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的源与流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两型社会呼唤全新的生态体育观念的诞生。生态体育的概念经历了原生态、浅层生态、深层生态等几个层面的演变;生态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纯粹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到关注人文环境的保育再到注重体育内部的平衡等几个阶段。
  关键词:生态体育 源 流
   一、前言
  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以大量的事实第一次就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卡逊的这部书拉开了“生态学时代”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生态运动的实践,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绿色生态意识已经成为全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运动的理念已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缘于生态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在生态运动进程中,人们从体育与自然环境、体育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关系中反思现代体育,逐步形成了生态体育思想。
  二、生态体育的概念源流
  1.浅层生态体育观。生态体育相关概念发轫于1994年,我国学者谢香道提出[1]:在竞技体育主流之外,“潜藏着生态化体育浪潮的涌动”;“所谓生态化体育是指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适量、不拘形式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活动,它没有固定的规则、程序,不需标准场地,不以计时或计分为衡量成绩的依据,而是为了自我体能和意志的完善,为了自我超越,在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的前提下,寻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并锻炼胆略品格,陶冶情操,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许传宝[2]认为,“生态体育”是指人们借助各种自然环境,不拘形式地进行休闲锻炼的体育活动。胡小明[3]认为“生态体育”就是以自然的活动方式,在自然环境下,按照生物发育的规律来开展的一些身体活动。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亲近自然、贴近自然,重视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价值。这些界定只将生态体育的概念局限于自然生态,重视体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强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有学者称其为“浅层生态”体育观。浅层生态体育观以一般生态科学为理论基础,探索体育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有机联系。
  2.原生态体育观。“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原生态体育是指一种保留初始状态的、质朴的、更贴近生产生活源头的体育文化发展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原生态体育与人类社会和民族历史的发展形态、发展状况、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4]
  原生态体育携带着古老传统文化的基因,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较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更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原汁原味是其最大的文化内涵,不改变或少加工是其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原生态体育文化一般都有一套古老的、严肃的民俗仪规和不便被打破的禁忌程序,这种仪规和程序往往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得到社会和族群的认同和许可,并具有独特而神秘的文化色彩。就其参与主体来说,创作、表演、传承的主体是普普通通的民众,而非专业人士,他们均来自乡间村落。就其内容来说,主要表现和反映的是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是人们劳作与生活动作的模仿和再现,从中可以找到人们真实生活的影子。原生态体育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就是在存在方式上与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交融和共生,体现着竞技、舞蹈、艺术、音乐等的完美结合。
  3.深层生态体育观。乍看起来,“生态”和“体育”这两个概念不可能相融,一个要寻求和保持“最本原”的简单性,另一个则在不断地“设计”中走向“人为”和“人创”的复杂性。而实际上,它们完全不必矛盾,甚或走向对立。虽然简单性和复杂性问题,现代人更偏爱于复杂性和倾向于着重研究复杂性问题,但是人的思维也应当向简单性方向思考,正如研究社会历史,一方面要向古代求取,另一方面则要向未来探索。
  鉴于此,学者们对生态体育进行了发掘,从更深、更全的层面对生态体育的概念加以界定。
  “深层生态体育观是一种对待自然、体育和人的新观念。在外部,它关注体育现象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建立‘生存于自然中的体育’为基本目的;在内部,它注重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体育与体育实践主体之间应确立一种和谐的价值取向,追求体育与人之间的终极关怀。这就将体育、自然生态和人整合成相互依存的整体。”[5]深层生态体育观不但吸收了浅层生态体育中关于体育与自然之间有机联系的主张,因其更强调体育的社会和人文生态,成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范式。
  三、生态体育的发展源流
  1.现代奥运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怀凸显了生态体育的地位。1972年,美国的丹佛市迫于当地生态组织的压力,拱手让出举办第12届冬奥会的权利;迫于同样的原因,1974年加拿大的温哥华市也撤回其举办第13届冬奥会的申请。至此以后,奥林匹克运动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注视到了体育运动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在国际体育界率先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组委会使用临时建筑来减少对环境影响,对永久性的设施则以长期使用的理念进行设计;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其市区烟尘对参赛者健康的影响引起国际奥委会的高度关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组委会通过专门的设置管理计划,缓和了当地印地安人对冬奥会影响环境问题的质疑和抗议;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发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明确指出:体育运动要“确信保持和发展人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力量能在本国和国际范围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因为“体育运动并不局限于人体的幸福和健康,它还有助于人充分、平衡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异化呼唤生态体育对人文环境的保育。现代体育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等社会人文环境的变迁,获得了巨大进步和繁荣。但是,现代体育也存在着过度的畸形消费、体育暴力行为、假体育、体育腐败、滥用违禁药物、妇女歧视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以及过度的职业化、商业化、体育文化“物种”多样性逐渐丧失、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远远滞后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现象中人的异化、不规范的体育产业等隐忧,严重破坏了体育社会环境的生态平衡,制约了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使体育的人文精神受到挑战。在广泛开展的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精神在其恢复之初就得到了确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文精神曾得到很好的发扬,但遗憾的是它也曾屡遭忽视,尤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度注重体育的生物功能而忽略了人的精神及身心和谐发展,破坏了体育的公平公正精神,破坏了人与人、人(运动员)与自身的和谐,使奥林匹克离崇高的人文理想越来越远。国际奥委会和其他体育组织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2008年北京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回归文化本原,并与社会人文环境的保育紧密结合。
