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皮书》作为一部相对成功的喜剧片,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三项奖项。它通过对一位白人司机开车载黑人艺术家做巡演这个简短旅途的叙述,深刻的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种族尊严的重视,对人人平等的渴望。本文分别从传统的线性叙事特点,人物关系的构建和变化,以及种族文化的包容和传播三个角度来综合分析这部影片的意义和成功之处。
关键词:线性叙事;人物构建;人文情怀
一、传统线性叙事特点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具有完整性的特点,严格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进行描述,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被明显的划分出来,使得事件清晰故事更加的饱满。但是完全的传统叙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绿皮书》则在传统线性叙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叙述结构的改良和创新。
从整体来看电影《绿皮书》以雪利从北到南的巡回演出作为串联线索展开叙事,他们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他们这一路的经历所遇到的困难在这条线上清楚的呈现出来,这些困难的源头基本都是种族歧视。而因为种族问题遭受的苦难都是两个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载体,因此《绿皮书》还有一条暗线,这条暗线是雪利和托尼之间的关系变化。雪利和托尼因为社会背景的大坏境在各方面都是矛盾的,雪利本身的高知艺术家地位身份和他受种族歧视的影响就是最大的不协调,与托尼虽然是白人,但是职业是底层的为了生活不得不服务于雪利,这就造成了 心理上的矛盾。但即使如此二人都从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最终成为朋友并都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由此可见《绿皮书》遵守了传统叙事的规律,但它不古板机械。明暗交织的线性叙事使得电影情节更加的戏剧化,增加了反转和多变性。这种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线性叙事单一枯燥平铺直叙的弊端,更能使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理解和包容。
二、由“对立”到“并肩”的人物关系构建
在一部喜剧电影中,人物是其中的灵魂和核心,他们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通常借助主要人物的经历或者身份性格的反差带来戏剧性效果,构成故事情节,最终几个主人公之间相互影响达到平衡。比如喜剧片《你丫闭嘴》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反差十分明显,一个装疯卖傻的话痨和一个冷静自持的杀手,虽然身份不光彩但是影片却通过一系列的点表现出了他们的人格优点。
(一)整体人物关系的建立
《绿皮书》这部影片在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十分的精妙。人物构成整体上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在这份简单中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人物心理障碍。与《你丫闭嘴》相同,《绿皮书》也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来引导他们的关系变化。但是这两个主人公的设置却打破了常规和一贯的稳定性,从根本种族来看,一个是白种人一个是黑人,他们之间因为种族问题就注定会有观念上的摩擦;而从身份地位上差异更是巨大,在以往的观念中,黑人的职业一般不如白人的职业体面,比如在电影《触不可及》中,黑人主人公是白人贵族的护工,但《绿皮书》中白人托尼却是黑人博士雪利雇佣的司机。在种族和地位上二人形成了对立的反差,一个是底层却拥有朋友和家庭的白人司机,一个是高贵却孤独的黑人钢琴家。
其他的配角人物的构建也很饱满,比如托尼的家人尤其是妻子,她的善解人意,对丈夫的付出和爱护,对种族的无差别对待,对雪利情书之教的感恩都体现了尊重和包容。而雪利的两个大提琴演奏同伴,自始至終的存在都是跟托尼的态度构成对比。他们没有托尼善于交流的性格,却比任何一个人都冷漠,从始至终没有为雪利说过一句话,他们是社会中旁观者沉默者的剪影,无声无形却是人心的杀手。
(二)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构建和改变
