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起步晚,起点高
2007年6月,台湾新电影先驱杨德昌在美国逝世,消息传来,各地影迷们一片痛惜之声。
当影迷们打算重温杨德昌的电影时却发现,杨氏作品难寻:除了《一一》《麻将》《独立时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恐怖分子》外,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均因为版权复杂,而难以与影迷重遇。当中以《牯岭街》的版权最为复杂,它由海内外数家公司共同持有版权,在上世纪90年代由香港飞图公司发行过LD、VCD之后,随着飞图倒闭,影碟产品也绝版了,其后因为版权关系复杂,一直没有再版。
整整4年后,台湾传来今年台北电影节“神秘场”环节将上映《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数码修复完整版》的消息,这部影片在过去20年因为发行商的随意删减,几近支离破碎。两年前,马丁·斯科塞斯经过多方寻觅终于找到杨德昌生前剪辑完成的237分钟版本,并完成了数码修复,此次经杨德昌遗孀授权,这部台湾新电影的经典之作终于得以顺利回归。与此同时,今年有台湾“中影公司”首度修复发行了杨德昌的另一作品——《恐怖分子》的数码修复蓝光版。杨德昌电影的际遇,多少能反映出台湾电影资料保存、修复、推广的状况,许多影片因为版权复杂、重视程度不高、起步晚,以致错失了许多良机。
电影在台湾有超过100年历史,以国民党迁台为界,此前是日据时期、光复时期的电影萌芽阶段;国民党迁台后,又经历两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民党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国语片、台语片批量生产。1980年代后,以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人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兴起和衰落,这几位新电影导演也以大师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台湾电影是亚太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电影资料的保存、修复观念确实非常晚近才开始。
台湾电影是亚太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电影资料的保存、修复观念十分淡薄。台湾电影资料馆于1989年成立,前身是电影图书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由当时馆长井迎瑞带领,以“土法炼钢”的方式抢救台湾电影文化遗产,走访已结束营业的制片厂、废弃的电影院和冲印厂,收集各种电影资料和拷贝,现馆藏华语影片超过两万部。但因为早期没有保存的观念和环境,许多影片散佚失传,成为历史的遗憾。
目前台湾官方和民间都有不少影片修复计划。官方背景的有台湾历史博物馆进行的“馆藏日治时期电影资料整理及数位化计划”,计划修复168卷影片,完成后放在网上供免费下载。台湾电影资料馆的数码修复在2008年才开始,它们将李行导演的《街头巷尾》用数码技术逐格修复。2006年台湾有关部门斥资3.5亿新台币进行“五年电影保存计划”,这个计划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央电影公司”(中影)的“数位典藏”系列,他们于2010年开始陆续发行数码修复一新的中影作品DVD,到了今年3月,他们已经发行了《恋恋风尘》《恐怖分子》《爱情万岁》《热带鱼》《征婚启事》等五部影片的蓝光高清版,成为今年华语影迷瞩目的盛事之一。台湾起步晚,但起点高,在港台地区和大陆的电影修复传承事业上,正奋勇直追。
香港:商业程度高,热心影迷多
2009年,已有一段时间没出新作的王家卫花了4年时间修复完成了《东邪西毒:终极版》并在国内重映,在王家卫以及片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星阵容的号召下,电影取得4300万元的票房,让许多新片都自叹弗如。香港电影人这才发现,这些旧电影竟还有如此“钱”力。两年后,今年4月,1987年港产片经典《倩女幽魂》修复版在国内上映,据出品人吴思远对媒体透露,《新龙门客栈》《青蛇》《宋家皇朝》等影片也有可能重新修复上映,一时之间,旧片修复重映成为了香港电影人寄予厚望的摇钱树。
事实上,在过去20年,香港电影人对于旧片的修复保护,也大多是围绕着利益二字展开的。在挖掘旧片的剩余价值上,港人走在了港台地区和大陆的前面。录像带、VCD、LD影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蔚然成风,成为港人电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1990年代末,受到海外高质量修复版DVD的影响,香港发行商也开始包装发行一些质量较高的修复版DVD。马来西亚背景的天映娱乐公司于2002年开始发行的“邵氏经典数字修复系列”便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他们一次性从邵氏那里买来了760部电影,数码修复重新包装在全世界推出。之后当年邵氏的老对手国泰公司也推出了“国泰片库”系列DVD打擂台,十分热闹。此外,星空传媒的“香港猛片·数码系列”发行了为数众多的当年嘉禾、金公主、德宝等院线全盛时期的作品修复版DVD,也颇受影迷追捧。香港电影人发行旧片修复版影碟是消费老电影的主要方式。
据香港电影资料馆修复组的负责人介绍,香港的电影修复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当时还没有成立电影资料馆,是挂在市政局下面,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而香港对电影进行大规模的修复,还是自2001年以后,特别是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以后,专门成立修复组,对商业价值不大的旧片修复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7年6月,台湾新电影先驱杨德昌在美国逝世,消息传来,各地影迷们一片痛惜之声。
