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辽宁省一体化课改取得的成绩、特点和经验,并对如何有效开展一体化课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辽宁省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特点
一、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将是今后技工院校教学的方向。这样一个重大的教学改革必须要由省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协调,辽宁省就如何落实人社部改革要求,如何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整体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从省级层面统领课改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不能只在试点学校单兵演习,省级工作部门要出手站位,上承人社部改革意图,下接试点学校改革实践,中间搭建工作平台,开展经验交流、政策保障、师资培训、指导检查、质量监控等工作。
2.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结合实际,既要符合设计的指导思想,又要有创新
辽宁省在改革上设计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技工院校走向市场打基础,进行基础改造。首先在12所有改革试点要求的技工院校造“盆景”,做出示范,然后逐步推开扩大造“森林”。第二阶段,进行技工院校市场化改革,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让长期学制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实行以知识、技能为单元的学分制,让课程成为市场货架上不同层次规格的商品,让教学面向社会所有各类人员开展教育,把技工院校办成全社会各类在职、失业的劳动者随意进出的技工教育“超级市场”。
3.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监控,规范发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的尝试,从改革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保证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过程监督,避免偏差。辽宁省通过研讨会提高认识,通过示范课引导提升,通过竞赛推出成果,通过制定法规文件规范行为,通过推出规范性教学文件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政策倾斜调动改革积极性,通过评估检查纠正不足,通过落实教学计划和教材使用认定课程等,使一体化课程学改革工作有要求、有标准、有检查、有质量、有效果。
二、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及经验
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自2010年始,参与试点的技工院校有12所,国家级试点的专业有机床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5个专业,部分学校还在第三产业的专业进行了探讨,2011和2012届全省开展试点的班级共有56个,试点班学生达1591名。
1.提高认识,把改革作为技工院校长期发展的动力
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针对试点院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负责人举办专题报告会,聘请人社部专家介绍和讲解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解决学校决策层的认识问题。同时,组织一体化试点院校到一体化课改做得早、效果好的兄弟院校实地考察。通过这些活动使试点技工院校的领导层在思想上对一体化课程改革有了充分的认识,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各试点院校各部门要协调一致,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各试点院校建立学校领导挂帅,教务处、实习场、专业教研室的人员和企业代表组成的领导机构。省教研室根据改革的进程,组建了全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专家团队,指导各试点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质量
(1)招生。全省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招生工作,由省统一管控,各校招生要申报招生计划和执行教学计划。省教研室根据试点学校的师资情况和设备条件审核,并以辽宁省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达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招生计划。试点院校试点班统一使用部指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学材,并以此作为课程认证的依据。
(2)支持。各试点学校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受本地经济、社会环境和学校教师、设备等教学环境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和国家与省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试点学校在试点开始的时候多处在摸索阶段,面对思想认识、教务管理、教师培训、场地建设和设置以及和企业对接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省里协调解决。为此省教研室通过调查研讨提出解决方案,并以省厅的名义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针对试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3)考核。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行过程化考核。什么是过程化考核、怎样考核,是试点学校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指导和监督试点院校的过程化考核,对试点院校的过程化考核由省人社厅直接管理,并以省人社厅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改革技工院校课程认证与过程化考核办法》,文件明确了课程认证的内容和要求、过程化考核的程序,同时规定一体化课程改革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由省厅直接审核发放,并制定了具体操作办法。
(4)教师。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辽宁省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转变教师的思想,使教师了解一体化课改的内涵。组织讲座,邀请专家讲授,使教师逐步提高对一体化课改的认识,积极投身到试点中。督促各试点院校落实国家的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扩增名额。同时,在省内积极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提高参加试点的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其次,开展试点学校的交流。按专业组织全省一体化试点学校示范公开课,开展课后的研讨交流。开办了“名师讲坛”,举办“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擂台赛”,通过多种活动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树立榜样。
第三,各试点学校按照专业设置组建一体化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对典型任务和典型工件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开展集体备课,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共同完成试点教学。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批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保证试点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全省推评选出21名一体化课改骨干教师。 3.规范教学教务管理
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学校试点班的教学活动必须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务管理体系中,学校的教务部门要直接参与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教学活动,掌握试点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对试点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防止试点班形成独立班,脱离监督。
为保证教学教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一体化课改提供平台,规范教学秩序,辽宁省按照国家的试点要求制定了《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课程认证、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9项具体要求,并对12所试点学校进行了评估检查。检查结束后,对试点学校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讲评,并将结果通告各试点学校。
