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京如,原是滨江中学的化学教师,出于对法律职业的热爱,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于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 2010年10月,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在职硕博连读(民商专业),并获得国际注册高级法律顾问师资格; 2012年3月,接受区教育局派遣到宝塔桥街道,成立管京如法律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中有江苏维世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讲座和法律援助服务。
老周的心结解了
居住在南京市幕府佳园小区的退伍军人周兴仁,当了20多年的兵,退伍工作后退休。退休前,单位领导承诺他可以享受企业单位待遇、事业单位编制,可是单位没有实现当初给他的承诺。几年来,周师傅奔走四方,到过原单位、区政府、市政府上访,甚至还和有类似情形的人一起准备到北京上访。上访成了他生活的惟一“目标”和全部内容,成了他的生命。接收管京如法律工作室援助之前,他的上访之路已经走了长达十二年。
志愿者管京如问他:“用了这么多时间,跑这么多地方得到了什么?”
“没有,什么都没有。现在的单位领导说以前我们那一批人退休都是我这样的待遇,不存在什么享受事业编制的,再说了以前的领导也退休了。我去政府部门上访,政府的人说我反映的问题不由他们管理,让我去找其他途径解决。我堵过政府的门,还想和其他人一起去北京,想要引起高层的重视。”
“那你还要继续吗?”
“当然,我不会半途而废的,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听完这番话,管京如发现周师傅对待上访这件事情偏执甚至是失去理性。
管京如便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准备开始分析。固执的老人反而摆摆手,直接问道:“你们这个工作室能解决我的编制问题吗?你能向我们单位或者是政府反映,给我安排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吗?”周师傅只想从工作室处得到一个答案,一个似乎和法律无关的答案。
这只是全国众多上访群体中的一个,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上访不仅无法真正解决其家庭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上访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种“心魔”,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极端事件,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于这个已经困难重重的家庭来说,更是一个悲剧。
管京如认为,老人想要解决的事,明显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是社会经济转型产生的时代阵痛,个人在这样的大变革面前,确实显得渺小而无助。像老人这样的企业退休问题不是上访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法律可以解决的。要真正解决,或许还是要打开老人的心扉,铲除上访的“心魔”,让他们一家人从上访中走出来,去面对真实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同时,对于老周家庭的实际困难,可以协调社区相关部门给予一些补助。
管京如将老周的事情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社区领导作了汇报,并开始主动多次联系老周。一开始的交流一如管京如预计的并不顺畅,老人多年的委屈、上访的艰辛、家庭生活的拮据,使得其心扉已经紧紧地闭上,对任何人都不肯轻易打开。在交流中,管京如发现周师傅执着于三个问题:第一、当时的机制变化没有征得其本人同意;第二、当年的安置,地方政府接受了部队的一块土地;第三、上访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周师傅认为,没有他的同意,当年的安置意见无效;土地还在,这土地有他一部分的权利;只要不能实现他的目的,他可以不停地上访,他甚至还想搞点动静引起高层注意。管京如想,只要解答了这三个问题,就能打开周师傅的心结。于是,她也向周师傅提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年的安置方案是否公示了,或者通过了工会?第二、部队和地方政府交接时,土地的使用权是转移到你们的名下还是地方政府的名下?第三、上访时为了引起大家注意,堵路坐政府门前,是否有点过激?管京如还对通过公示和通过工会的方案的法律效力,土地的权属以及过激的上访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详尽的介绍。管京如的真诚,赢得了周师傅的信任;管京如的专业水准,赢得了周师傅的认可。管京如用真诚化解了上访老人心中那一块坚冰。管京如让老人明白了只有宽恕那个不能改变的过去,才能开阔他的未来;让老人明白了他的事情不是政府不解决,而是整个社会变革中的问题,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依靠我们自己去解决。经过耐心反复的解释,老人终于想通了这件事,也终于从上访的世界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再见老人时,老人已经微笑地和我们打起了招呼,我们从老人喜悦的笑容上也看到了他们一家终于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体育器材顺利安装了
象山社区广场的体育器材在安装时,有部分居民集体投诉要求停止安装并在现场阻止。街道领导在了解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从南京市12345服务中心转来政府督办工单,原来另有部分居民联名强烈要求安装体育器材,一时间,安装工程进退两难。
接到街道调解任务后,管京如主动和反对安装的投诉人W先生等人取得联系,W先生振振有词,认为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权利可以选择,权利可以主张,权利可以坚持,权利应该得到保障;积极要求安装的居民也不示弱,认为健康是全社会的需求,公共场所不是谁的私家花园,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
为了处理好这件事情,管京如开始走访。她从社区了解到,这批体育器材是三年前申请由宋庆龄基金会赞助的,安装体育器材,改善社区体育设施,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是打造和改善小区居民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在走访中,她也了解到主张安装的都是一批喜欢锻炼的群众,家远离广场;而竭力反对的居民的家基本上靠近广场,家里一般孩子年幼,有的孩子还在读书。在走访中,她还了解到社区书记洪兆珍已进行了民意调查,90%的居民希望继续安装,持反对意见的几户居民当年也和大家一样,这是大家多年的等待和期盼;宝塔桥街道12345中心的陈新科长已到现场实地测量并拍照,体育器材的安装点离最近的居住楼也有三十米远……
根据了解和反馈的信息,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要求安装,要处理好这件事,关键是说服W先生等一些居民。以W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居民竭力反对,他们是担心体育器材安装以后,附近居民的不适当锻炼会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只要居民在适当的时间锻炼,不造成对孩子学习和正常生活的影响,事情一定是可以解决的!