当影迷们打算重温杨德昌的电影时却发现,杨氏作品难寻:除了《一一》《麻将》《独立时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恐怖分子》外,杨德昌导演的作品均因为版权复杂,而难以与影迷重遇。当中以《牯岭街》的版权最为复杂,它由海内外数家公司共同持有版权,在上世纪90年代由香港飞图公司发行过LD、VCD之后,随着飞图倒闭,影碟产品也绝版了,其后因为版权关系复杂,一直没有再版。
整整4年后,台湾传来今年台北电影节“神秘场”环节将上映《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数码修复完整版》的消息,这部影片在过去20年因为发行商的随意删减,几近支离破碎。两年前,马丁·斯科塞斯经过多方寻觅终于找到杨德昌生前剪辑完成的237分钟版本,并完成了数码修复,此次经杨德昌遗孀授权,这部台湾新电影的经典之作终于得以顺利回归。与此同时,今年有台湾“中影公司”首度修复发行了杨德昌的另一作品——《恐怖分子》的数码修复蓝光版。杨德昌电影的际遇,多少能反映出台湾电影资料保存、修复、推广的状况,许多影片因为版权复杂、重视程度不高、起步晚,以致错失了许多良机。
电影在台湾有超过100年历史,以国民党迁台为界,此前是日据时期、光复时期的电影萌芽阶段;国民党迁台后,又经历两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民党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国语片、台语片批量生产。1980年代后,以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等人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兴起和衰落,这几位新电影导演也以大师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台湾电影是亚太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电影资料的保存、修复观念确实非常晚近才开始。
台湾电影是亚太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电影资料的保存、修复观念十分淡薄。台湾电影资料馆于1989年成立,前身是电影图书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由当时馆长井迎瑞带领,以“土法炼钢”的方式抢救台湾电影文化遗产,走访已结束营业的制片厂、废弃的电影院和冲印厂,收集各种电影资料和拷贝,现馆藏华语影片超过两万部。但因为早期没有保存的观念和环境,许多影片散佚失传,成为历史的遗憾。
目前台湾官方和民间都有不少影片修复计划。官方背景的有台湾历史博物馆进行的“馆藏日治时期电影资料整理及数位化计划”,计划修复168卷影片,完成后放在网上供免费下载。台湾电影资料馆的数码修复在2008年才开始,它们将李行导演的《街头巷尾》用数码技术逐格修复。2006年台湾有关部门斥资3.5亿新台币进行“五年电影保存计划”,这个计划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央电影公司”(中影)的“数位典藏”系列,他们于2010年开始陆续发行数码修复一新的中影作品DVD,到了今年3月,他们已经发行了《恋恋风尘》《恐怖分子》《爱情万岁》《热带鱼》《征婚启事》等五部影片的蓝光高清版,成为今年华语影迷瞩目的盛事之一。台湾起步晚,但起点高,在港台地区和大陆的电影修复传承事业上,正奋勇直追。
香港:商业程度高,热心影迷多
2009年,已有一段时间没出新作的王家卫花了4年时间修复完成了《东邪西毒:终极版》并在国内重映,在王家卫以及片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星阵容的号召下,电影取得4300万元的票房,让许多新片都自叹弗如。香港电影人这才发现,这些旧电影竟还有如此“钱”力。两年后,今年4月,1987年港产片经典《倩女幽魂》修复版在国内上映,据出品人吴思远对媒体透露,《新龙门客栈》《青蛇》《宋家皇朝》等影片也有可能重新修复上映,一时之间,旧片修复重映成为了香港电影人寄予厚望的摇钱树。
事实上,在过去20年,香港电影人对于旧片的修复保护,也大多是围绕着利益二字展开的。在挖掘旧片的剩余价值上,港人走在了港台地区和大陆的前面。录像带、VCD、LD影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蔚然成风,成为港人电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1990年代末,受到海外高质量修复版DVD的影响,香港发行商也开始包装发行一些质量较高的修复版DVD。马来西亚背景的天映娱乐公司于2002年开始发行的“邵氏经典数字修复系列”便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他们一次性从邵氏那里买来了760部电影,数码修复重新包装在全世界推出。之后当年邵氏的老对手国泰公司也推出了“国泰片库”系列DVD打擂台,十分热闹。此外,星空传媒的“香港猛片·数码系列”发行了为数众多的当年嘉禾、金公主、德宝等院线全盛时期的作品修复版DVD,也颇受影迷追捧。香港电影人发行旧片修复版影碟是消费老电影的主要方式。
据香港电影资料馆修复组的负责人介绍,香港的电影修复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当时还没有成立电影资料馆,是挂在市政局下面,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而香港对电影进行大规模的修复,还是自2001年以后,特别是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以后,专门成立修复组,对商业价值不大的旧片修复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