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数计算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离不开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无论是购物、还是行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下降,尤其是五年级的小数除法计算,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总会重复出现相似的弊端:小数除以小数时扩大被除数后末尾忘记添“0”,商中间“0”不占位,被除数末尾的“0”未移上去,被除数的小数点移错,商的小数点忘点、错点等等。小数除法由于计算时既要用到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要考虑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因此学生的出错率较高。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小数除法计算能力差的困境呢?
一、加强各部分计算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化思想举一反三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是按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分数计算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整数计算是基础,小数计算和整数计算的法则是相同的,只是需要处理小数点的位置。而每一部分之间又是层层递进的。既然这样,我觉得小数除法计算教学应该采取自主探索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借助以前的知识,通过转化类推出新的知识。由于是学生自己探索,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忘记了方法,也可以自己进行推导,得出结论。除了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在整个小学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通过比较,能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二、收集错误样本,挖掘错误资源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订正计算错误的时候不善于寻找自己计算的错误原因。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集错纠錯的习惯。集错纠错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收集自己做错的计算,让学生在订正的时候保留原来的错误过程,在错误的算式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订正,这样就给学生寻找错误根源保留了样本,新的计算过程则成为寻找错误的参照。二是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计算错误、失误的题目,在搜集错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对比训练,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杜绝,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数学离不开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的精确性。计算习惯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体验数学严谨之美。如在教学生写竖式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到“数字规范、数位对齐、用尺划线”,这不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整齐、均衡的书写过程中体验数学严谨之美;针对学生经常“抄错题目”的现象,可以在出现问题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轻声读”“指着看”的方法。在抄写数字前先把该数字读一读,再边读边写,最后对照看一看,在写中穿插读,时间花费不多,但却能很好地预防书写中的低级错误。
四、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在进行71.4÷3.4的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得出估算结果,分析精确值应该就是在20左右,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计算后再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范围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出错, 如果计算结果是2.1的话就能马上知道结果出错了。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要与计算这一基本问题打交道,而计算教学也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对计算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弄清算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辅以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还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学习小数除法,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走出小数除法出错率高的困境。
责任编辑罗峰
一、加强各部分计算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化思想举一反三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计算是按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分数计算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整数计算是基础,小数计算和整数计算的法则是相同的,只是需要处理小数点的位置。而每一部分之间又是层层递进的。既然这样,我觉得小数除法计算教学应该采取自主探索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借助以前的知识,通过转化类推出新的知识。由于是学生自己探索,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忘记了方法,也可以自己进行推导,得出结论。除了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在整个小学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一节课中可以通过比较,能够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二、收集错误样本,挖掘错误资源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大多数学生在订正计算错误的时候不善于寻找自己计算的错误原因。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集错纠錯的习惯。集错纠错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收集自己做错的计算,让学生在订正的时候保留原来的错误过程,在错误的算式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订正,这样就给学生寻找错误根源保留了样本,新的计算过程则成为寻找错误的参照。二是教师收集所有学生的计算错误、失误的题目,在搜集错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对比训练,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杜绝,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著名作家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数学离不开计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计算的精确性。计算习惯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体验数学严谨之美。如在教学生写竖式时,可以要求学生做到“数字规范、数位对齐、用尺划线”,这不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整齐、均衡的书写过程中体验数学严谨之美;针对学生经常“抄错题目”的现象,可以在出现问题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轻声读”“指着看”的方法。在抄写数字前先把该数字读一读,再边读边写,最后对照看一看,在写中穿插读,时间花费不多,但却能很好地预防书写中的低级错误。
四、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在进行71.4÷3.4的计算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进行估算,得出估算结果,分析精确值应该就是在20左右,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计算后再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与之前的估算范围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出错, 如果计算结果是2.1的话就能马上知道结果出错了。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要与计算这一基本问题打交道,而计算教学也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对计算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弄清算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辅以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还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使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学习小数除法,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走出小数除法出错率高的困境。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