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未来。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优质资源逐步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际之间发展还不够均衡,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办园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和谐,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开创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高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事业发展始终伴随着质量,而且事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水平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学前教育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呢?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2.谈话能力。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方式,也是通过语言及相关的信息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谈话需要看清情景及问题,谈话重在了解、启发而不是说教的训诫。教师每天都应有与幼儿谈话的时间,可以是集体谈话,也可以是个别谈话。谈话是教师与幼儿的心灵沟通,有效谈话的境界是愉快和有效的。谈话是幼儿向教师展现自己认识和见解的过程,谈话是展现幼儿内心的兴趣和倾向的过程。
3.课程设计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是指活动设计能力、主题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买来的教材,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的完善性设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点不是自己准备教什么,而是准备让幼儿做什么和想什么。课程设计过程,也期待结果,设计者必须有目标意识,这也是专业幼教工作者区别于其他人员的核心标志。
4.活动组织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的核心是将幼儿引导到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和有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活动中去,让幼儿积极地投入运动、研究、交往及表达等活动中去。活动组织能力不同于讲解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
二、创设更适合幼儿成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质量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结构合理的课程不是定向化的,也不是特色化的,更不是小学化的。有的幼儿园太在意追求特色,甚至是先确定一个特色然后去追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幼儿园的特色不是标榜的,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兒在行动中学习。
幼儿园课程,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课程就是故事,就是做幼儿力所能及的、能感受挑战、能感受到趣味的、有思维参与的事。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地促发幼儿的兴趣,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发生的行动中去。
三、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作为幼儿成长中第一个接触场所,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学校园地和认识社会的起点,是影响幼儿认知度的关键所在,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重视挖掘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家庭,加强幼儿学习的能力,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首先,作为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主动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课程的理念,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方法,这样,家长就会与教师一道,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和教师共同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课程,并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这样,不仅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加强了对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主动参与构建幼儿的教育的课程。
其次,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教学中,家长形成辅导的作用,通过家庭教育,让家长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环境,培养孩子好奇探究、仔细观察从探究能力。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开创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质量提高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事业发展始终伴随着质量,而且事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水平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学前教育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呢?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观察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2.谈话能力。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的方式,也是通过语言及相关的信息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谈话需要看清情景及问题,谈话重在了解、启发而不是说教的训诫。教师每天都应有与幼儿谈话的时间,可以是集体谈话,也可以是个别谈话。谈话是教师与幼儿的心灵沟通,有效谈话的境界是愉快和有效的。谈话是幼儿向教师展现自己认识和见解的过程,谈话是展现幼儿内心的兴趣和倾向的过程。
3.课程设计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是指活动设计能力、主题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只是买来的教材,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的完善性设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点不是自己准备教什么,而是准备让幼儿做什么和想什么。课程设计过程,也期待结果,设计者必须有目标意识,这也是专业幼教工作者区别于其他人员的核心标志。
4.活动组织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的核心是将幼儿引导到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和有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活动中去,让幼儿积极地投入运动、研究、交往及表达等活动中去。活动组织能力不同于讲解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
二、创设更适合幼儿成长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质量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结构合理的课程不是定向化的,也不是特色化的,更不是小学化的。有的幼儿园太在意追求特色,甚至是先确定一个特色然后去追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幼儿园的特色不是标榜的,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兒在行动中学习。
幼儿园课程,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课程就是故事,就是做幼儿力所能及的、能感受挑战、能感受到趣味的、有思维参与的事。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地促发幼儿的兴趣,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发生的行动中去。
三、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作为幼儿成长中第一个接触场所,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学校园地和认识社会的起点,是影响幼儿认知度的关键所在,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重视挖掘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家庭,加强幼儿学习的能力,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首先,作为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主动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课程的理念,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方法,这样,家长就会与教师一道,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和教师共同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课程,并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这样,不仅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加强了对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主动参与构建幼儿的教育的课程。
其次,引导家长挖掘自身潜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教学中,家长形成辅导的作用,通过家庭教育,让家长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环境,培养孩子好奇探究、仔细观察从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