在检查中发现,由于打破了学科体系,一些教学文件格式和编写方法与学科教学的方式不同。各试点院校的标准多是自行设计的,很不规范。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及时出台了《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工作规范》和《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学文件编制规范》,明确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策划等教学文件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格式。举办了全省试点学校的教务人员和教师参加的培训班,要求参加人员在学习结束时必须按照各自的岗位完成与之对应的教学文件编写,从而使一体化课改的教学文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了试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4.加强教研活动,扩大试点成果
开展一体化课改试点的教研活动,为试点单位和一体化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交流,推广试点成果。教研活动既有校际之间同专业的交流,也有本校不同专业的交流。
(1)开展课题研究。各试点学校的试点专业,根据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立研究课题。省教研室根据全省存在的问题组建省级课题组,把各校的专业教师整合到一起,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在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了省、校课题研究两个层次,带动各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信息的共享。
(2)举办专业示范课。选择在试点中教学具有特色、效果突出的试点班举办面向全省的示范公开课,用观摩带动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说课、听课和探讨,使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使一体化课改充满活力,推动了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3)举办一体化课改的教学活动评比。每年开展论文、多媒体课件、课题等评优活动,并将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衔接,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
(4)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改革成果。2013年10月下旬,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12所试点学校展出了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与企业合作开发实习工件以及一体化教师新开发的工件、工作页和校本教材,还有试点班学生自己设计的工件和作品,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中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等。全省各技师学院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一些市的人社局领导带队参观,有的非试点学校的领导参观后又安排组织本校的全部专业教师来参观。许多非试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效果感到震撼,明确要求也要加入到改革中。展示会成为了经验交流的现场、教研活动的现场,这次成果展示活动成为辽宁省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新起点。
辽宁省以省技工教研室牵头组织和领导全省的一体化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推动改革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教学规范,确保改革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实施,同时在落实国家的规定中又考虑了本地区或学校的特点。目前一体化课改已经在学校试点班的基础上,向学校专业或系推广,在一些学校出现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不同专业的试点班共存的现象。通过试点,一些学校已经逐步接受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使这种教学模式常态化。
(作者单位: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辽宁省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特点
一、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将是今后技工院校教学的方向。这样一个重大的教学改革必须要由省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协调,辽宁省就如何落实人社部改革要求,如何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整体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从省级层面统领课改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不能只在试点学校单兵演习,省级工作部门要出手站位,上承人社部改革意图,下接试点学校改革实践,中间搭建工作平台,开展经验交流、政策保障、师资培训、指导检查、质量监控等工作。
2.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结合实际,既要符合设计的指导思想,又要有创新
辽宁省在改革上设计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技工院校走向市场打基础,进行基础改造。首先在12所有改革试点要求的技工院校造“盆景”,做出示范,然后逐步推开扩大造“森林”。第二阶段,进行技工院校市场化改革,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让长期学制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实行以知识、技能为单元的学分制,让课程成为市场货架上不同层次规格的商品,让教学面向社会所有各类人员开展教育,把技工院校办成全社会各类在职、失业的劳动者随意进出的技工教育“超级市场”。
3.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监控,规范发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的尝试,从改革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保证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过程监督,避免偏差。辽宁省通过研讨会提高认识,通过示范课引导提升,通过竞赛推出成果,通过制定法规文件规范行为,通过推出规范性教学文件保证教学质量,通过政策倾斜调动改革积极性,通过评估检查纠正不足,通过落实教学计划和教材使用认定课程等,使一体化课程学改革工作有要求、有标准、有检查、有质量、有效果。
二、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及经验
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自2010年始,参与试点的技工院校有12所,国家级试点的专业有机床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5个专业,部分学校还在第三产业的专业进行了探讨,2011和2012届全省开展试点的班级共有56个,试点班学生达1591名。
1.提高认识,把改革作为技工院校长期发展的动力
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针对试点院校的领导和教学管理负责人举办专题报告会,聘请人社部专家介绍和讲解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解决学校决策层的认识问题。同时,组织一体化试点院校到一体化课改做得早、效果好的兄弟院校实地考察。通过这些活动使试点技工院校的领导层在思想上对一体化课程改革有了充分的认识,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各试点院校各部门要协调一致,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各试点院校建立学校领导挂帅,教务处、实习场、专业教研室的人员和企业代表组成的领导机构。省教研室根据改革的进程,组建了全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专家团队,指导各试点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质量
(1)招生。全省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招生工作,由省统一管控,各校招生要申报招生计划和执行教学计划。省教研室根据试点学校的师资情况和设备条件审核,并以辽宁省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达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招生计划。试点院校试点班统一使用部指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学材,并以此作为课程认证的依据。