首先在人物心理构建上,二人是对立且具有矛盾的,无论是谁,都对对方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雪利对托尼粗俗行为的不满体现了社会高层阶级对低层阶级的不满,托尼对雪利的种族和高贵的不屑不解体现了种族之间的排斥。但是在这样一段特殊的人生旅途中,他们的相遇使得他们彼此了解互相尊重,这个过程很难得。雪利由北一路往南的巡演路线,地域变化对黑人群体偏见的增大,注定这是一场逆旅。
其次在人物性格构建上,雪利作为一位黑人中的高学历艺术家,他有风度,有品位,有高于其他同类的社会地位,但因为种族仍会受到白人歧视,而他努力争取的社会地位注定与普通的黑人群体不和谐,所以他即高贵更孤独。而他本身的性格也是矛盾的,他在舞台上自信在生活中却自卑,经常借酒消愁,他带有强烈的种族自尊心却每次不得不向社会妥协,他一个人的自尊心无法赢得一整个种族的尊严。托尼虽然是白人,但是工作在底层,因为生活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为雪利服务,他粗俗但是正直善良,他拥有超凡的处事技巧。托尼和雪利两个人虽然最初种族关系对立但是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补的。在托尼犯错误的时候雪利会纠正他,他不让他随意减别人的石头,逼迫托尼放回去,但最后偷偷买回来。托尼带雪利尝试没有吃过的炸鸡,雪利督促他把扔掉的饮料瓶捡回来。雪利自己做到了尊重和包容,也想让身边的人学会尊重和体面。当雪利失意受到不平待遇时,托尼尽自己所能让他脱险得到应得的对待。
他们都在改变,托尼的改变最初来自对雪利性格的孤独感受,雪利的改变就是他得到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克服旅途的逆境,他们是这段旅途的过客,却留下了难忘珍贵的回忆,从最初在雪利房间一高一低的对立相坐,到最后在圣诞节的比肩拥抱和共享晚餐,这样的反转情节和人物的变化无疑是对人物关系最成功的构建。
三、跨越种族的人文情怀的传播与包容
《绿皮书》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其表达的情感和人文情怀以及文化的传播都具有相对真实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之前,很多欧美电影都从正面或侧面或多或少的渗透着种族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差异,甚至阶级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的结局就是相互融合和包容,如果不能做到相互包容,那么永远有一方是弱势低头者。比如《美丽人生》以喜剧方式表现了犹太人虽自带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但最终没能受到包容,主角带着遗憾离开了人生。所以目前对于种族之间人文情怀和不同文化的传播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符号作为人文情怀传播载体的运用
物体是情感的载体,电影中串联情节的线索物可以作为电影中的符号。在《绿皮书》中典型符号不止一个,符号也是文化和情怀传播的载体。
其中影片中名为“Green Book”的绿皮书就是其中的一个电影线索,是代表黑人安全区的凭证和符号,旨在帮助非洲裔美国人找到住宿、餐馆和其他服务他们的行业。这本册子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存在使得两个种族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最终更能体现出托尼和雪利跨越种族文化,并成为真正的朋友时的来之不易。《绿皮书》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饮食符号,那就是炸鸡。炸鸡的存在是托尼和雪利两个人社会地位差异的写照。雪利从来不吃炸鸡但是炸鸡是托尼的最爱,但雪利最终被托尼“感化”尝试了人间另一种美味。正如托尼转述的父亲的话:“无论做什么,百分之百的做,工作时工作,该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这句话或许就正好点醒了孤独的雪利,他只不过是这段路上的匆匆过客,没有观众的时候也不必太拘束,该及时行乐的时候就不要有其他顾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那块绿色的石头,这時代表处事原则的符号。托尼最初没有这方面的原则,偷着捡商家不小心掉落的石头,但雪利有为人处世的原则,他在自己做到的同时希望托尼也能做到,这代表的不止是做人的诚信还同样是民族的自尊,影片最后雪利把石头偷偷买了带回来,是警示也是对这份友谊的尊重,最后就是感恩,这也是一种怀念的情怀。
(二)人物形象对人文情怀的传播与包容
文化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观点都是不同种族矛盾的初始点。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对人物形象的直观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包容传播的目的。