  3.体育的健康发展要求三大体育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生态体育的社会学属性也必然体现在体育过程各个方面的动态平衡中。和平、发展的当今社会是实现生态体育的最好时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要平衡发展,不能偏废,这是体育体系内部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如此,人类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但在不同时期,三大体育的侧重点应灵活善变,因需发展。我国学者郝勤等也指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政府也势必会从奥运战略转向群众体育,体育人群能消费得起的廉价体育将更加普及,中国传统体育的消费特征将进一步融进当代大众体育的需求当中,中国传统的体育的价值走向将进一步回归民间和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谢香道.现代体育生态化走向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44-146.
  [2]许传宝.体育生态学——生态体育的理论基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87-89.
  [3]胡小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2005-09-24(8).
  [4]李延超,虞重干,杨斌.论原生态体育的内涵——以苗族村寨体育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1-2.
  [5]周志俊,何亮.深层生态体育观的哲学思辨[J].体育学刊,2009,16(4):17.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体育构架》(10QN53)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教师一起共同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合作探究;课堂教学;增添生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16-02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只要我们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就会富有伟大的创造力。  关键词:学生 自由 探索改革  放下手中拿着的《美国人的教子智慧》,回忆起我所接受的传统家庭及学校教育模式,情不自禁地开始再次重新审视现代教育。为什么在学校被同学嗤之以鼻、被老师看作顽劣的孩子到了美国却成了“神童”?为什么在美国留学的天文学博士奇怪地感慨到:“要是凭课堂上的
期刊
摘要:历史是逝去久远的事件,这就注定了它与时代的脱节,而当今的中学生又都是“90后”,那些“尘封的记忆”与他们太遥远,当时的观念、思维、做法他们没有感觉,就连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走进新时代》都不能使其为之震撼、激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历史更近距离地走进学生。  关键词:历史 近距离 学生  本案例是我准备的一节本组教师的评析课,课下让学生搜集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期刊
摘要:课堂即时评价是师生对课堂中学习态度、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的即兴点评。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要以“促发展”的目标,以“懂知识、懂学生”为基础,赋予评价以人文关怀,增强评价的数学味儿,准确把握评价时机,鼓励实施多元评价,让即时评价充满生命的张力。  关键词:即时评价;思考实践;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本文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并在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开展创造性活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 实践 创造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年的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值得回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学习力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辅导员要以学生的兴趣、发展等内在诉求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创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强化激励评估机制,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展自我教育或团体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实现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 学习力 培养  高校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与培养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习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学习过程中主动
期刊
摘要:良好的班风,对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巨大的教育作用。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风,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 班风 班级管理  曼德拉曾经说过:“赞赏是构成自信的重要元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爱美之心,人人皆之。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一句通俗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日交流不断扩大。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素质,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如何打破传统,革新教学模式以及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的自我培养等方面对国际化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创新型 日语人才 培养模式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跟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精通两国语言,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开展研究型教学问题逐日关注,呈现出一些值得透视的研究新动向,主要是:研究型教学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研究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提升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师素养、构建研究型教学评价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一、研
期刊
摘要:自2008年开始,公安部在全国推行了人民警察招录体制改革,即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和未满25周岁的退伍军人中招收人民警察,并在全国公安院校进行两年培训的试点。这种改革,给公安院校在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来搞好课程教学,尤其是刑事法学课程的教学,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体质改革 教学模式 公安刑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等11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