方面的“优化”
期刊
摘要:“文王拘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①,司马迁精辟地概括了我国历代名篇产生的原因总根于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 ②,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缺一不可。一篇好文章,总是以他的美好而真挚的感情打动读者,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升华读者的感情。中学语文教材大都饱含着感人的情感美,这些情感美的真谛,正确的人生
期刊
摘要:进行幼儿园特色活动环境的创设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为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加大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结合现有条件来进行环境的创设,在进行特色化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幼儿园;特色活动;创设  环境可以说是人发展的无声教材,我们在进行环境建设的时候要了解环境发展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我们不但要对孩子进行物质环境的创设,还要在很多方面要对孩子
期刊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智力因素和生理方面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而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青睐优秀生,更要厚待后进生,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转化后进生要有爱心。  由于后进生在学习和品行上存在着不足,有的教师对其非常讨厌,认
期刊
摘要:小学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后,效果非常明显,但由于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一项持久而又抽象的大工程,因此,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出現了很多问题。本文根据目前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 小学教学 研究和探讨  目前,我国出现了应试教育现象,学生每天忙忙碌碌,仅仅只是为了考得一个好成绩,有一个高分
期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价值,他认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他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不但使学生在兴趣、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养品质,
期刊
摘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意义重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传统美德的形成搭起良好的平台。让传统文化课程走进课堂,并渗透在学科的教学中,在丰富多彩的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中潜移默化,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校园文化 学科渗透 活动熏陶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即所谓的问题情境式教学。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建树较强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积极探究,逐步形成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谈谈个人认识与做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1、源于生活,化学问题俯首可得  化学源于生
期刊
关于教育,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信条。但什么是教育者的爱,只怕言人人殊。有的认为爱是严格要求,有的认为爱是细心关怀,有的认为爱是谆谆教诲,都没有错,因为动机纯正。然而,当我们以爱的名义去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为什么呢?时代不同了,对象不同了。什么时代?张扬个性的新时代。什么对象?独立自主、权利意识觉醒的学生。李镇西说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