(2)支持。各试点学校在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受本地经济、社会环境和学校教师、设备等教学环境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和国家与省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试点学校在试点开始的时候多处在摸索阶段,面对思想认识、教务管理、教师培训、场地建设和设置以及和企业对接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省里协调解决。为此省教研室通过调查研讨提出解决方案,并以省厅的名义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针对试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3)考核。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行过程化考核。什么是过程化考核、怎样考核,是试点学校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指导和监督试点院校的过程化考核,对试点院校的过程化考核由省人社厅直接管理,并以省人社厅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改革技工院校课程认证与过程化考核办法》,文件明确了课程认证的内容和要求、过程化考核的程序,同时规定一体化课程改革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由省厅直接审核发放,并制定了具体操作办法。
(4)教师。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辽宁省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转变教师的思想,使教师了解一体化课改的内涵。组织讲座,邀请专家讲授,使教师逐步提高对一体化课改的认识,积极投身到试点中。督促各试点院校落实国家的一体化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扩增名额。同时,在省内积极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提高参加试点的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其次,开展试点学校的交流。按专业组织全省一体化试点学校示范公开课,开展课后的研讨交流。开办了“名师讲坛”,举办“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擂台赛”,通过多种活动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树立榜样。
第三,各试点学校按照专业设置组建一体化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对典型任务和典型工件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开展集体备课,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教学,通过教研活动共同完成试点教学。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批能够胜任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保证试点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全省推评选出21名一体化课改骨干教师。 3.规范教学教务管理
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学校试点班的教学活动必须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务管理体系中,学校的教务部门要直接参与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教学活动,掌握试点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对试点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防止试点班形成独立班,脱离监督。
为保证教学教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一体化课改提供平台,规范教学秩序,辽宁省按照国家的试点要求制定了《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在课程认证、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19项具体要求,并对12所试点学校进行了评估检查。检查结束后,对试点学校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讲评,并将结果通告各试点学校。
在检查中发现,由于打破了学科体系,一些教学文件格式和编写方法与学科教学的方式不同。各试点院校的标准多是自行设计的,很不规范。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及时出台了《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工作规范》和《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学文件编制规范》,明确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策划等教学文件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格式。举办了全省试点学校的教务人员和教师参加的培训班,要求参加人员在学习结束时必须按照各自的岗位完成与之对应的教学文件编写,从而使一体化课改的教学文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了试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4.加强教研活动,扩大试点成果
开展一体化课改试点的教研活动,为试点单位和一体化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交流,推广试点成果。教研活动既有校际之间同专业的交流,也有本校不同专业的交流。
(1)开展课题研究。各试点学校的试点专业,根据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立研究课题。省教研室根据全省存在的问题组建省级课题组,把各校的专业教师整合到一起,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在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了省、校课题研究两个层次,带动各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信息的共享。
(2)举办专业示范课。选择在试点中教学具有特色、效果突出的试点班举办面向全省的示范公开课,用观摩带动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说课、听课和探讨,使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使一体化课改充满活力,推动了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3)举办一体化课改的教学活动评比。每年开展论文、多媒体课件、课题等评优活动,并将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衔接,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一体化课改的积极性。
(4)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改革成果。2013年10月下旬,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12所试点学校展出了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与企业合作开发实习工件以及一体化教师新开发的工件、工作页和校本教材,还有试点班学生自己设计的工件和作品,介绍了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中采用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等。全省各技师学院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一些市的人社局领导带队参观,有的非试点学校的领导参观后又安排组织本校的全部专业教师来参观。许多非试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效果感到震撼,明确要求也要加入到改革中。展示会成为了经验交流的现场、教研活动的现场,这次成果展示活动成为辽宁省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新起点。
辽宁省以省技工教研室牵头组织和领导全省的一体化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推动改革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教学规范,确保改革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实施,同时在落实国家的规定中又考虑了本地区或学校的特点。目前一体化课改已经在学校试点班的基础上,向学校专业或系推广,在一些学校出现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不同专业的试点班共存的现象。通过试点,一些学校已经逐步接受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使这种教学模式常态化。
(作者单位: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