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而逐渐形成,越来越推成为课堂教学的趋势。它从设计到操作存在一些问题:失实:重结构预设,轻过程生成;失度:重均衡施力,轻重点凸显;失善:重知识掌握,轻价值引导。我们从设计、选材、组课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以现实生活为生长点,精选探究素材;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精设探究环节;以认知反差为突破点,精渗价值观。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题;改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可用于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场景中,其中在课堂上运用得比较普遍。课堂教学中,教师按一定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在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习学习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在,中学课堂越来越推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盛行显示它已成为当今中学教学领域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可以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中寻找它盛行并推广的原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滋生的沃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科恩伯格、维果斯基等人为主要代表。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而言: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只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发现、赋予知识的意义,这过程不能由他人代替;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从、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知识,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机械地从外部强加。
在考察各地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情况中,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模式确实取得了较之传统学习模式更优越的地方,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行的新教学尝试,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二、失实、失度、失善——课例呈现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之殇
(一)失实:重结构预设,轻过程生成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老师。这两者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教学中要明确把握。探究中,教师极易定位出错,常像“老妈子”一样事无巨细全揽着,一手规划整个探究的设计及操作过程,而学生往往就成了不懂事的“小儿子”,按教师编好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毫无创新。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就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外道很怪。如《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节课,教师围绕“科学发展观”,按照“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进生活,体验践行”的模式,设置了“新闻采访、部门发言、资料展示、社会实践”四个环节。实际上课时“表演”成分太浓烈,动态生成不足,整个课堂索然寡味。
(二)失度:重均衡施力,轻重点凸显
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应把握好探究尺度,精简环节,不要均衡用力。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节课中,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较多。环节一是新闻采访,“面对面”地采访观众,探究“你幸福吗?这种幸福感与政府有何关系?”引出政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耗时10分钟;环节二是部门发言,在课前网络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每组学生代表列举政府为增强本市居民幸福感、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惠民政策、措施,分析出其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哪方面的内容,耗时20分钟;环节三是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主要抓住哪些社会问题,耗10分钟;导致社会实践“怎样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目内容没时间落实,没达到教学目标。
(三)失善:重知识掌握,轻价值引导
政治课的学科特性在于其思想性,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课上,四位学生列举四部委为增强本市居民幸福感、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时,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措施用关键词概括,列在黑板副板书上,请学生合作探究:“上述措施各体现科学发展观哪方面的内容?”学生无需探究,只要凭常识能字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方面内容就能轻松说出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四方面的内容。因此,这个问题的设置较肤浅,缺少探究价值。缺乏价值引领的探究过程达不到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走向的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诸多,无法逐一列出。这些问题会随着学习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改进得到解决。那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呢?
三、设计、选材、组课——分步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以现实生活为生长点,精选探究素材
选择合适的探究素材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家庭一带,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有限,所以,教师在探究选材时应基于学生接触过、经历过,感触较深的生活体验进行。有些远离生活、价值不大的探究,则要果断舍弃,改成提问、课后探讨、教师归纳总结等;有些贴近生活、价值较大的探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民主意识及科学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中,我们可提前一周让学生扮记者课余采访本校老师和学校周边的市民,在上课前几天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出采访视频,为上课作背景铺垫,探究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精设探究环节
高效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在政治课堂上,探究活动要求环节数量得当,尽量将三维教学目标集中在少而精的环节中呈现。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中,教师预设的“社新闻采访、部门发言、资料展示、社会实践”四个环节,显得环节多、涉及面广但针对性不强。教师可将探究活动整合为:环节一,现场采访“你幸福吗?你的幸福感不高?”,教师点拨,升华到建设“政府依法执政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环节二,部门发言,思考解决本市民生问题可采取的措施;环节三,思考“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
(三)以认知反差为突破点,精渗价值观
有些常识性认识一直被学生奉为真理,但从学科专业角度来说不正确。如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之前,学生普遍认为一提到发展就是指单向度的经济发展,GDP数字增加,柱状图中柱子升高甚至要爆破等。教师通过新闻链接展示城市雾霾,珍稀物种灭绝,鼻癌、咽喉癌等发病率急速率上升等耸人听闻的视频画面,辅以凄凉的音乐播出,让学生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身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思考。进而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单向度的经济发展绝不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认知上击垮常识带給他们的错误理解。紧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并进一步升华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是多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人与世界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恰到好处地渗透价值观引导,就不会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潜移默化、润无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事物,刚开始出现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沿袭前辈的脚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创新,攻克一个个问题,让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题;改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可用于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场景中,其中在课堂上运用得比较普遍。