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之风何时休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古至今,舞弊都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问题。虽然舞弊行为只是少数人所为,但它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国家有关部门在杜绝舞弊行为方面已花了不少力气,而杜绝舞弊工作更应从学校中、从学生中扎扎实实地做起,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担负起教书先要育人的这一重要职责。
  刊登本文的初衷是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舞弊现象的关注,并希望大家群策群力,为杜绝舞弊现象献计献策,也希望学生能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舞弊的危害性,唤醒更多的学生与舞弊为敌。如果您对舞弊现象及这篇文章感兴趣、有话想说,欢迎您给我们发邮件([email protected]),相信通过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努力,舞弊现象将与我们渐行渐远!
  
  教学背景
  
  每次学生小测都令教师疑惑:多份答案(尤其是选择题)严重雷同;每次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都让教师头痛:发现了抄袭的现象!最近和几位同仁聚会,谈及考场舞弊现象,考虑到现正值初、高中升学考试之际,进行这方面的诚信教育正可谓恰逢其时。
  尽管考试舞弊古已有之,但于今“愈演愈烈”,其原因何在就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想让舞弊之风得到遏制,学校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主动地去教育学生讲诚信。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科的教育功能,结合学生实际,让舞弊之风远离学校,教育学生做诚信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诚实的公民。因此,我们湖南溆浦县第三中学将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内容与历史、英语、语文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诚信教育。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一次诚信教育。从心灵深处震撼学生,让学生明白:舞弊害人、害己、害社会。
  2.通过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心里明白:要做诚实人,干诚实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地点
  
  校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正式上课前的投影:(漫画)教师和学生的爆笑对白,见右图。
  2.引入:思想政治教师(以下简称“教师”)请学生观看古代科场舞弊事件电视剧片断(《雍正王朝》第24、25集剪辑),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出示投影:舞弊之风何时休)
  3.讲解(教师先进行电视剧片断剧情介绍,然后告诉学生):考场舞弊古、今、中、外均有之。下面请我们的历史教师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些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事例。
  历史教师:子云“学而优则仕”。孔子的意思是,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这学习与做官之间的桥梁,便是科举考试。自古以来,在千千万万的士子文人抢过科举独木桥的时候,营私舞弊现象也层出不穷。
  科举初创的隋唐时期,已有处理科考作弊事件的记载。宋代开始,对科场舞弊者论罪处罚。明代,发生过几起较大的科场舞弊案,但对有关考官士子的处理,大都不过是革职、流放。清代科场将防弊视为要政,行法亦不姑息,并且在以往各朝防弊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钦定科场条例》,科举考试纳入了大清王朝的法制轨道,防止考场舞弊的有关规定是相当严密的。有关作弊人员往往是人头落地被处以极刑,甚至殃及父母、兄弟、妻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场是战场,科场是杀场!求取功名的科举入仕之途,布满了情弊与血迹。
  (出示投影《传奇皇帝朱元璋》电视剧中钱万三的儿子钱大舞弊片断剪辑及三幅网上下载的潮州古代考试作弊的挟带文章图片)
  4.过渡:舞弊事件不止在我国经常发生,国外也有。下面请英语教师向大家介绍一下外国的舞弊事件及国家的诚信体系。
  英语教师:美国著名的弗吉尼亚大学有一套人人遵守的诚信体系,每个学生在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校门时,必须在杰弗逊的像前宣誓:“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该校学生平时的每份作业、每篇论文或每张试卷,都在首页上部工工整整地写有“On my honor as a student I have neither given nor received any help for this assignment/test”的誓言。在这段文字下还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姓名。