雪利虽然是黑人,但是他有自尊,有处事原则,有才华,有品德。他的一切优点让人几乎无可挑剔。观众如果站在托尼的角度,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在一段孤单的路途中陪你风雨无阻的前行,在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并肩而立,在文笔很差时有人教着给妻子写信,那么无论他是什么人种,又有什么关系呢
雪利说:“如果我不够黑,我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那么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雪利遭受的所有不公平都是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控诉和对”人人平等”的人权精神渴求,这就是铭刻于民族特性中的”美国信念”。但是要让它传播出去就要从精神上先感化群众,影视中塑造的人物是其中的一条可行途径。《绿皮书》中的雪利教人们学会尊重,托尼告诉观众们学会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为种族之间的平等相处勾勒一片天地。
四、总结
在这部喜剧片中,无论是线性叙事结构的创新还是人物关系的设置和构建,都是为了最终对种族对人文情怀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直到今天这个社会仍然不能完全的对所有种族的人做到真正的包容,但是这种平等尊重的思想不能放弃传播。在《绿皮书》中有一个情节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雪利和托尼半路停车加油,在不远处的田园上都是劳作的黑人,他们惊讶于一个白人司机为黑人服务,自始至终雪利都注视着他们,自信的眼神不断传递着作为一个正常的公民他们跟其他人是平等的这种思想,他想让他们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尊严。虽然这段不长不短的旅途对两个主人公来说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但是这段路途也是他们整段人生的缩影。雪利可能一辈子都会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中抗争,托尼可能一生注定平凡。“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但是他们都为对方跨出了一步并肩站在了一起,他们都为种族文化的传播和包容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行动。人生如逆旅,但行人只会向前走不会停止更不会后退。
参考文献:
[1] 杨芳.国内电影叙事学研究述评[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 夏茵.叙事学理论与一场有关认同的斗争:《绿皮书》[J].新闻传播,2019(10).
[3] 汪晓珺.《绿皮书》:理想主义者向现实迈出的勇敢步履[J].视听纵横,2019(02).
作者简介:王艺(1999—),女,河北衡水人,本科,研究方向:电影电视在叙事结构及文化传播方向的发展。
关键词:线性叙事;人物构建;人文情怀
一、传统线性叙事特点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具有完整性的特点,严格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进行描述,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被明显的划分出来,使得事件清晰故事更加的饱满。但是完全的传统叙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绿皮书》则在传统线性叙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叙述结构的改良和创新。
从整体来看电影《绿皮书》以雪利从北到南的巡回演出作为串联线索展开叙事,他们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他们这一路的经历所遇到的困难在这条线上清楚的呈现出来,这些困难的源头基本都是种族歧视。而因为种族问题遭受的苦难都是两个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载体,因此《绿皮书》还有一条暗线,这条暗线是雪利和托尼之间的关系变化。雪利和托尼因为社会背景的大坏境在各方面都是矛盾的,雪利本身的高知艺术家地位身份和他受种族歧视的影响就是最大的不协调,与托尼虽然是白人,但是职业是底层的为了生活不得不服务于雪利,这就造成了 心理上的矛盾。但即使如此二人都从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最终成为朋友并都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
由此可见《绿皮书》遵守了传统叙事的规律,但它不古板机械。明暗交织的线性叙事使得电影情节更加的戏剧化,增加了反转和多变性。这种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线性叙事单一枯燥平铺直叙的弊端,更能使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理解和包容。