管京如再次和W先生取得联系,对W先生的担心做了分析,管京如首先肯定W是一个对家人负责的人,同时将调查的结果和已经做的努力一并告诉他:社区已有90%的居民要求安装,根据实地测量,体育器材远离居民楼,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管京如的坦诚和大家的努力得到了W的认同,W说他要的只是一个不被打扰的生活空间,只是想保证家人的学习、生活不受影响。他坦称,第一次沟通时态度不够好,希望能被谅解。W先生开始和管京如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对活动时间做适当限制;对活动人群提必要的要求,不得大声喧哗……
得到W先生的理解并与其达成共识后,管京如再次和社区书记洪兆珍取得联系,洪书记爽快答应了W先生提出的设立告示牌的要求,并承诺一旦出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形,可以直接联系社区,由社区出面干预,并提供了社区的电话。在第一时间,管京如将结果告知了W先生。
象山社区广场的体育器材终于顺利安装了,现场还有一方温情的告示牌……
管京如法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6起,成功劝阻集体上访2起,化解日常生活问题6起,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讲座14次,工作室咨询达到1300余人次。去年管京如法律工作室作为街道特色项目被推荐到《鼓楼志》;同年管京如作为最感动的人物被街道推荐到南京市妇联;今年管京如作为巾帼英雄被街道推荐到市妇工委;管京如工作室也接受了来自国家民政部等多个部门的考察!
管京如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的许许多多工作与活动都是像这样看似既简单又平凡的事例。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时间、需要技巧、需要智慧、更需要志愿者具有一颗耐心与善良的心灵,来与有问题的群众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而群众常常也就是被他们这种淳朴的心灵打动。
做好社区里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对工作室志愿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因为压力无处不在,每天接受到的更多是情绪垃圾,自己的内心必须无比强大。但志愿者们仍带着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努力解决关系社区老百姓切身的所有问题,为他们带来最真实的利益。
(责任编辑:王有月)
老周的心结解了
居住在南京市幕府佳园小区的退伍军人周兴仁,当了20多年的兵,退伍工作后退休。退休前,单位领导承诺他可以享受企业单位待遇、事业单位编制,可是单位没有实现当初给他的承诺。几年来,周师傅奔走四方,到过原单位、区政府、市政府上访,甚至还和有类似情形的人一起准备到北京上访。上访成了他生活的惟一“目标”和全部内容,成了他的生命。接收管京如法律工作室援助之前,他的上访之路已经走了长达十二年。
志愿者管京如问他:“用了这么多时间,跑这么多地方得到了什么?”
“没有,什么都没有。现在的单位领导说以前我们那一批人退休都是我这样的待遇,不存在什么享受事业编制的,再说了以前的领导也退休了。我去政府部门上访,政府的人说我反映的问题不由他们管理,让我去找其他途径解决。我堵过政府的门,还想和其他人一起去北京,想要引起高层的重视。”
“那你还要继续吗?”
