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为礼仪之邦,可学生的礼仪却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应试教育和家庭生活两方面。礼仪关乎个人修养,关乎国家未来,因此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这一阵地,从文本、活动课和自身言传身教多方面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礼仪。
关键词: 语文课 礼仪教育 言传身教
近几年,韩剧以不可阻挡之势风靡我国。韩剧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长辈转身离开,晚辈躬身相送。我想这背后的鞠躬绝不是为了讨得欢心,而纯粹是自身礼仪的体现。那么,礼仪是什么?严格来说,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可是,在我们学生身上,礼仪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学生礼仪的严重缺失,因此,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课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礼仪的现状及原因
“赵××,把你的书给我用一下吧。”“老师,这道题目我不会,你教我一下。”“把门关上。”乍一听,这些平常生活中经常入耳的话语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这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为什么命令语气偏重,却偏偏没有“请”“谢谢”之类的词呢?不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在学生们的言行中,你不难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遇到来宾不能问好而失礼;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尊重老师;课间休息追逐打闹,放肆喧哗;上下楼梯,挤挤嚷嚷,毫不谦让;与人交往出口成“脏”,不能礼貌待人;有矛盾就动手打架,不能宽容,等等。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应试教育和家庭生活两方面。现在的社会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于重视分数,没有分数一切免谈,有了分数你就是宝。学校招生看的是什么?高考或者中考的升学率。在这种风气下成长的学生,还会把老师、学校的礼仪和感恩放在心上吗?自然那些命令式的口中无“师”的叫嚷声会充斥校园了。
而在家中,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为都是家中的“独苗”,父母对待他们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的任何要求,不少父母是无条件满足。可是,一旦这种爱过了界限就是溺爱了,孩子的心里再也不知道感激父母,认为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而认为是理所当然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养成“以我为中心,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这一观念,成了典型的“我是老大”。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却是空白的。这样的学生来到学校,他眼中还会有老师同学吗?将来走上社会又如何,真是不敢想象。
二、具体做法
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一阵地来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为这才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所在。我们要利用语文课,让学生荒漠的心灵盛开礼仪之花。
(一)充分挖掘课文文本资源
如上所说,语文书中有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结合这样的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礼仪教育资源,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渗透礼仪知识的教育。如从《“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深入挖掘面临危机,我们如何自处;从《往事依依》中探索与老师的相处;从《伟人细胞》中细究邱士力对女生的言行违背了哪些礼仪标准,贾里的绅士风度体现在何处;《本命年的回想》中了解过年的各种习俗,等等。
又如在《梵天寺木塔》中,我们讨论匠师的性格,匠师的无能是公认的,可是在“积极向他人请教”这一点上有了分歧。部分同学认为匠师是“密使其妻”“贻以金钗”,而不是正大光明地请教,算不上“积极”。我借机询问:“如果是你们,你们如何寻找答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我笑着复述了同学们平日的话语,问道:“是这样吗?”这时,同学们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分明看到一些同学惭愧的低下了头。
(二)利用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充分体现。在语文活动课上,我们也可以进行礼仪教育,因为礼仪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各方面内容。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口语交际——劝告》。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有弱点,在平时的交际活动中,学生们往往选择直言法,而这种方法往往是伤人而不自知,根本不能敬人,更不能与交际对象更好的沟通。在设计教案时,我从方法出发,提出了比喻法、激将法、例证法等各种方法,并通过“评价量表”,让学生注意到场合、语气、动作、对象等各方面问题。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社交礼仪。最后为了强化效果,我又上了一节《口语交际——应答》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社交礼仪。课后,有老师在网上评价:这是一节精彩的口语交际课,平实自然,却如春风化雨般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获益匪浅。
当然,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体现“活”。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欲罢不能。在我的课上,同学们可以编排课本剧,可以就一个话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介绍,可以进行演讲、诗歌朗诵、文学常识等竞赛,可以围绕礼仪现象进行一些讨论,等等。可以是竞赛型,也可以是表演型、辩论型等。占稳了这个阵地,学生礼仪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言传身教
提到礼仪当然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如举止、谈吐、着装等,这些是感官直接感知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礼仪不能仅仅是理论上的教授,还应该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应展示良好的礼仪修养,如亲切的笑容,谦让,礼貌道谢,课堂上耐心地启发、生动地表述、真挚地表扬,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近朱者赤”。
荀卿说:“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清代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礼仪无论是对己,还是对国家,都有重大意义,愿背后的鞠躬也能成为流行,愿礼仪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华暖.谈语文活动课的设计,2004-4-10.