二、由“对立”到“并肩”的人物关系构建
在一部喜剧电影中,人物是其中的灵魂和核心,他们带给观众情感上的共鸣。通常借助主要人物的经历或者身份性格的反差带来戏剧性效果,构成故事情节,最终几个主人公之间相互影响达到平衡。比如喜剧片《你丫闭嘴》中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反差十分明显,一个装疯卖傻的话痨和一个冷静自持的杀手,虽然身份不光彩但是影片却通过一系列的点表现出了他们的人格优点。
(一)整体人物关系的建立
《绿皮书》这部影片在人物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十分的精妙。人物构成整体上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在这份简单中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人物心理障碍。与《你丫闭嘴》相同,《绿皮书》也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来引导他们的关系变化。但是这两个主人公的设置却打破了常规和一贯的稳定性,从根本种族来看,一个是白种人一个是黑人,他们之间因为种族问题就注定会有观念上的摩擦;而从身份地位上差异更是巨大,在以往的观念中,黑人的职业一般不如白人的职业体面,比如在电影《触不可及》中,黑人主人公是白人贵族的护工,但《绿皮书》中白人托尼却是黑人博士雪利雇佣的司机。在种族和地位上二人形成了对立的反差,一个是底层却拥有朋友和家庭的白人司机,一个是高贵却孤独的黑人钢琴家。
其他的配角人物的构建也很饱满,比如托尼的家人尤其是妻子,她的善解人意,对丈夫的付出和爱护,对种族的无差别对待,对雪利情书之教的感恩都体现了尊重和包容。而雪利的两个大提琴演奏同伴,自始至終的存在都是跟托尼的态度构成对比。他们没有托尼善于交流的性格,却比任何一个人都冷漠,从始至终没有为雪利说过一句话,他们是社会中旁观者沉默者的剪影,无声无形却是人心的杀手。
(二)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构建和改变
首先在人物心理构建上,二人是对立且具有矛盾的,无论是谁,都对对方带有某种程度的偏见,雪利对托尼粗俗行为的不满体现了社会高层阶级对低层阶级的不满,托尼对雪利的种族和高贵的不屑不解体现了种族之间的排斥。但是在这样一段特殊的人生旅途中,他们的相遇使得他们彼此了解互相尊重,这个过程很难得。雪利由北一路往南的巡演路线,地域变化对黑人群体偏见的增大,注定这是一场逆旅。
其次在人物性格构建上,雪利作为一位黑人中的高学历艺术家,他有风度,有品位,有高于其他同类的社会地位,但因为种族仍会受到白人歧视,而他努力争取的社会地位注定与普通的黑人群体不和谐,所以他即高贵更孤独。而他本身的性格也是矛盾的,他在舞台上自信在生活中却自卑,经常借酒消愁,他带有强烈的种族自尊心却每次不得不向社会妥协,他一个人的自尊心无法赢得一整个种族的尊严。托尼虽然是白人,但是工作在底层,因为生活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为雪利服务,他粗俗但是正直善良,他拥有超凡的处事技巧。托尼和雪利两个人虽然最初种族关系对立但是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补的。在托尼犯错误的时候雪利会纠正他,他不让他随意减别人的石头,逼迫托尼放回去,但最后偷偷买回来。托尼带雪利尝试没有吃过的炸鸡,雪利督促他把扔掉的饮料瓶捡回来。雪利自己做到了尊重和包容,也想让身边的人学会尊重和体面。当雪利失意受到不平待遇时,托尼尽自己所能让他脱险得到应得的对待。
他们都在改变,托尼的改变最初来自对雪利性格的孤独感受,雪利的改变就是他得到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克服旅途的逆境,他们是这段旅途的过客,却留下了难忘珍贵的回忆,从最初在雪利房间一高一低的对立相坐,到最后在圣诞节的比肩拥抱和共享晚餐,这样的反转情节和人物的变化无疑是对人物关系最成功的构建。
三、跨越种族的人文情怀的传播与包容
《绿皮书》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其表达的情感和人文情怀以及文化的传播都具有相对真实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之前,很多欧美电影都从正面或侧面或多或少的渗透着种族之间的关系,文化的差异,甚至阶级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的结局就是相互融合和包容,如果不能做到相互包容,那么永远有一方是弱势低头者。比如《美丽人生》以喜剧方式表现了犹太人虽自带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但最终没能受到包容,主角带着遗憾离开了人生。所以目前对于种族之间人文情怀和不同文化的传播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典型符号作为人文情怀传播载体的运用
物体是情感的载体,电影中串联情节的线索物可以作为电影中的符号。在《绿皮书》中典型符号不止一个,符号也是文化和情怀传播的载体。
