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主要通过各方面的信息等资源的交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美国优先”政策,而中国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路径,中国方案显得更贴近现实,是多边主义的体现。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两种理念的不同,阐述中国方案的合理性,并为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供进一步实现路径。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经济新秩序
引言
国家利益的目标是保障国家整体向上发展,国家利益的要求是满足国家生存发展的各项指标,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将会影响国家利益的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利益包括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最终利益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其核心利益是发展经济,这也是一国的最终行动目标。国家利益存在于国际交往和国家治理中,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是保证一国在世界经济中长远立足的根本,是稳定一国国家治理有序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国内国际经济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内外经济政策,以维护本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利益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利益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亟待制定正确积极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策略,以确保我国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国家整体利益稳定维护。
1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受到生产力推动并紧随社会分工国际化衍生出来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属于客观发展趋势,它不会因为个人意志发生转移,全球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经济全球化属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使得各个国家在世界区间内针对经济资源实现突破国界的配置,不断增强着国家间相互之间依存程度,有效推动着各国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客觀要求。科技革命有效促进着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它创造的物质财富远超历史总和,使全球化发展获得了充足推动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会进一步深化,全世界都会步入全球化时代。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思考
2.1必须深化改革与完善当前的多边贸易秩序
WTO的规则制定已20多年,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这些规则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虽然WTO已尽力在农业、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达成了共同的协议,但是在补贴、公共采购、投资等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多边规则。目前,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或地区都已提出WTO改革的方案,但我们必须坚持的是改革不能推行单边主义,而要平衡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应追求贸易自由化的完全同步,应当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寻求合理的确定发展中国家的指标,达成共识,提高特别优惠待遇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改革后的WTO仍将扮演国际贸易秩序维护者和倡导者的角色,各有形产品贸易参与成员、服务贸易参与成员、投资与贸易主要参与成员等要共同制定和维护新规则,并通过多边机构解决相应领域的争端,增强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
2.2坚持求同存异,广泛凝聚共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本身蕴含着“同”与“异”。存在一定的“同”,追求更大的“同”;存在不小的“异”,努力去缩小“异”,这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求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吸纳、相互接受,从而对重大问题、基本问题产生一定的认同。“存异”是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注意的问题。求同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从逻辑上看,正是因为现实存在着“异”,才有求“同”的必要。如何减少不同的方面,扩大相同和相通的方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关键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从存异到求同,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会尊重其他国家的差异,也不会去对别国的内政进行干预,着力于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同”放在首位,共同促进发展,力求共赢。
2.3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要充分利用全球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弥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制度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如,我国的国内资源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呈现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产业格局不合理等问题。列宁说过,“马克思的‘科学的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社会和习俗等等方面的事实拿来同经济、生产关系体系、以及在一切对抗性社会关系基础上所必然形成的各个阶级的利益加以对照。”因此,我国要结合现阶段的国情,使经济体制与全球一体化相适应,利用好全球一体化的制度优势。
2.4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上,要深刻的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要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繁复的事业。在新时代持续的推动大国外交,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外交作为大国形象塑造方面重要的直接的表现,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创造有利的发展的条件。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面的观点和方针,这是党中央在全局性高度下做出的新的思考和发展。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促使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断形成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推动世界国际关系出现新发展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发展新趋势下,我国必须和世界主要国家保持战略互惠关系,清晰的确定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向,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研究、制定并实施合理、长久的内外经济战略,以在新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进一步防范和规避风险,逐渐扩大国家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文,包炜杰.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经济学家,2019,(3):17-25.
[2]周文,包炜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8,(9):92-101.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00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经济新秩序
引言
国家利益的目标是保障国家整体向上发展,国家利益的要求是满足国家生存发展的各项指标,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都将会影响国家利益的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利益包括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最终利益是维护人民的利益,而其核心利益是发展经济,这也是一国的最终行动目标。国家利益存在于国际交往和国家治理中,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是保证一国在世界经济中长远立足的根本,是稳定一国国家治理有序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国内国际经济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内外经济政策,以维护本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利益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利益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亟待制定正确积极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策略,以确保我国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国家整体利益稳定维护。
1经济全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受到生产力推动并紧随社会分工国际化衍生出来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属于客观发展趋势,它不会因为个人意志发生转移,全球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经济全球化属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使得各个国家在世界区间内针对经济资源实现突破国界的配置,不断增强着国家间相互之间依存程度,有效推动着各国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客觀要求。科技革命有效促进着社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它创造的物质财富远超历史总和,使全球化发展获得了充足推动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会进一步深化,全世界都会步入全球化时代。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思考
2.1必须深化改革与完善当前的多边贸易秩序
WTO的规则制定已20多年,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这些规则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虽然WTO已尽力在农业、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达成了共同的协议,但是在补贴、公共采购、投资等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多边规则。目前,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或地区都已提出WTO改革的方案,但我们必须坚持的是改革不能推行单边主义,而要平衡所有成员国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应追求贸易自由化的完全同步,应当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寻求合理的确定发展中国家的指标,达成共识,提高特别优惠待遇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改革后的WTO仍将扮演国际贸易秩序维护者和倡导者的角色,各有形产品贸易参与成员、服务贸易参与成员、投资与贸易主要参与成员等要共同制定和维护新规则,并通过多边机构解决相应领域的争端,增强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
2.2坚持求同存异,广泛凝聚共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本身蕴含着“同”与“异”。存在一定的“同”,追求更大的“同”;存在不小的“异”,努力去缩小“异”,这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求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吸纳、相互接受,从而对重大问题、基本问题产生一定的认同。“存异”是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注意的问题。求同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从逻辑上看,正是因为现实存在着“异”,才有求“同”的必要。如何减少不同的方面,扩大相同和相通的方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关键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从存异到求同,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我国会尊重其他国家的差异,也不会去对别国的内政进行干预,着力于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同”放在首位,共同促进发展,力求共赢。
2.3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要充分利用全球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弥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制度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比如,我国的国内资源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呈现出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产业格局不合理等问题。列宁说过,“马克思的‘科学的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社会和习俗等等方面的事实拿来同经济、生产关系体系、以及在一切对抗性社会关系基础上所必然形成的各个阶级的利益加以对照。”因此,我国要结合现阶段的国情,使经济体制与全球一体化相适应,利用好全球一体化的制度优势。
2.4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上,要深刻的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要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繁复的事业。在新时代持续的推动大国外交,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外交作为大国形象塑造方面重要的直接的表现,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创造有利的发展的条件。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面的观点和方针,这是党中央在全局性高度下做出的新的思考和发展。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促使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断形成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推动世界国际关系出现新发展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发展新趋势下,我国必须和世界主要国家保持战略互惠关系,清晰的确定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向,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研究、制定并实施合理、长久的内外经济战略,以在新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进一步防范和规避风险,逐渐扩大国家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文,包炜杰.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经济学家,2019,(3):17-25.
[2]周文,包炜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8,(9):92-101.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