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爱上你,在田野 一身的凸瘤丑陋 像一块铁压住大地的一角 用内心的光 照亮自己,缓缓地爬 我蹲下来 用疼爱的眼光看着它 与我的命多么相同 忍受那么多白眼 还默默付出内心的爱 吞下寂寞和无奈 道不尽冷冷世俗的歧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上你,在田野
一身的凸瘤丑陋
像一块铁压住大地的一角
用内心的光
照亮自己,缓缓地爬
我蹲下来
用疼爱的眼光看着它
与我的命多么相同
忍受那么多白眼
还默默付出内心的爱
吞下寂寞和无奈
道不尽冷冷世俗的歧视
其他文献
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邻居的老妈给我送来她自家泡发的绿豆芽,一位女友又给我送来她自家园子种的玉米,是秋天时候速冻的。这一个春风吹拂的早晨,我吃着香甜的玉米,吃着春韭炒豆芽,心情倍爽。生活在这扰攘喧嚣的尘世,有人惦记有人爱,怎么能不开心呢? 想想自己这大半生送出去的东西有很多,因为送的时候并没有想得到回报,也就不以为然。觉得送人玫瑰的事,香在自己手上。并没有刻意想得到什么。但是若干年以后,我还是经常
身在北方,闲居乡村,遇雨遇雪,相思无限,诗意缠绵,这时候要是能有一杯酒,一盏茶,一知己,该是此生赏心乐事了吧? 命理学上说,我是好饮酒癖,嗜酒如命,大意就是我天生就是一个酒徒。为此我也曾细细考量过: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喝醉过。但是那都是因为我有一个善饮的朋友。她是最喜喝酒的。她一生努力奋发,只是遇人不淑,终成憾事。她走的是仕途经济,很多事都是在酒桌上促成,或者说很多事都要通过酒来解决来定夺。所以她善
摘要 提到美籍华人作家夏志清,映入人们头脑中的首先是由于他的推崇与赞赏,使得被历史掩埋、被社会冷淡甚至遗忘的四位重要作家: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以及沈从文得以价值发现,又重新掀起了对这四位大家的重视与研究。其次,直至今日仍引起很大争议的便是夏志清对于鲁迅的认识,即他将鲁迅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神坛上拉下,以海外学者的视角刻意泯灭其神圣性,对于始终将鲁迅视为现代文学之父而予以过分赞誉的国人来说不能不为当头
那年冬天 雪特别大 他的泪落在雪地上 融化了整个冬天 却没能融化我的心 他因为去车站送我,而我急匆匆赶去检票口,没有回头和他说再见,他泪洒黄昏。他在信中说:你是那么绝情,甚至不能够回头看我一眼,你可知道,你一走我的心也跟着去了……他终于忍不住相思之苦,前来寻我。在呼啸的北风中,他走进我居住的小村子,第一个碰到的人竟然是我的父亲,所以当父亲领着他走进院子,我万分诧异。 他是因为看了我写的
一 寓言创作可不是个轻巧活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崔慕良(笔名老莫)先生自述:“学写过小说,学写过杂文,相比之下,寓言虽短,写起来并不易,有时为一二百字,苦思几月难成。”老莫写寓言,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他的寓言作品有十多篇发表在人民日报漫画刊《讽刺与幽默》上;结集出版了《寓言百则》;近日又有五篇作品入选《生命的真理》一书。《生命的真理》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为全面、集中地展示我
摘要 新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与传统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区别之一就是新历史小说重新发现了个人。本文通过分析新历史小说中传统英雄消解和民间形象突显两大特征,探讨了欲望、恶以及真实的生命体验对于个人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 个人 人物内涵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朝向历史的文学现象,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1989-1992年这段时期,最值得文学史记忆
摘要 爱情之于女人,好比鱼儿和水,王安忆作为一个深谙女性心理的作家,自然是明白爱情与女人之间剥不离剪不断的缕缕关系。相比较在《雨,沙沙沙》和《流逝》中对女性觉醒意识的强化描写,《长恨歌》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则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王安忆用一支伸到上海弄堂深处的笔,在诸多的少奶奶、名媛、上海卡门等上海女人形象中树立了一个特殊的王琦瑶形象。当我们在心田品一品王琦瑶的爱情观,不觉就咀嚼出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爱
摘要 大家所熟悉的现代小说《围城》是中国著名小说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其现今人生态度、万事之间的关系为特点,备受大家的喜爱。特别是这部小说的主体所揭示出的人生愿望更是成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反思的出发点。小说主要从婚姻生活开始写起,小到日常起居大到无法回避的家庭问题,为我们诠释出了“围墙”的寓意。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小说的分析与论证来对《围墙》这部小说的主题内涵以及其审美意象进行问题,从而以包孕时空的现实
摘要 余华创作的《第七天》又重新回到了死亡的主题上,此部小说是以“寻找”为叙事主体,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主人翁杨飞的亡灵在阴阳界穿梭的故事,作者通过死亡来反映社会现实中的各种混乱伦理秩序,揭示出被诡异逻辑掩盖的荒诞生存,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带来各种隐含的精神疾病,更是用来传达作者对于诗性正义吁求和召唤的一种手段,并通过亡灵在阴阳间的游荡,从精神层面展开了从现实到诗意的递进式描写以及作者创作的审美风格
摘要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是以二战为背景,以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九岁的儿子布鲁诺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视角,编织了隐含作者与理想读者,不同民族、成人与儿童、不同阶层等之间的“对话”,对人类看似理性的“非理性”行为进行质疑,谱写了一曲个人悲剧、家庭悲剧、民族悲剧和人类悲剧。 关键词:儿童视角 对话 悲剧 一 引言 约翰·伯恩(John Boyne,1971-)是爱尔兰新锐作家,《穿条纹衣服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