  “我以一个学生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了这份作业、这场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人的帮助。”这是誓言,也是承诺。该校的大考小考从来没有监考教师,学生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出示投影:在杰弗逊的像前的宣誓词和学生作业、论文或试卷上签名的中英文誓言)
  感慨:舞弊问题由来以久,不仅令古代帝王头痛,老外也不能幸免。但弗吉尼亚大学这种预防考试舞弊的做法确实是我们进行德育的好教材。
  5.提问:同学们,大家在考试过程中或平时做作业时有没有作弊啊?请大家真诚以告,看到过其他同学作弊的请举手。从小学到高中,考试和做作业从没有搞过舞弊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统计并评价结果)
  小结:同学们平时参加的考试已经不是古代的科考了,也没有利益在里面,但你们自己都承认了舞弊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提问:舞弊好吗?认为好的同学请举手。
  (预计没人举手)
  感慨: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舞弊对于你们来说既无名又无利可图,但有的同学舞弊起来脸不变色心不跳,完全没有了羞耻感。甚至还有的同学,“乐于助人”,竟然“帮助”其他同学舞弊。舞弊之风已经在我们中间蔓延开了。
  提问:既然不好,那么舞弊有什么危害?大家可以前后进行讨论,5分钟后请几个同学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5分钟后,请几个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总结:刚才这些同学谈得都很好,舞弊的危害很多,归纳起来是7个字:害己、害人、害社会。
  (出示投影:舞弊的危害)
  6.具体分析:
  (1)害己:名誉扫地,利益受损(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让家人、亲朋好友蒙羞。
  香港城市大学一名来自内地的数学系女研究生,公然将1万元放进数学系副教授的信箱内,继而用电子邮件向副教授索取试题及答案。后来,该生于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处承认行贿罪,被判监禁6个月,其1万元贿款同时被充公。
  (出示投影:舞弊危害之一——害己:内地学子香港行贿,“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2)害人:因为舞弊,许多人受到牵连,蒙受不白之冤。
  (出示投影: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买,不使人间造孽钱)
  提问: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学生作答后讲解:这是明朝唐伯虎的一首《言志》。唐伯虎号称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能诗善文,从小就显露出在绘画方面的特殊才华。下面请语文教师为大家讲述唐伯虎与科场舞弊的真实事件。
  (出示投影:舞弊危害之二——害人:一代才子唐伯虎受科场舞弊案连带入狱,晚年三餐不继)
  语文教师: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唐伯虎出生于吴县(今苏州市)阊门内皋桥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里。十六岁的唐伯虎,便夺得苏州头名秀才的桂冠,一时誉满江南。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乡试中一举夺魁,头名解元唐伯虎的名字又一次响遍了古老的姑苏城。乡试第二年(1550年),唐伯虎怀着对功名的热望赴京会试。他满以为此番可一展才华,名标金榜,谁料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厄运。自古名高遭忌,唐伯虎乡试夺魁后早已名播江南,延誉京都。他受到众举子的猜忌和同乡学友都元敬的中伤,以科场舞弊之嫌而株连入狱,几番拷审,草草定案,终被黜为浙江藩府小吏。在受科场舞弊案牵连后,唐伯虎便无意上进,以诗、书、画、酒自娱,生活潦倒不堪。到了晚年,他的生活更是相当贫苦,有诗为证——
  (出示投影: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奴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3)危害社会:舞弊之风会使中华民族倡导的精神蒙羞!
  (出示投影:湖南嘉禾县因为高考舞弊名誉受损)
  讲解:2000年7月发生的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导致510名考生中有203名考生被取消当年高考资格,另有77名考生相关科目成绩宣布作废。整个嘉禾县的学生都因此蒙羞。
  (出示投影:舞弊危害之三——危害社会)
  分析: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舞弊的发生,国家都要额外花很多钱。大学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如果有人通过舞弊而进入大学,必然会让一部分本可进大学深造的学子丧失这个继续求学的机会。长此以往,考试舞弊风气必会盛行,国家选才也就没有了意义。
  讲解:舞弊会吞噬国家财富,腐蚀民族的文化基础,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毁掉中国的“科教兴国”之梦。这种风气如果不被遏制、一代代地传下去,中国人将“自毁长城”。
  讲解并投影:今天在考场里学会作弊的学生,明天在社会上便是造假的公民!因为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的行为服务的。所以,今天的教育必须为明天的行为负责!
  提问:有什么办法防治舞弊吗?
