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和确立。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正式成为我国民主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协商 民主 举
民主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现已成为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普遍形式,其中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为两种主要代表形式。选举民主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核心,通过记名投票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达到个人权利的实现。到了现代,选举民主也出现了很多缺陷。很大一个表现是普通公民除了参与投票外,很少能参与政治决策,这就使选举民主很容易变成代表一小撮人利益的精英政治。同时随着金钱与政治联系的日益紧密,金钱在选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易引出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金钱政治的出现让选举民主的公信力在下降。选举民主与选民素质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选民都能做到理性、公正、严肃地投票,往往都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内在政治素质的制约,从而影响投票的科学性。基于以上选举民主的局限性,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协商民主思想得到复兴和发展,其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强调的是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协商民主不同于选举民主少数利益得不到体现,协商民主在以少数意见得到尊重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能有效弥补选举民主的缺点和不足,但协商民主并不是对选举民主的否定和替代,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并行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因为没有公民的有效充分协商,选举民主结果的科学性就令人怀疑,而没有选举民主,不能把多数人达成的共识付诸实施,协商民主也就成为空谈。
协商民主主要由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规则、协商平台等几个要素构成,他们是协商民主发展中必备的因素
一、协商主体
指协商民主的实际参加者。任何协商对话、讨论都应该有相应的活动主体参与,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和政党等都是协商民主的基本参与主体。协商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和不同才能展开协商对话,因此多元性是协商民主的动力。中国具备多元性的社会现实。首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追求呈现出多元的取向,不同利益的要求导致社会分歧也逐渐扩大。协商民主无疑是容纳各方意见,协调多方利益的有效平台。中国协商民主其主体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以及各方面人士,借助协商民主这个平台广开言路、 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二、协商内容
即协商什么。我国协商内容主要包括,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其部署与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与审议,国家财政预算的制定与执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统筹,法律草案的起草与修正,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与任命,及其外交事务和一切关系国家、党和人民群众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协商民主渗透到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和社会民主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三、协商规则
协商民主包括协商议题的范围、协商主体的选择、协商方式的确定、协商结果的落实等多方面。要保证协商民主健康有序运行,就需要有相应的规则进行规范。在协商前对协商的议题、程序、方式都全面把握,其中一个主要的规则就是程序的公开性,协商民主的过程、程序、结果都应该是公开的,首先体现在协商过程是公开的,整个程序是公众知悉的,协商民主的每个程序从会前发出通知准备,到会中协商的具体内容,到会后的协商结果都向公众公开。其次是,协商参与者在讨论和对话过程中公开自己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和偏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再次是立法或政策建议是公开的,公众知道政策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协商程序的公开性使决策的理由更理性,结果更公正,更为群众理解和接受。
四、协商平台
协商民主需要在一定的领域内进行,即在哪里进行协商的问题。协商领域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和基层社会领域层面。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人民政协的协商、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协商、政府的民主决策。其中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最主要实现形式和重要渠道,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开路先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我国最早的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一是主体的广泛性。主体的广泛性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特点之一,协商民主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进行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二是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在爱国、民主两面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最大范围的凝聚起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党派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与此同时政协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具备决定权,所做出的决策在执行上有时就会打折扣,无法体现协商后的真实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以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平台的作用。
随着政府决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现在政府作决策不再是拍脑袋做决策,或凭经验做决策,而是协商做决策。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的形式,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决策协商,是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数量、标准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程序等问题,听证会经常被戏称为“听涨会”。因此要不断完善听证制度,健全立法、决策协商制度,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热情,扩大参与范围,提高公众参与者素质,让听证会更好地起到协商平台的作用。
协商民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地方,随着十八大对协商民主制度的正式提出,协商民主必将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协商 民主 举
民主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现已成为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普遍形式,其中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为两种主要代表形式。选举民主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核心,通过记名投票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达到个人权利的实现。到了现代,选举民主也出现了很多缺陷。很大一个表现是普通公民除了参与投票外,很少能参与政治决策,这就使选举民主很容易变成代表一小撮人利益的精英政治。同时随着金钱与政治联系的日益紧密,金钱在选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易引出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金钱政治的出现让选举民主的公信力在下降。选举民主与选民素质高低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选民都能做到理性、公正、严肃地投票,往往都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内在政治素质的制约,从而影响投票的科学性。基于以上选举民主的局限性,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协商民主思想得到复兴和发展,其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强调的是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协商民主不同于选举民主少数利益得不到体现,协商民主在以少数意见得到尊重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能有效弥补选举民主的缺点和不足,但协商民主并不是对选举民主的否定和替代,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并行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因为没有公民的有效充分协商,选举民主结果的科学性就令人怀疑,而没有选举民主,不能把多数人达成的共识付诸实施,协商民主也就成为空谈。
协商民主主要由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规则、协商平台等几个要素构成,他们是协商民主发展中必备的因素
一、协商主体
指协商民主的实际参加者。任何协商对话、讨论都应该有相应的活动主体参与,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和政党等都是协商民主的基本参与主体。协商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和不同才能展开协商对话,因此多元性是协商民主的动力。中国具备多元性的社会现实。首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追求呈现出多元的取向,不同利益的要求导致社会分歧也逐渐扩大。协商民主无疑是容纳各方意见,协调多方利益的有效平台。中国协商民主其主体涵盖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以及各方面人士,借助协商民主这个平台广开言路、 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最大程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二、协商内容
即协商什么。我国协商内容主要包括,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其部署与实施,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与审议,国家财政预算的制定与执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统筹,法律草案的起草与修正,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与任命,及其外交事务和一切关系国家、党和人民群众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协商民主渗透到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和社会民主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三、协商规则
协商民主包括协商议题的范围、协商主体的选择、协商方式的确定、协商结果的落实等多方面。要保证协商民主健康有序运行,就需要有相应的规则进行规范。在协商前对协商的议题、程序、方式都全面把握,其中一个主要的规则就是程序的公开性,协商民主的过程、程序、结果都应该是公开的,首先体现在协商过程是公开的,整个程序是公众知悉的,协商民主的每个程序从会前发出通知准备,到会中协商的具体内容,到会后的协商结果都向公众公开。其次是,协商参与者在讨论和对话过程中公开自己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和偏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再次是立法或政策建议是公开的,公众知道政策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协商程序的公开性使决策的理由更理性,结果更公正,更为群众理解和接受。
四、协商平台
协商民主需要在一定的领域内进行,即在哪里进行协商的问题。协商领域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和基层社会领域层面。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人民政协的协商、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协商、政府的民主决策。其中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最主要实现形式和重要渠道,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开路先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我国最早的协商民主的实现形式。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一是主体的广泛性。主体的广泛性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特点之一,协商民主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海内外同胞,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进行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二是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政协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在爱国、民主两面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最大范围的凝聚起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党派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与此同时政协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具备决定权,所做出的决策在执行上有时就会打折扣,无法体现协商后的真实效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以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平台的作用。
随着政府决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现在政府作决策不再是拍脑袋做决策,或凭经验做决策,而是协商做决策。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的形式,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决策协商,是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数量、标准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程序等问题,听证会经常被戏称为“听涨会”。因此要不断完善听证制度,健全立法、决策协商制度,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热情,扩大参与范围,提高公众参与者素质,让听证会更好地起到协商平台的作用。
协商民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地方,随着十八大对协商民主制度的正式提出,协商民主必将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