课堂教学中,教师按一定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在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习学习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在,中学课堂越来越推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盛行显示它已成为当今中学教学领域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可以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中寻找它盛行并推广的原因。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滋生的沃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科恩伯格、维果斯基等人为主要代表。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体而言: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只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发现、赋予知识的意义,这过程不能由他人代替;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从、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知识,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机械地从外部强加。
在考察各地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情况中,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模式确实取得了较之传统学习模式更优越的地方,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行的新教学尝试,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二、失实、失度、失善——课例呈现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之殇
(一)失实:重结构预设,轻过程生成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老师。这两者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教学中要明确把握。探究中,教师极易定位出错,常像“老妈子”一样事无巨细全揽着,一手规划整个探究的设计及操作过程,而学生往往就成了不懂事的“小儿子”,按教师编好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毫无创新。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就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外道很怪。如《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节课,教师围绕“科学发展观”,按照“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进生活,体验践行”的模式,设置了“新闻采访、部门发言、资料展示、社会实践”四个环节。实际上课时“表演”成分太浓烈,动态生成不足,整个课堂索然寡味。
(二)失度:重均衡施力,轻重点凸显
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应把握好探究尺度,精简环节,不要均衡用力。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节课中,教师设置的探究活动较多。环节一是新闻采访,“面对面”地采访观众,探究“你幸福吗?这种幸福感与政府有何关系?”引出政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耗时10分钟;环节二是部门发言,在课前网络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每组学生代表列举政府为增强本市居民幸福感、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惠民政策、措施,分析出其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哪方面的内容,耗时20分钟;环节三是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主要抓住哪些社会问题,耗10分钟;导致社会实践“怎样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目内容没时间落实,没达到教学目标。
(三)失善:重知识掌握,轻价值引导
政治课的学科特性在于其思想性,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与引导。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这课上,四位学生列举四部委为增强本市居民幸福感、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时,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措施用关键词概括,列在黑板副板书上,请学生合作探究:“上述措施各体现科学发展观哪方面的内容?”学生无需探究,只要凭常识能字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方面内容就能轻松说出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四方面的内容。因此,这个问题的设置较肤浅,缺少探究价值。缺乏价值引领的探究过程达不到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走向的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诸多,无法逐一列出。这些问题会随着学习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改进得到解决。那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呢?
三、设计、选材、组课——分步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以现实生活为生长点,精选探究素材
选择合适的探究素材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家庭一带,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有限,所以,教师在探究选材时应基于学生接触过、经历过,感触较深的生活体验进行。有些远离生活、价值不大的探究,则要果断舍弃,改成提问、课后探讨、教师归纳总结等;有些贴近生活、价值较大的探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民主意识及科学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在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中,我们可提前一周让学生扮记者课余采访本校老师和学校周边的市民,在上课前几天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出采访视频,为上课作背景铺垫,探究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精设探究环节
高效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在政治课堂上,探究活动要求环节数量得当,尽量将三维教学目标集中在少而精的环节中呈现。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中,教师预设的“社新闻采访、部门发言、资料展示、社会实践”四个环节,显得环节多、涉及面广但针对性不强。教师可将探究活动整合为:环节一,现场采访“你幸福吗?你的幸福感不高?”,教师点拨,升华到建设“政府依法执政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环节二,部门发言,思考解决本市民生问题可采取的措施;环节三,思考“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较好。
(三)以认知反差为突破点,精渗价值观
有些常识性认识一直被学生奉为真理,但从学科专业角度来说不正确。如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之前,学生普遍认为一提到发展就是指单向度的经济发展,GDP数字增加,柱状图中柱子升高甚至要爆破等。教师通过新闻链接展示城市雾霾,珍稀物种灭绝,鼻癌、咽喉癌等发病率急速率上升等耸人听闻的视频画面,辅以凄凉的音乐播出,让学生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身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思考。进而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单向度的经济发展绝不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认知上击垮常识带給他们的错误理解。紧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并进一步升华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是多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人与世界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恰到好处地渗透价值观引导,就不会触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达到潜移默化、润无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事物,刚开始出现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沿袭前辈的脚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创新,攻克一个个问题,让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