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宏观化,化学教学直观化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适时展示实物标本或模型,充分利用图表和板画,设计相关的试验,合理使用多媒体,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关键词化学教学 直观教学 图表 多媒体 试验 同类知识
一、适时展示实物或模型
实物标本或模型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的直观手段。由实物所得到的感性知识能够直接联系实际事物,因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定向作用”也比较好。例如:在学习第五章中几种常见的矿石时,就可以向同学展示几种矿石标本,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感知知识与实物的联系。而在介绍工业炼铁时,就可以象大家展示炼铁高炉的模型。在介绍分子结构时就可以出示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通过这些实物获得的知识比任何的比喻和说教都直观、有效。
二、充分利用图表和板画加强直观性
挂图和板画是实物的形象描摹(常用的挂图有化学试验图)有时为了提供感性材料,巧妙利用一下相关的图表和板画也是必要的。例如:在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就可以利用化学试验图。在介绍工业炼铁时也可以利用化学工业生产图,在介绍氢气、氧气、碳元素、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时则可以充分利用物质相互关系图,从而使大型的、抽象的事物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能按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讨论。而在学习常见的元素时,就必须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就必须出示物质溶解性数据表。
从表上不难看出在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性大小,要比直接告知哪种物质溶解性大哪种物质溶解性小直观、有效的多。这样,相当于用事实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一目了然。
三、合理利用相关试验增强直观效果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试验教学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设置、呈现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它形象、真实因而更直观有效。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所以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与盐酸,b、大理石与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发现:a组反应速度适中,b组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而c组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从而确定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组。这是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要比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再背诵原因要更深刻、更直观得多。再例如: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教学中,又设计了如下的学生实验:a、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b、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自己可以直接观察到a、组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了;b组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c组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根据这些现象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补充、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三条重要化学性质并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如此获得的知识直观易懂而且不易遗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变教师的演示试验为学生实验,教师作为指导者,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演示同学的错误。由于演示者变了,学生的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自己发现的错误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印象深刻,课堂效果极为明显。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使用起来机动灵活,并能够根据需要反复呈现学习材料,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一节时,我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水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放录像,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游览码头、港口了解航运。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其事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水的分布、用途、污染及防治。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我把煤的干馏及综合利用通过图片和录像向学生展示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归纳。
对于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多媒体CAI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例如:“如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三个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水分子。通过计算机的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粒子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Flash动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因而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及时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加强直观教学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应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得到检验、巩固和发展。实践应用是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的好方式。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律时,要充分地联系已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在讲授基础理论时,还要有意识的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习稀溶液的性质后,学生就应该能用这个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为什么煮沸的汤比开水要烫?冬天要向车的水箱中加入一些乙二醇的物质?在高山上如何煮熟鸡蛋?为什么积雪上撒一些盐雪会融化的快一些?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更好的理解溶液的性质,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的方向性。再如,在学习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时,引导学生联想家里的镰刀、菜刀、茶缸,自行车的链条,学校的铁栏杆各是怎样防锈的。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物件说起,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说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好多方法。老师稍微归纳总结一下,就得出了防止铁生锈的一般措施。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反过来指导生活。
六、利用同类知识对比,深化直观效果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有意识记的方法。如列表对比、绘关系图等。可以使原本孤立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某种共性而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氧气不易溶于水时,书上说,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有的同学对不易溶解的范畴就容易迷惑。现行教材又不深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此时,若给出一个对比的对象就可以使问题直观化。例如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可以溶解700L氯化氢气体。1L水中大约可溶解46L二氧化硫。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就能明白,原来氧气真的不易溶于水。
化学教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动态的特殊认识过程。怎样使这一过程呈现最优化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也是我们化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35-146).
[2]杨先昌.中学化学教学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17-122).
关键词化学教学 直观教学 图表 多媒体 试验 同类知识
一、适时展示实物或模型
实物标本或模型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的直观手段。由实物所得到的感性知识能够直接联系实际事物,因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定向作用”也比较好。例如:在学习第五章中几种常见的矿石时,就可以向同学展示几种矿石标本,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感知知识与实物的联系。而在介绍工业炼铁时,就可以象大家展示炼铁高炉的模型。在介绍分子结构时就可以出示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通过这些实物获得的知识比任何的比喻和说教都直观、有效。
二、充分利用图表和板画加强直观性
挂图和板画是实物的形象描摹(常用的挂图有化学试验图)有时为了提供感性材料,巧妙利用一下相关的图表和板画也是必要的。例如:在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就可以利用化学试验图。在介绍工业炼铁时也可以利用化学工业生产图,在介绍氢气、氧气、碳元素、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时则可以充分利用物质相互关系图,从而使大型的、抽象的事物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能按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讨论。而在学习常见的元素时,就必须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时就必须出示物质溶解性数据表。
从表上不难看出在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性大小,要比直接告知哪种物质溶解性大哪种物质溶解性小直观、有效的多。这样,相当于用事实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学生一目了然。
三、合理利用相关试验增强直观效果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试验教学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设置、呈现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它形象、真实因而更直观有效。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所以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与盐酸,b、大理石与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发现:a组反应速度适中,b组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了,而c组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控制。从而确定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组。这是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要比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再背诵原因要更深刻、更直观得多。再例如: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教学中,又设计了如下的学生实验:a、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b、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自己可以直接观察到a、组中燃着的木条熄灭了;b组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c组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根据这些现象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补充、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三条重要化学性质并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如此获得的知识直观易懂而且不易遗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变教师的演示试验为学生实验,教师作为指导者,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演示同学的错误。由于演示者变了,学生的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自己发现的错误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印象深刻,课堂效果极为明显。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使用起来机动灵活,并能够根据需要反复呈现学习材料,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一节时,我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水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放录像,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游览码头、港口了解航运。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其事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水的分布、用途、污染及防治。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我把煤的干馏及综合利用通过图片和录像向学生展示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归纳。
对于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多媒体CAI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例如:“如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三个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水分子。通过计算机的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粒子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Flash动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因而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及时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加强直观教学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应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得到检验、巩固和发展。实践应用是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的好方式。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律时,要充分地联系已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在讲授基础理论时,还要有意识的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学习稀溶液的性质后,学生就应该能用这个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为什么煮沸的汤比开水要烫?冬天要向车的水箱中加入一些乙二醇的物质?在高山上如何煮熟鸡蛋?为什么积雪上撒一些盐雪会融化的快一些?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更好的理解溶液的性质,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的方向性。再如,在学习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时,引导学生联想家里的镰刀、菜刀、茶缸,自行车的链条,学校的铁栏杆各是怎样防锈的。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物件说起,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说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好多方法。老师稍微归纳总结一下,就得出了防止铁生锈的一般措施。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反过来指导生活。
六、利用同类知识对比,深化直观效果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有意识记的方法。如列表对比、绘关系图等。可以使原本孤立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某种共性而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氧气不易溶于水时,书上说,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有的同学对不易溶解的范畴就容易迷惑。现行教材又不深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此时,若给出一个对比的对象就可以使问题直观化。例如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可以溶解700L氯化氢气体。1L水中大约可溶解46L二氧化硫。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就能明白,原来氧气真的不易溶于水。
化学教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动态的特殊认识过程。怎样使这一过程呈现最优化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也是我们化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35-146).
[2]杨先昌.中学化学教学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