  (教师点名请3~5个学生谈)
  7.感慨:这些方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啊!下面再请语文教师谈一谈古代防治舞弊的方法。
  语文教师:考试舞弊自古有之,主考当局也想了种种办法预防和惩戒。有资料记载,明代考生入场时,“虽冰霜冻结,诸生立门外,解衣露之,左手执笔砚,右手执布袜,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至督学前。每诸生一名,搜捡军士二名,上穷发际,下至膝踵”。这种待遇与我们现在对待走私犯差不多。这则资料使人联想到,2003年前为什么将高考定在每年最热的7月的7、8、9日进行,防作弊可能就是高考择日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最热的天气里,考生的服饰就和“解衣露之”差不多了。
  讲解:古代舞弊要灭九族,但也没有哪个朝代成功地制止了舞弊事件的发生。到今天,舞弊事件仍屡有发生,诚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示投影:舞弊之风何时休)
  讲解:考试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检验。同学们,要让舞弊现象彻底绝迹,就得从我们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8.作业布置:请同学们以“龙潭辖区中学生舞弊的研究”为题,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出示投影)
  (1)用Internet查找资料法,结合自己所见所闻,系统总结一下从古至今考场舞弊的方法。
  (2)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师生讨论的方法,摸清龙潭辖区中学生舞弊的心理,提出几种你们认为较合理的治标又治本的防止舞弊的措施。
  (3)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作文大赛,主题为:做诚实人,从我做起,杜绝舞弊!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其平面的知识呈现方式激发不了学习者太多兴趣,X3D技术以其逼真的三维体验给学习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乐趣,本文探讨了X3D技术在网络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X3D 虚拟现实 体验式教学    一、X3D技术及其开发工具和浏览工具    X3D(Extensible 3D——可扩展3D) 是一个软件标准,定义了如何在多媒体中整合基于网络传播的交互三
期刊
海南新课改高考反应平稳    6月7日上午,2007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海南省迎来的则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  据悉,高考开始后,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在有关负责人陪同下,到海口考区海南华侨中学、海南中学等考点察看了高考情况。高考情况反应平稳。高考3天内,全省无突发事件和重大违纪作弊事件发生,仅8日上午在海口发现1名作弊考生。  今年是海南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单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能真正地热爱学生并能真诚地向学生谈出自己的心里话,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不失为管理班级、巩固学生的好点子。也就是说让学生沐浴人性教育的阳光,因为没有谁会拒绝爱心和真诚。  我与学生的沟通有自己的方式——书信传情。正是这种古老而永恒的通讯形式向我的学生传递了我的真诚和热爱。虽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时很受学生的青睐,可我觉得很多时侯是心里积聚的感情在关键时刻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期刊
一、PBL概述    1.PBL的概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Bligh,1995)。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一些中小学网络教学调研和现
期刊
一、教材说明    本课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审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版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温度计的构造与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简易温度计,使学生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
期刊
“化整为零,分组前进”的新课程实践尝试是我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典型范例,希望它能对偏远山区中学教师开展新课程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借鉴的作用。    一、实施方案    1.设立活动研究课题  新课程实践子课题:①字词认知探究;②作家作品探究;③文章背景探究;④课文主题探究;⑤写作借鉴探究;⑥朗诵活动探究;⑦不同文体分类探究;⑧写作积累探究。  2.成立探究小组  ①作
期刊
编者按:2000年11月,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公布了以“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为题的课程改革咨询文件,这标志着香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时至今日,业已风雨兼程走过了近七个春秋。  200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我们放眼香港的教育,共同聚焦香港的课程改革,希冀两地教育同仁携手,同促教育事业的发展。  “聚焦香港课程改革发展历程”系列报道将从三个层面对香港课改进行诠释,即政
期刊
课堂教学动态资源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它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的真实体验,是一种稍纵即逝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具有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人为命定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使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鲜活的气息,促进了课堂教学动态资源的
期刊
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一些教师和学生甚至认为政治课是非常枯燥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住政治课“知行统一”的精髓。笔者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管见。    一、抓住源头,夯实基础    我们在作思想汇报或工作总结中常常会说一些没有具体、深刻内容的空话。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这一概念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一提到政治就必然要谈党的方针、政策,
期刊
余文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项目组组长,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等教育部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    记者:请余教授介绍一下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与核心内涵是什么?  余文森: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