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全国新高考和福建中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给端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化,推动区域教育有所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128-01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全国新高考和福建中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给端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化,推动区域教育有所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主体研究,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驾驭不住课堂纪律。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二、工作策略及措施
(一)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主要措施。
1、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我想要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到:(1)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2)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具体做到:(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要做到分层教案、分层学生、分层导学、分层作业。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规范随堂听课,行政听课周、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随堂听课记载制度”,“随堂听课激励机制”。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也应有优生的辅导。
(4)“主体分层”教学。在充分了解学情和生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备课、授课、知识要求、作业、考试及其评价等进行分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中既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顾及学生个体化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体现“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高效的生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追求。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了解每个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以学定教,量体裁衣,分层推进,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生态课堂。
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以学定教,分层推进,即选择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同层次学生的不足,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编教育管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吴志宏等主编, 2000
关键词: 教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128-01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全国新高考和福建中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给端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化,推动区域教育有所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主体研究,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驾驭不住课堂纪律。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二、工作策略及措施
(一)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主要措施。
1、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我想要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到:(1)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2)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具体做到:(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要做到分层教案、分层学生、分层导学、分层作业。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规范随堂听课,行政听课周、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随堂听课记载制度”,“随堂听课激励机制”。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也应有优生的辅导。
(4)“主体分层”教学。在充分了解学情和生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备课、授课、知识要求、作业、考试及其评价等进行分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学中既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顾及学生个体化特点,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体现“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高效的生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追求。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了解每个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以学定教,量体裁衣,分层推进,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生态课堂。
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以学定教,分层推进,即选择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同层次学生的不足,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编教育管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吴志宏等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