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次类比感受探究魅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nglu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且感受科学的魅力.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它常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一节是在学习了重力势能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经历在变力情景下进行功和能关系的探究,感受功和能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两种势能的连续学习,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为后面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很多问题都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解决的,现将涉及到的教学片断整理如下:
  片断1 在引出弹性势能概念后,“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就是: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初步思路?这涉及到探究的方向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由老师引导:怎么解决未知的问题,可以联想过去已知的和它类似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方法叫做类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类比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得出过程,先定性研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关系,再通过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定量探究表达式.
  设计考虑: 学生刚学习重力势能,印象比较深,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迁移、类比的意识,这也是本节课主要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所以在这里由教师总结并强调.
  片断2 从具有弹性势能的实际场景中抽象出弹簧模型,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思考弹性势能可能跟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归纳:因为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并且成正比关系,所以弹性势能很可能与弹簧被拉伸的长度L有关,有什么关系,会是正比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在弹簧被拉伸过程中,弹力是变力,不同于地面附近的重力是恒定的,所以弹性势能应该不和L成正比;这只是我们的初步推断,还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探究.
  设计考虑:引导学生意识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有不同的地方,引出进一步的定量探究.
  片断3 怎么计算在被拉伸过程中,弹力做的功怎么计算?难点在于弹力是变力.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法,联想上节课物体曲线运动场景中重力做功的求法:利用微元法,达到“化曲为直”的目的,如图1.
  直线运动中变力做功,也可以用微元法,实现“化变为恒”,如图2.
  整个过程中弹力做功为:
  设计考虑:物体曲线运动中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中变力做功都采用了微元法,分别实现“化曲为直和化变为恒”,两者的类比和对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片断4 各微元段弹力大小不同,怎么计算这个求和式?
  启发学生感受该求和式的过程很类似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的过程,计算这个求和式也可以同样类比,引导学生想到利用图像包围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设计考虑 一个新的难题摆在学生面前,需要他们联想类比高一上学期的知识,这里难度稍大.用两行图象对比,进一步体现类比的思维方法.
  片断5 引导学生继续使用类比的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如果规定弹簧自然长度时势能为零,弹簧被拉长时弹性势能为正,类比重力势能在参考平面以下为负的认识,弹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负吗?
  从教学实践中的学生反馈来看,学生会通过前面的探究过程,利用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分析出:如果规定弹簧自然长度时势能为零,弹簧被压缩时弹力做负功,推力做正功使得弹性势能为正.
  设计考虑:培养学生主动使用类比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总结: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多次的类比,树立了使用类比方法的意识,提高了类比推理能力,充分领略到理论探究的魅力.
其他文献
对于初中科学来讲,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效果欠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给传统的实
摘要作业研究应该回归作业的本质。作业是深化学习的过程。“就作业谈作业”难以深化研究。主张将作业结果与学习动力、学习风格、背景因素等进行关联分析,从促进学习的立场去理解作业,使“作业—数据挖掘—改进教学”形成闭环。提出基于学习分析技术推进学习导向的作业分析的主张,包括构建作业分析的指标体系、探索作业分析的有效路径、认识作业分析的重要价值等。  关键词作业研究;作业分析;学习分析;学习动力;学习风格 
在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都把“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阶段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高中阶段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将科学探究的要素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课程内
在实际课堂中一直存在重知识轻科学方法教育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很多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而不是有序系统的知识链.在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明
大雁又从北往南飞回来了,但是,时间也在它扑棱的翅膀中流逝--不是吗?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追着雁群奔跑,看着它们渐渐地飞过山川,飞过田野,飞过河流……稍长大些,我便知道,无论我跑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中的知识也大都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起点,经过科学家的抽象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因此,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的时候,学生学习物理会感觉到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有的知识还能在身边应用.而升入高中以来,物理之中加入了大量的数学计算和抽象模型,与生活中的联系也越来越抽象了,以致于有些同学会失去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或者感到学习物理吃力而自我效能感降低,这样一部分学生
摘要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发起的“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带领“课程建设及管理”项目组在京郊两所农村中学进行学校改进行动研究,摸索出促进农村中学持续发展的“内省式”改进工作机制。一是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式研讨,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凝聚学校改进共识;二是通过递进式培训设计,激励学校改进信心,增强学校改进动力;三是制定“链条式”行动计划,规划学校改进路线,促使改进行动有效落实。  关键词学校改进;内省式改进;学
当前的高中作文仍然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虽然近几年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在改革,但是,依然没有显著的进展。如何能结合高中语文作文的多元化评价,使得高中语文作文取得
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以此理念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1 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和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经验成为新授认知构建活动的先行者,成为新思维、新知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物理素养、物理学习情感和物理知识应用的有效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呢?笔者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依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概念教学中尝试运用“双线式”教学模式.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助力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与价值  1.1 “双线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模式  概念教学应该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