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要求各高校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但是怎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首先需要做好思想创新,才能为民族团结教育打开新的篇章,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就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想法与建议,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00-02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因此,有必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国家教育部提出:各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教育,促进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发展、民族融入。实现民族和谐发展,现已成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政策方针。
一、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模糊
现阶段,各高校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视为少数民族院校学生教育,而忽视了普通院校学生民族教育。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院校过于强调教育者自身教育,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教育,教育目标针对性模糊。
2.教育理念模糊
各高校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是什么?想要实现怎样的效果?一些高校教育中对教育理念、目的等缺少明确。片面的认为:民族团结教育要求学生民族团结,和谐共处。显然,这种认识是不具体的,未从国家大局考虑民族团结教育理念,进而造成教育结果不尽人意,缺少理念目的的明确。
3.教育形式化
当前,多数院校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主要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口头教育、引导,缺少完善的教育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创新,未深入学生心中,使得教育形式化。
4.教育内容模糊
从广义上而言,民族团结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其中包含内容诸多。在该方面我国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民族教育未进行详细规定,只是要求相关民族学校安排《民族理论教育》课程。而普通高校在该方面教育内容上,并没有具体的指出哪些内容是有效的。因此,在高校民族教育中只是广泛的进行民族教育宣传,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详细的指出。
二、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方法
针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笔者建议:从根本问题入手,从方式方法、思想理念入手、统筹规划,展开创新型民族团结教育,使得民族团结意识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相关民族团结教育方法。
1.实现思维目标的创新
针对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片面问题。国家教育部门与民族委员会要求:民族团结教育针对的是所有对学生,并非是少数民族院校学生。另一方面,不仅需要对全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各院校教师也要提升民族团结意识。并且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对学生民族意识相对于汉族学生更强,反而是汉族学生民族意识较弱,导致汉族学生未将民族团结放在重要地位,甚至做出违背团结行为。因此,基于这一问题下,需要对全部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从思想意识引导入手,实现目标创新,同时教师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
2.实现思维方向的创新
思维方向的创新是多样化的,分为客观与微观。笔者所说的思维方向创新是教育在思维导向上要具有中华民族特点与目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进行民族教育。另一层面指的是:不同民族学生,在教育要求与导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在汉族学生教育过程中,其导向为: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懂得尊重、理解民族文化等,深化民族平等理念;在少数民族教育時,主要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其他民族,注重民族团结,进而共同为和谐发展而努力。并且在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族团结方向创新上,以反民族分裂教育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则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但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哪一民族,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学生,各高校都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国家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团结发展,才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3.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
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意识、观念形成,有着自己的观点与意识。这时,如果各校将其强加在学生思想意识或是采取灌输式方式,对学生思维意识引导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对此,各高校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方法,从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新形式入手,继而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各院校可以通过电影、网络多媒体、广播等方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也可以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文艺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意识的激发、创新,使之能够充分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体现在实践行为中,并非停留于口头形式,继而从思想上改变。
三、结语
综合分析,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民族思想意识、思想理念树立具有重要作用。但各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还需要从根本问题入手。对此,笔者分别从: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起到帮助性作用,进而更好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现民族大融合、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乌云.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以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学周刊,2015(07).
[2]娄刚.和谐社会视域下创新西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3).
[3]娄刚.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关系探析——以贵州为例[J].才智,2015(08).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200-02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因此,有必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国家教育部提出:各高校教育中融入民族教育,促进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注重民族发展、民族融入。实现民族和谐发展,现已成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政策方针。
一、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模糊
现阶段,各高校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视为少数民族院校学生教育,而忽视了普通院校学生民族教育。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院校过于强调教育者自身教育,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教育,教育目标针对性模糊。
2.教育理念模糊
各高校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理念是什么?想要实现怎样的效果?一些高校教育中对教育理念、目的等缺少明确。片面的认为:民族团结教育要求学生民族团结,和谐共处。显然,这种认识是不具体的,未从国家大局考虑民族团结教育理念,进而造成教育结果不尽人意,缺少理念目的的明确。
3.教育形式化
当前,多数院校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主要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口头教育、引导,缺少完善的教育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创新,未深入学生心中,使得教育形式化。
4.教育内容模糊
从广义上而言,民族团结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概念,其中包含内容诸多。在该方面我国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民族教育未进行详细规定,只是要求相关民族学校安排《民族理论教育》课程。而普通高校在该方面教育内容上,并没有具体的指出哪些内容是有效的。因此,在高校民族教育中只是广泛的进行民族教育宣传,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详细的指出。
二、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方法
针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笔者建议:从根本问题入手,从方式方法、思想理念入手、统筹规划,展开创新型民族团结教育,使得民族团结意识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相关民族团结教育方法。
1.实现思维目标的创新
针对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片面问题。国家教育部门与民族委员会要求:民族团结教育针对的是所有对学生,并非是少数民族院校学生。另一方面,不仅需要对全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各院校教师也要提升民族团结意识。并且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对学生民族意识相对于汉族学生更强,反而是汉族学生民族意识较弱,导致汉族学生未将民族团结放在重要地位,甚至做出违背团结行为。因此,基于这一问题下,需要对全部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从思想意识引导入手,实现目标创新,同时教师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
2.实现思维方向的创新
思维方向的创新是多样化的,分为客观与微观。笔者所说的思维方向创新是教育在思维导向上要具有中华民族特点与目的,并非只是单纯的进行民族教育。另一层面指的是:不同民族学生,在教育要求与导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在汉族学生教育过程中,其导向为: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懂得尊重、理解民族文化等,深化民族平等理念;在少数民族教育時,主要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其他民族,注重民族团结,进而共同为和谐发展而努力。并且在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族团结方向创新上,以反民族分裂教育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则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但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哪一民族,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学生,各高校都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国家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团结发展,才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3.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
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意识、观念形成,有着自己的观点与意识。这时,如果各校将其强加在学生思想意识或是采取灌输式方式,对学生思维意识引导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反而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对此,各高校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方法,从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新形式入手,继而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各院校可以通过电影、网络多媒体、广播等方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也可以开展有关民族团结文艺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意识的激发、创新,使之能够充分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体现在实践行为中,并非停留于口头形式,继而从思想上改变。
三、结语
综合分析,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民族思想意识、思想理念树立具有重要作用。但各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还需要从根本问题入手。对此,笔者分别从: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思维创新起到帮助性作用,进而更好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现民族大融合、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乌云.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以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学周刊,2015(07).
[2]娄刚.和谐社会视域下创新西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3).
[3]娄刚.和谐社会建设与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关系探析——以贵州为例[J].才智,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