[2]金正昆.礼仪金说,2005,8.
关键词: 语文课 礼仪教育 言传身教
近几年,韩剧以不可阻挡之势风靡我国。韩剧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长辈转身离开,晚辈躬身相送。我想这背后的鞠躬绝不是为了讨得欢心,而纯粹是自身礼仪的体现。那么,礼仪是什么?严格来说,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可是,在我们学生身上,礼仪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学生礼仪的严重缺失,因此,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课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礼仪的现状及原因
“赵××,把你的书给我用一下吧。”“老师,这道题目我不会,你教我一下。”“把门关上。”乍一听,这些平常生活中经常入耳的话语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这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为什么命令语气偏重,却偏偏没有“请”“谢谢”之类的词呢?不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在学生们的言行中,你不难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遇到来宾不能问好而失礼;课堂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尊重老师;课间休息追逐打闹,放肆喧哗;上下楼梯,挤挤嚷嚷,毫不谦让;与人交往出口成“脏”,不能礼貌待人;有矛盾就动手打架,不能宽容,等等。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应试教育和家庭生活两方面。现在的社会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于重视分数,没有分数一切免谈,有了分数你就是宝。学校招生看的是什么?高考或者中考的升学率。在这种风气下成长的学生,还会把老师、学校的礼仪和感恩放在心上吗?自然那些命令式的口中无“师”的叫嚷声会充斥校园了。
而在家中,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为都是家中的“独苗”,父母对待他们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的任何要求,不少父母是无条件满足。可是,一旦这种爱过了界限就是溺爱了,孩子的心里再也不知道感激父母,认为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而认为是理所当然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养成“以我为中心,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这一观念,成了典型的“我是老大”。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却是空白的。这样的学生来到学校,他眼中还会有老师同学吗?将来走上社会又如何,真是不敢想象。
二、具体做法
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一阵地来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以为这才是语文课的特殊意义所在。我们要利用语文课,让学生荒漠的心灵盛开礼仪之花。
(一)充分挖掘课文文本资源
如上所说,语文书中有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结合这样的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礼仪教育资源,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渗透礼仪知识的教育。如从《“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深入挖掘面临危机,我们如何自处;从《往事依依》中探索与老师的相处;从《伟人细胞》中细究邱士力对女生的言行违背了哪些礼仪标准,贾里的绅士风度体现在何处;《本命年的回想》中了解过年的各种习俗,等等。
又如在《梵天寺木塔》中,我们讨论匠师的性格,匠师的无能是公认的,可是在“积极向他人请教”这一点上有了分歧。部分同学认为匠师是“密使其妻”“贻以金钗”,而不是正大光明地请教,算不上“积极”。我借机询问:“如果是你们,你们如何寻找答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我笑着复述了同学们平日的话语,问道:“是这样吗?”这时,同学们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分明看到一些同学惭愧的低下了头。
(二)利用语文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充分体现。在语文活动课上,我们也可以进行礼仪教育,因为礼仪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各方面内容。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口语交际——劝告》。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有弱点,在平时的交际活动中,学生们往往选择直言法,而这种方法往往是伤人而不自知,根本不能敬人,更不能与交际对象更好的沟通。在设计教案时,我从方法出发,提出了比喻法、激将法、例证法等各种方法,并通过“评价量表”,让学生注意到场合、语气、动作、对象等各方面问题。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社交礼仪。最后为了强化效果,我又上了一节《口语交际——应答》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社交礼仪。课后,有老师在网上评价:这是一节精彩的口语交际课,平实自然,却如春风化雨般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获益匪浅。
当然,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体现“活”。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欲罢不能。在我的课上,同学们可以编排课本剧,可以就一个话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介绍,可以进行演讲、诗歌朗诵、文学常识等竞赛,可以围绕礼仪现象进行一些讨论,等等。可以是竞赛型,也可以是表演型、辩论型等。占稳了这个阵地,学生礼仪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言传身教
提到礼仪当然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如举止、谈吐、着装等,这些是感官直接感知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礼仪不能仅仅是理论上的教授,还应该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应展示良好的礼仪修养,如亲切的笑容,谦让,礼貌道谢,课堂上耐心地启发、生动地表述、真挚地表扬,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近朱者赤”。
荀卿说:“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清代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礼仪无论是对己,还是对国家,都有重大意义,愿背后的鞠躬也能成为流行,愿礼仪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华暖.谈语文活动课的设计,2004-4-10.
[2]金正昆.礼仪金说,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