“当然,我不会半途而废的,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
听完这番话,管京如发现周师傅对待上访这件事情偏执甚至是失去理性。
管京如便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准备开始分析。固执的老人反而摆摆手,直接问道:“你们这个工作室能解决我的编制问题吗?你能向我们单位或者是政府反映,给我安排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吗?”周师傅只想从工作室处得到一个答案,一个似乎和法律无关的答案。
这只是全国众多上访群体中的一个,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上访不仅无法真正解决其家庭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而且上访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种“心魔”,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极端事件,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于这个已经困难重重的家庭来说,更是一个悲剧。
管京如认为,老人想要解决的事,明显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是社会经济转型产生的时代阵痛,个人在这样的大变革面前,确实显得渺小而无助。像老人这样的企业退休问题不是上访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法律可以解决的。要真正解决,或许还是要打开老人的心扉,铲除上访的“心魔”,让他们一家人从上访中走出来,去面对真实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同时,对于老周家庭的实际困难,可以协调社区相关部门给予一些补助。
管京如将老周的事情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社区领导作了汇报,并开始主动多次联系老周。一开始的交流一如管京如预计的并不顺畅,老人多年的委屈、上访的艰辛、家庭生活的拮据,使得其心扉已经紧紧地闭上,对任何人都不肯轻易打开。在交流中,管京如发现周师傅执着于三个问题:第一、当时的机制变化没有征得其本人同意;第二、当年的安置,地方政府接受了部队的一块土地;第三、上访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周师傅认为,没有他的同意,当年的安置意见无效;土地还在,这土地有他一部分的权利;只要不能实现他的目的,他可以不停地上访,他甚至还想搞点动静引起高层注意。管京如想,只要解答了这三个问题,就能打开周师傅的心结。于是,她也向周师傅提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年的安置方案是否公示了,或者通过了工会?第二、部队和地方政府交接时,土地的使用权是转移到你们的名下还是地方政府的名下?第三、上访时为了引起大家注意,堵路坐政府门前,是否有点过激?管京如还对通过公示和通过工会的方案的法律效力,土地的权属以及过激的上访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详尽的介绍。管京如的真诚,赢得了周师傅的信任;管京如的专业水准,赢得了周师傅的认可。管京如用真诚化解了上访老人心中那一块坚冰。管京如让老人明白了只有宽恕那个不能改变的过去,才能开阔他的未来;让老人明白了他的事情不是政府不解决,而是整个社会变革中的问题,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依靠我们自己去解决。经过耐心反复的解释,老人终于想通了这件事,也终于从上访的世界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再见老人时,老人已经微笑地和我们打起了招呼,我们从老人喜悦的笑容上也看到了他们一家终于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体育器材顺利安装了
象山社区广场的体育器材在安装时,有部分居民集体投诉要求停止安装并在现场阻止。街道领导在了解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从南京市12345服务中心转来政府督办工单,原来另有部分居民联名强烈要求安装体育器材,一时间,安装工程进退两难。
接到街道调解任务后,管京如主动和反对安装的投诉人W先生等人取得联系,W先生振振有词,认为这是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权利可以选择,权利可以主张,权利可以坚持,权利应该得到保障;积极要求安装的居民也不示弱,认为健康是全社会的需求,公共场所不是谁的私家花园,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主!
为了处理好这件事情,管京如开始走访。她从社区了解到,这批体育器材是三年前申请由宋庆龄基金会赞助的,安装体育器材,改善社区体育设施,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是打造和改善小区居民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在走访中,她也了解到主张安装的都是一批喜欢锻炼的群众,家远离广场;而竭力反对的居民的家基本上靠近广场,家里一般孩子年幼,有的孩子还在读书。在走访中,她还了解到社区书记洪兆珍已进行了民意调查,90%的居民希望继续安装,持反对意见的几户居民当年也和大家一样,这是大家多年的等待和期盼;宝塔桥街道12345中心的陈新科长已到现场实地测量并拍照,体育器材的安装点离最近的居住楼也有三十米远……
根据了解和反馈的信息,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要求安装,要处理好这件事,关键是说服W先生等一些居民。以W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居民竭力反对,他们是担心体育器材安装以后,附近居民的不适当锻炼会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只要居民在适当的时间锻炼,不造成对孩子学习和正常生活的影响,事情一定是可以解决的!
管京如再次和W先生取得联系,对W先生的担心做了分析,管京如首先肯定W是一个对家人负责的人,同时将调查的结果和已经做的努力一并告诉他:社区已有90%的居民要求安装,根据实地测量,体育器材远离居民楼,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管京如的坦诚和大家的努力得到了W的认同,W说他要的只是一个不被打扰的生活空间,只是想保证家人的学习、生活不受影响。他坦称,第一次沟通时态度不够好,希望能被谅解。W先生开始和管京如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对活动时间做适当限制;对活动人群提必要的要求,不得大声喧哗……
得到W先生的理解并与其达成共识后,管京如再次和社区书记洪兆珍取得联系,洪书记爽快答应了W先生提出的设立告示牌的要求,并承诺一旦出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形,可以直接联系社区,由社区出面干预,并提供了社区的电话。在第一时间,管京如将结果告知了W先生。
象山社区广场的体育器材终于顺利安装了,现场还有一方温情的告示牌……
管京如法律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6起,成功劝阻集体上访2起,化解日常生活问题6起,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讲座14次,工作室咨询达到1300余人次。去年管京如法律工作室作为街道特色项目被推荐到《鼓楼志》;同年管京如作为最感动的人物被街道推荐到南京市妇联;今年管京如作为巾帼英雄被街道推荐到市妇工委;管京如工作室也接受了来自国家民政部等多个部门的考察!
管京如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的许许多多工作与活动都是像这样看似既简单又平凡的事例。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时间、需要技巧、需要智慧、更需要志愿者具有一颗耐心与善良的心灵,来与有问题的群众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而群众常常也就是被他们这种淳朴的心灵打动。
做好社区里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对工作室志愿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因为压力无处不在,每天接受到的更多是情绪垃圾,自己的内心必须无比强大。但志愿者们仍带着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努力解决关系社区老百姓切身的所有问题,为他们带来最真实的利益。
(责任编辑:王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