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经常说:“倘若剽窃一本书,人们会谴责你为文抄公;然而倘若你剽窃十本书,人们会认为你是学者;倘若你剽窃三十本书,则是位杰出的学者。”
  人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书是不朽的。我小时候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本书,而不是成为作家。人可以像蚂蚁那样被杀死,作家也不难被杀死,但是书呢,不管你怎样试图对其进行系统的灭绝,也总会有一两本书伺机生存下来,继续在雷克雅内斯半岛、巴利亚多利德或者温哥华等地,在某个鲜有人问津的图书馆的某个角落享受上架待遇。



  犹太家庭向来如此,他们相信教育是在为未来投资,是任何人都无法从你孩子那里夺走的东西,即便——但愿不会这样——有战争,有另一场革命,有另一场移民浪潮,有更多的歧视法律,你也能迅速地卷起文凭,藏到衣服夹缝里,逃向允许犹太人生活的任何地方。
  爱并非你所能选择。你抓住了爱,像患上疾病;你陷入爱,像陷于一场灾难。
  所有坚硬冰冷的东西都会永远坚硬冰冷下去,而所有柔软温暖的东西只有眼下才会柔软温暖。
  妈妈教导我,真正的国王和贵族实际上蔑视自己的称谓。他们深深懂得,真正的高贵包含着对最卑微民众的谦卑,像个普通人一样。
  有许多女人对专横跋扈的男人感兴趣,犹如飞蛾扑火;也有一些女人,她们需要的不是英雄,甚至不需要性格暴躁的恋人,而是需要一个朋友。你长大后要记住:远离酷爱暴戾人士的女人,努力寻找把男人当作朋友的人,她们需要朋友不是因为自己觉得空虚,而是愿意让自己充实。记住,女人和男人之间的友谊比爱情更为宝贵珍奇。与友情相比,爱情确实相当粗俗,甚至拙劣。友情也包括适度的感受、关心体贴、慷慨大方,以及精心调试出的适度。
  (維 以摘自译林出版社《爱与黑暗的故事》一书,123RF供图)
其他文献
大多數人一生操劳只是为了让儿孙能有吃有住,而这些儿孙长大进入社会后,也都一个个“子承父业”,重演历史。  那些为社会而活、为社会工作的人,自然要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就不指望社会认可,也不受其影响。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在乎张三李四,他凭什么要在乎这些人对他怎么看?
期刊
亲爱的花生:  当你能读懂妈妈写给你的这封信时,我想也应该是可以带你去看爸爸的时候了。你现在肯定已经变成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了,爸爸见到你一定会很开心、很欣慰。你应该不会再相信爸爸去忽忽星球这样的话了,对吧?可是在你两岁时,这是妈妈能想到最好的爸爸不能陪伴在你身边的理由了。  不知道爸爸陪伴你的短暂时光,你能留下的记忆有多少,可无论多少,希望你别责怪和忘记爸爸。他最喜欢把你抱起来举得高高的,因为你会
期刊
我很喜欢已故日本演员高仓健先生。前几天,我在电视上还看见他的专题报道,再一次觉得,我真的很喜歡他。大约十年前,高仓健先生出版了散文集《好想被你称赞》,我也非常喜欢他的文章。  “好想被你称赞”这句话,道尽了高仓健先生的人生态度。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是我会什么、想成为什么,而是因为想要被人称赞“你做得很好哦”“你很努力哦”,所以才认真当演员——他这样写道。能够这样坦白,我觉得他真的很棒。  在看高仓
期刊
并不是只有下意识地改变生活环境才称得上明智,改变生活规律也一样。有时,一次无意义的旅行,或只有几公里的位置变化,也能将我们带离生活中业已僵化的,同时又折磨人、令人无法忍受的无奈。一个让人做梦的新房间、几张新面孔、不同的厨房,都能使我们的内心平静或雀跃。  我們就应该如此改变日常生活的节奏,不必很用力,也不必很轻率。当我们感到被困在某种生活状态中时,应该有意识地、自主地做出改变。一个一直固执地坚持清
期刊
20多年来,我接触过不少报刊,近几年又有各种手机杂志、电子书之类,书的形式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琳琅满目。过尽千帆,常陪在我身旁的唯有纸质的《读者》。  《读者》的内容,一直都是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或轻松愉悦,或厚重沧桑。  《读者》与广大读者有缘,与我有缘,也与我的儿子有缘。  2010年暑假,我向8岁的儿子推荐了《读者》,没有想到,他一下就喜欢上了!他接触的第一本《读者》是2010年第14期,他读
期刊
在疾病和哀愁丛生的群山之上,  一只不受羁束的鸟儿永远展翅悬停着,停着,  高高地处在更纯净、更快乐的风中。  从最浓黑的缺憾之云那里,  永远会放射一道完美的光,  闪现天堂的荣耀。  對着潮流的、习俗的争吵,  对着巴别塔般的喧嚣、震耳欲聋的狂欢,  一缕清音,依稀可辨,安抚着每一个间歇,  那是最终的合唱,来自某个遥远的海岸。  啊,蒙福的眼睛、幸运的心,  能看见、能认识宏伟的迷宫中  一
期刊
惯于“自省”的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在笔记中写道:“有一天,蒙田在巴勒杜克看到一幅勒内的自画像,便自问:‘既然他可以用蜡笔为自己画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鹅毛笔来写写自己呢?’”当然,这只是伍尔夫想象的蒙田写随笔前的情景。  多年前,我的床头也放着一本《蒙田随笔》,节选本,不厚。后来才知道,全套的《蒙田随笔》有3卷,80来万字。印象中,16世纪的法国人文味很浓,所以,蒙田干了一件忒朴实的事儿:写自己的生活
期刊
卖葵花时,我们会留下一部分,送到榨油厂榨油。榨出来的油一部分在店里出售,一部分自己吃,够吃一年的。榨油剩下的油渣也是好东西,哪怕已经被碾尽精华,鸡和兔子仍然像强盗一样挤头猛抢。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赞美土地的力量。  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  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
期刊
为历任总统画像是美国的一项传统,但不是所有总统都喜欢自己的肖像。这些虚实结合、内涵丰富的画作,更多地反映了创作者乃至外部世界对白宫主人的职业生涯及个人品行的观感,和总统们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存在着微妙的出入。最基本的要求是“接地气”  为杰出人物画像的传统起源于欧洲。欧洲移民在北美独立建国后,这一传统也在美国得到发扬。自从1789年乔治·华盛顿入主白宫,总统成了最受美国人关注的公众人物。由此,在摄
期刊
真是的,何苦回来!  他能死里逃生,该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奇迹,纯属意外。他的家人们都被龙卷风卷走了。幸亏有远方的亲戚把他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抚养他长大。他们告诉他一些双亲的故事,拿一些古怪的照片给他看。其中有几张只照屋子。这栋房子居然是唯一存留下來的,真像是个大讽刺。为什么要回到这个满是灰尘的地方?  不过他终于还是回到了这里。走进空无一物的房间,轻轻地踮起脚尖,自己的呼吸声使他心虚。在这个房间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