其中影片中名为“Green Book”的绿皮书就是其中的一个电影线索,是代表黑人安全区的凭证和符号,旨在帮助非洲裔美国人找到住宿、餐馆和其他服务他们的行业。这本册子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存在使得两个种族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最终更能体现出托尼和雪利跨越种族文化,并成为真正的朋友时的来之不易。《绿皮书》中还有一个明显的饮食符号,那就是炸鸡。炸鸡的存在是托尼和雪利两个人社会地位差异的写照。雪利从来不吃炸鸡但是炸鸡是托尼的最爱,但雪利最终被托尼“感化”尝试了人间另一种美味。正如托尼转述的父亲的话:“无论做什么,百分之百的做,工作时工作,该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这句话或许就正好点醒了孤独的雪利,他只不过是这段路上的匆匆过客,没有观众的时候也不必太拘束,该及时行乐的时候就不要有其他顾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那块绿色的石头,这時代表处事原则的符号。托尼最初没有这方面的原则,偷着捡商家不小心掉落的石头,但雪利有为人处世的原则,他在自己做到的同时希望托尼也能做到,这代表的不止是做人的诚信还同样是民族的自尊,影片最后雪利把石头偷偷买了带回来,是警示也是对这份友谊的尊重,最后就是感恩,这也是一种怀念的情怀。
(二)人物形象对人文情怀的传播与包容
文化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观点都是不同种族矛盾的初始点。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观众对人物形象的直观感受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包容传播的目的。
雪利虽然是黑人,但是他有自尊,有处事原则,有才华,有品德。他的一切优点让人几乎无可挑剔。观众如果站在托尼的角度,有这样一个人可以在一段孤单的路途中陪你风雨无阻的前行,在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并肩而立,在文笔很差时有人教着给妻子写信,那么无论他是什么人种,又有什么关系呢
雪利说:“如果我不够黑,我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那么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雪利遭受的所有不公平都是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控诉和对”人人平等”的人权精神渴求,这就是铭刻于民族特性中的”美国信念”。但是要让它传播出去就要从精神上先感化群众,影视中塑造的人物是其中的一条可行途径。《绿皮书》中的雪利教人们学会尊重,托尼告诉观众们学会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为种族之间的平等相处勾勒一片天地。
四、总结
在这部喜剧片中,无论是线性叙事结构的创新还是人物关系的设置和构建,都是为了最终对种族对人文情怀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直到今天这个社会仍然不能完全的对所有种族的人做到真正的包容,但是这种平等尊重的思想不能放弃传播。在《绿皮书》中有一个情节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雪利和托尼半路停车加油,在不远处的田园上都是劳作的黑人,他们惊讶于一个白人司机为黑人服务,自始至终雪利都注视着他们,自信的眼神不断传递着作为一个正常的公民他们跟其他人是平等的这种思想,他想让他们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尊严。虽然这段不长不短的旅途对两个主人公来说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但是这段路途也是他们整段人生的缩影。雪利可能一辈子都会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中抗争,托尼可能一生注定平凡。“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但是他们都为对方跨出了一步并肩站在了一起,他们都为种族文化的传播和包容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行动。人生如逆旅,但行人只会向前走不会停止更不会后退。
参考文献:
[1] 杨芳.国内电影叙事学研究述评[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 夏茵.叙事学理论与一场有关认同的斗争:《绿皮书》[J].新闻传播,2019(10).
[3] 汪晓珺.《绿皮书》:理想主义者向现实迈出的勇敢步履[J].视听纵横,2019(02).
作者简介:王艺(1999—),女,河北衡水人,本科,研究方向:电影电视在叙事结构及文化传播方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