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通过对徐州地区养牛户腹泻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腹泻病是牛的多发病,发病率达总发病率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对此,应不断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
【关键词】牛;腹泻;病因;防控措施;对策
腹泻是圈养牛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和粪便不成型。据资料统计显示:腹泻病的病例数占总发病数50%以上,急性腹泻多见,危害最突出。因此,要切实做好腹泻病的防控。为了有效防治本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针对牛腹泻病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1 病因
1.1 采食不良、饮水不洁
采食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食霉败的干草,冷冻腐烂的草根、青草和青贮,或采食受农药或化学物质污染的草料,或采食夹有多量泥土、砂石的饲料等。冬季青草缺乏,需要投喂干草补充,而干草硬,过度使用易引起消化不良,如过度采食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目前大多数农村养牛户,缺乏科学的饮水设备,牛使用石槽和水泥槽盛水让牛自由饮用饮水时常常将头甚至腿伸进水中,黏有大小便的牛蹄污染了水源。
1.2 使用药物不当
长期使用一种药,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多数是口服抗生素所致。目前常用药物主要有利福平、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沙星类药物等。
1.3 细菌、病毒继发感染
各种常见传染病均易继发感染。近年来,徐州地区养牛户由于防疫工作到位,除偶见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腹泻外,通常不发生恶性传染病。但每当气候骤变、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经常出现两种或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引起发病,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拉水样稀粪、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该病对牛造成的危害很大,应当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牛户的高度重视。
1.4 寄生虫性因素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圈养条件下,主要是由于牛采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虫卵的饲料而感染,引起牛腹泻的寄生虫种类较多,临床症状上表现为消瘦,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能有血液和炎性分泌物,有时还混有寄生虫虫体和虫卵。
1.5 其他应激因素
气候骤变、环境变差、长途运输等因素均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牛功能性腹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稀,粪便没有血液和黏液、呈水样。
2 防控措施
2.1 预防
在饲养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要切实把好防疫关。坚持定期对圈舍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保证圈舍内通风透光、环境整洁卫生,饲料、饮水清洁安全。对于新购买的牛要隔离检疫,确保牛健康方可与其他牛混养。发现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做好圈舍内外环境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并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要加強牛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注射疫苗。
2.2 治疗
不同品种牛的腹泻治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即了解病史、病因,对症与对因治疗相结合。一旦发热、粪便带有黏液或血液,先考虑运用抗生素治疗,用药前做药敏试验,以静脉注射为主,尽量不口服,以避免损伤胃肠道微生物。腹泻严重的病牛,要及时补液。如单纯腹泻,不急于用抗生素,可使用助消化的药物和微生物制剂,以重建肠道有益菌群。
3 小结与体会
3.1 引起牛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
对腹泻情况要综合分析,不滥用抗生素。当前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致使耐药菌株增多,引发继发性肠炎等。所以说,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基层兽医面临的首要问题。
3.2诊断和治疗设备不完善
相对于圈养牛而言,散养牛在发病初期往往是难于观察的,再加上乡村兽医诊断设备简陋、缺少快速诊断法,兽医仅凭从医经验作出诊断,然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非常相似,很难进行鉴别诊断,易造成误诊,从而贻误治疗时机,有待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改善,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3.3 混合感染严重
近年来,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流行规律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往往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养牛户应注重混合感染的防治,尤其是散养户。
3.4 综合防治为主
疫苗注射是有效预防腹泻病的好办法。目前徐州乃至全国各地还没有大面积实施注射疫苗防治措施,因此应推广免疫措施,坚持综合防治。
【关键词】牛;腹泻;病因;防控措施;对策
腹泻是圈养牛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排粪次数增加和粪便不成型。据资料统计显示:腹泻病的病例数占总发病数50%以上,急性腹泻多见,危害最突出。因此,要切实做好腹泻病的防控。为了有效防治本病,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针对牛腹泻病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1 病因
1.1 采食不良、饮水不洁
采食不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食霉败的干草,冷冻腐烂的草根、青草和青贮,或采食受农药或化学物质污染的草料,或采食夹有多量泥土、砂石的饲料等。冬季青草缺乏,需要投喂干草补充,而干草硬,过度使用易引起消化不良,如过度采食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目前大多数农村养牛户,缺乏科学的饮水设备,牛使用石槽和水泥槽盛水让牛自由饮用饮水时常常将头甚至腿伸进水中,黏有大小便的牛蹄污染了水源。
1.2 使用药物不当
长期使用一种药,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多数是口服抗生素所致。目前常用药物主要有利福平、氨苄西林、林可霉素、沙星类药物等。
1.3 细菌、病毒继发感染
各种常见传染病均易继发感染。近年来,徐州地区养牛户由于防疫工作到位,除偶见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腹泻外,通常不发生恶性传染病。但每当气候骤变、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经常出现两种或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引起发病,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拉水样稀粪、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该病对牛造成的危害很大,应当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牛户的高度重视。
1.4 寄生虫性因素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圈养条件下,主要是由于牛采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虫卵的饲料而感染,引起牛腹泻的寄生虫种类较多,临床症状上表现为消瘦,贫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能有血液和炎性分泌物,有时还混有寄生虫虫体和虫卵。
1.5 其他应激因素
气候骤变、环境变差、长途运输等因素均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牛功能性腹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拉稀,粪便没有血液和黏液、呈水样。
2 防控措施
2.1 预防
在饲养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主,要切实把好防疫关。坚持定期对圈舍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保证圈舍内通风透光、环境整洁卫生,饲料、饮水清洁安全。对于新购买的牛要隔离检疫,确保牛健康方可与其他牛混养。发现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做好圈舍内外环境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并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要加強牛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注射疫苗。
2.2 治疗
不同品种牛的腹泻治疗方法是基本相同的,即了解病史、病因,对症与对因治疗相结合。一旦发热、粪便带有黏液或血液,先考虑运用抗生素治疗,用药前做药敏试验,以静脉注射为主,尽量不口服,以避免损伤胃肠道微生物。腹泻严重的病牛,要及时补液。如单纯腹泻,不急于用抗生素,可使用助消化的药物和微生物制剂,以重建肠道有益菌群。
3 小结与体会
3.1 引起牛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
对腹泻情况要综合分析,不滥用抗生素。当前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致使耐药菌株增多,引发继发性肠炎等。所以说,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基层兽医面临的首要问题。
3.2诊断和治疗设备不完善
相对于圈养牛而言,散养牛在发病初期往往是难于观察的,再加上乡村兽医诊断设备简陋、缺少快速诊断法,兽医仅凭从医经验作出诊断,然而一些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非常相似,很难进行鉴别诊断,易造成误诊,从而贻误治疗时机,有待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改善,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3.3 混合感染严重
近年来,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流行规律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往往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养牛户应注重混合感染的防治,尤其是散养户。
3.4 综合防治为主
疫苗注射是有效预防腹泻病的好办法。目前徐州乃至全国各地还没有大面积实施注射疫苗防治措施,因此应推广免疫措施,坚持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