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PBL概述
1.PBL的概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Bligh,1995)。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一些中小学网络教学调研和现场指导中,我发现目前的网络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教材的设计和学习的组织活动等方面,它们大都沿用以往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其中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
2.PBL学习过程
(1)感知问题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学生面对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认真研究文本、视频、动画等各种相关资料,明确自己面临的问题,自己或在教师帮助下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
(2)分析问题,制订学习计划:学生通过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产生想法,形成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假设。同时他们在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3)确定学习主题,搜集信息: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搜集各种网上资源或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通过分析和鉴别,整理出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
(4)协作交流,产生方案: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平台,共享资源和见解,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出最佳的方案;
(5)评价反思,自我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方案和各种作品进行展示、自评和互评,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和提高学习目标中提出的各种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PBL的优势
较之传统PBL,我们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给PBL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问题表征的多样化、协作交流的便利化、学习社群的扩大化和资源获取的简单化等方面。两者的比较可用表1来说明:
三、PBL网络支持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1.系统设计
根据PBL基本的操作过程以及对网络环境优势的分析,我们对PBL网络支持环境进行了如下的系统设计(如左图所示):
该系统包括如下七大模块:
(1)研究专题
在网站的首页面是各个研究专题的相关画面,主要功能是让读者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远程学生可以选择有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和学习。
(2)问题情境
問题情境是对问题的表征,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尽可能与真实世界相似的问题情境,在一个“可信”的学习环境中,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真实的、结构严密的、开放的问题,问题形式依据教材可以是数学的、故事的、决策选择的甚至是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该问题的确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问题分析
该模块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问题操作的空间,在这里学生既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想法和假设、制定学习计划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等,还可以把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描述。
(4)学习资源
在这里教师事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问题解决中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源收集并上传到网站中共享。
(5)协作交流
这是一个供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功能强大的BBS中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与他组成员进行交流和会话。
(6)方案展示
该模块主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上传作品、阅览他人作品并相互对作品进行评价的空间。学生在这里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别人的进行对比,在互相评价中学习。
(7)总结评价
在这里学生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新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总结,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各种测验题目对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2.系统开发与应用
PBL支持环境是在对网络环境下PBL学习环境的分析和设计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我们利用ASP网页制作技术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网络环境PBL学习的专题性支持环境,该网站基本实现了PBL所需要的功能,在对系统进行了检测和完善后,结合具体的科目和学习需求,我们分别为广州市恒福中学高中地理、广州市芳村区金道中学初中物理、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中地理开发了PBL网络支持环境,并开始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教学试验研究。PBL支持环境主要界面如图1~8所示(以广州恒福中学的高中地理“宇宙环境问题”为例):
参考文献:
[1]Http://www.samford.edu/pbl/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1卷(2001年)第5期,第53—56页
[4]S.K.Poon,Industrial Centre,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http://www.ic.polyu.edu.hk/oess/papers/pbl.html
1.PBL的概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Bligh,1995)。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一些中小学网络教学调研和现场指导中,我发现目前的网络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组织、教材的设计和学习的组织活动等方面,它们大都沿用以往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其中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
2.PBL学习过程
(1)感知问题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学生面对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认真研究文本、视频、动画等各种相关资料,明确自己面临的问题,自己或在教师帮助下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
(2)分析问题,制订学习计划:学生通过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产生想法,形成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假设。同时他们在组内进行任务分工,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3)确定学习主题,搜集信息: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搜集各种网上资源或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通过分析和鉴别,整理出对问题解决有用的信息;
(4)协作交流,产生方案: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平台,共享资源和见解,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出最佳的方案;
(5)评价反思,自我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方案和各种作品进行展示、自评和互评,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和提高学习目标中提出的各种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PBL的优势
较之传统PBL,我们认为网络环境提供给PBL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问题表征的多样化、协作交流的便利化、学习社群的扩大化和资源获取的简单化等方面。两者的比较可用表1来说明:
三、PBL网络支持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1.系统设计
根据PBL基本的操作过程以及对网络环境优势的分析,我们对PBL网络支持环境进行了如下的系统设计(如左图所示):
该系统包括如下七大模块:
(1)研究专题
在网站的首页面是各个研究专题的相关画面,主要功能是让读者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远程学生可以选择有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和学习。
(2)问题情境
問题情境是对问题的表征,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尽可能与真实世界相似的问题情境,在一个“可信”的学习环境中,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真实的、结构严密的、开放的问题,问题形式依据教材可以是数学的、故事的、决策选择的甚至是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该问题的确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问题分析
该模块实际上提供了一个问题操作的空间,在这里学生既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想法和假设、制定学习计划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等,还可以把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描述。
(4)学习资源
在这里教师事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问题解决中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源收集并上传到网站中共享。
(5)协作交流
这是一个供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功能强大的BBS中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与他组成员进行交流和会话。
(6)方案展示
该模块主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上传作品、阅览他人作品并相互对作品进行评价的空间。学生在这里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别人的进行对比,在互相评价中学习。
(7)总结评价
在这里学生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新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总结,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各种测验题目对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2.系统开发与应用
PBL支持环境是在对网络环境下PBL学习环境的分析和设计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我们利用ASP网页制作技术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网络环境PBL学习的专题性支持环境,该网站基本实现了PBL所需要的功能,在对系统进行了检测和完善后,结合具体的科目和学习需求,我们分别为广州市恒福中学高中地理、广州市芳村区金道中学初中物理、佛山市南海一中高中地理开发了PBL网络支持环境,并开始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教学试验研究。PBL支持环境主要界面如图1~8所示(以广州恒福中学的高中地理“宇宙环境问题”为例):
参考文献:
[1]Http://www.samford.edu/pbl/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1卷(2001年)第5期,第53—56页
[4]S.K.Poon,Industrial Centre,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http://www.ic.polyu.edu.hk/oess/papers/p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