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指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也是历史学科能力的体现。笔者就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归纳罗列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
一、培养兴趣,钟情历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的兴趣是一种持久亢进的动力,只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不妨在这几方面下功夫。首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历史纵横、知识之窗以及课外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上网查查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历史纪录片,听听中央十台《百家讲坛》里的讲座,走出去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古迹。其次,注意历史知识的实用性,我们学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在学习历史时我们遇到一些重难点就会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学习时的兴趣就会提高。再次,注意历史的社会性,历史是前人生产、生活、斗争的再现,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汇集,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社会功能。因此在学习历史时不妨联系一些现实问题,如韩美强欲在黄海联合军演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追踪美国霸权主义历史。
二、夯实基础,掌握要点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但只要我们在平常的历史学习中,按课标和考纲要求吃透教材,抓住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重要的主干知识,尤其是将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不留下知识的疑点和盲点,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应对高考试题的变化。同时,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培养便如建筑空中楼阁,决胜高考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在学习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时,就应抓住并理解教材上讲述的重要知识点,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召开的会议以及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等。因为这些知识点都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干知识,近年来始终处于高考命题范围,常考不衰。
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能力。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如何培养?这就涉及到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教师可有意地引导学生用搜集来的史料印证教材中出现的史学论点,从而培养他们史论结合的的史学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史料自己分析总结得出史学论点的能力。
“历史认识的本质,是认识主体对历史实际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依据特定的目的,通过特定的认识结构和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它是一个“包括信息获取、储存、加工、变换、反馈等众多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思维操作过程”。适时适量地引入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物图片、人物、图表、录音、录像等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史料设置新颖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情境与问题,为学生开启探究之门,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真正利用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以史为鉴”的史学应用能力,“全面实现历史教育功能,使其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巧妙运用历史概念法
不同种类的历史概念有不同的结构,如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典籍著述等等,尽管我们都需要研究它们的外部联系,如产生的各种背景要素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性质、作用及影响,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却相差许多。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种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有关历史人物的概念主要指其经历,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一集团、政党常常经历许多历史事件,因此,应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分开阐述他在不同事件中的作用,或者将其一生分成不同阶段来分别阐述。一般情况下,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例如启蒙思想,是针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天主教会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目的是要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依据是以“天赋人权’’为核心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还包括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思想;解决的方式倾向于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样,历史的概念就形成了。
四、提高能力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比如类比迁移,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性。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同类历史问题,而且有助于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对一些历史事件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我们应该可以基本了解到:要初步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概貌,必须掌握这个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并据此对这个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背景的分析,则一般要从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大环境中去考查,从中认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或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则要从事件主角的阶级属性、事件的任务或目的动机、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去思考。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后,我们才有可能去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最终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
总之,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很多,也无一成不变的方法可循。还需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总结出更多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
一、培养兴趣,钟情历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的兴趣是一种持久亢进的动力,只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不妨在这几方面下功夫。首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历史纵横、知识之窗以及课外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上网查查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历史纪录片,听听中央十台《百家讲坛》里的讲座,走出去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古迹。其次,注意历史知识的实用性,我们学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在学习历史时我们遇到一些重难点就会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学习时的兴趣就会提高。再次,注意历史的社会性,历史是前人生产、生活、斗争的再现,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汇集,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社会功能。因此在学习历史时不妨联系一些现实问题,如韩美强欲在黄海联合军演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追踪美国霸权主义历史。
二、夯实基础,掌握要点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资料浩如烟海,但只要我们在平常的历史学习中,按课标和考纲要求吃透教材,抓住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重要的主干知识,尤其是将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不留下知识的疑点和盲点,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应对高考试题的变化。同时,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培养便如建筑空中楼阁,决胜高考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在学习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时,就应抓住并理解教材上讲述的重要知识点,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召开的会议以及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等。因为这些知识点都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干知识,近年来始终处于高考命题范围,常考不衰。
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能力。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如何培养?这就涉及到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教师可有意地引导学生用搜集来的史料印证教材中出现的史学论点,从而培养他们史论结合的的史学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史料自己分析总结得出史学论点的能力。
“历史认识的本质,是认识主体对历史实际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依据特定的目的,通过特定的认识结构和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它是一个“包括信息获取、储存、加工、变换、反馈等众多环节在内的完整的思维操作过程”。适时适量地引入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物图片、人物、图表、录音、录像等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史料设置新颖的具有思考价值的情境与问题,为学生开启探究之门,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真正利用新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以史为鉴”的史学应用能力,“全面实现历史教育功能,使其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巧妙运用历史概念法
不同种类的历史概念有不同的结构,如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思想文化、典籍著述等等,尽管我们都需要研究它们的外部联系,如产生的各种背景要素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性质、作用及影响,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却相差许多。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种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低潮、胜利或失败等等。有关历史人物的概念主要指其经历,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某一集团、政党常常经历许多历史事件,因此,应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分开阐述他在不同事件中的作用,或者将其一生分成不同阶段来分别阐述。一般情况下,人物概念可包括出生、成长、经历的重大事件、思想主张、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罪行等等。例如启蒙思想,是针对封建专制、等级制、天主教会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目的是要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依据是以“天赋人权’’为核心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还包括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思想;解决的方式倾向于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样,历史的概念就形成了。
四、提高能力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比如类比迁移,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性。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同类历史问题,而且有助于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对一些历史事件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我们应该可以基本了解到:要初步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概貌,必须掌握这个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性质,并据此对这个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背景的分析,则一般要从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方面入手,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大环境中去考查,从中认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或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则要从事件主角的阶级属性、事件的任务或目的动机、事件发生的方式、事件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去思考。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后,我们才有可能去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最终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
总之,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很多,也无一成不变的方法可循。还需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总结出更多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