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數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加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本文尝试从创设相关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 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思维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述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情境;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创设相关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放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情感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使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思维,积极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将分数知识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通过创设情境来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活跃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课上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夏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块西瓜给小明,她先是将这个西瓜切成了4份,自己一份,给了小明一份,但是小明嫌妈妈给得少,吵闹起来,小明妈妈既怕他吃多了闹肚子,又被他吵得没办法,想了想,小明妈妈将剩下的两份中的一份分成了2份给了小明,这次小明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吃了两块,比妈妈的多。”然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明吃得多还是妈妈吃得多?”学生对分西瓜这样的问题特别熟悉,对笔者提出的问题也十分感兴趣,于是都纷纷通过画图、折纸等来对问题进行了思考。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活跃,他们能够积极思考起来。
二、善于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问题来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思考、拓展思维的习惯,通过思考和认识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地变换思考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地相距41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3个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驶的路程多50千米。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将全部路程、已行驶路程和剩下路程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然后算出3个小时内行驶的路程,再除以3小时,就是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然后笔者让学生去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经过画图、分析、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剩余路程,然后减去50千米,得出已行驶路程,再除以3小时……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汽车行驶6小时后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6得出平均速度。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方法,并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
三、 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思维的运用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果较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没有正确的数学思维,学生便无法准确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各类数学题目形成整体认识。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小华感冒后买了一盒感冒药,每日吃2次,每次1片,这盒药一共18片,总共能够吃几天。这种类型的题目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考查学生多步运算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内容时,笔者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者商场的样子,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纸币或硬币,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以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会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
总而言之,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高段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善于提问,并能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付常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农家参谋,2019(16):297.
[2]曾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4):91.
[3]祁会.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8(14):103-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情境;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创设相关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放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情感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使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活跃思维,积极学习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将分数知识放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通过创设情境来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活跃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课上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夏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块西瓜给小明,她先是将这个西瓜切成了4份,自己一份,给了小明一份,但是小明嫌妈妈给得少,吵闹起来,小明妈妈既怕他吃多了闹肚子,又被他吵得没办法,想了想,小明妈妈将剩下的两份中的一份分成了2份给了小明,这次小明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吃了两块,比妈妈的多。”然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明吃得多还是妈妈吃得多?”学生对分西瓜这样的问题特别熟悉,对笔者提出的问题也十分感兴趣,于是都纷纷通过画图、折纸等来对问题进行了思考。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活跃,他们能够积极思考起来。
二、善于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问题来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思考、拓展思维的习惯,通过思考和认识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地变换思考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地相距41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3个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驶的路程多50千米。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将全部路程、已行驶路程和剩下路程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然后算出3个小时内行驶的路程,再除以3小时,就是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然后笔者让学生去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思考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经过画图、分析、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剩余路程,然后减去50千米,得出已行驶路程,再除以3小时……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先算出汽车行驶6小时后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6得出平均速度。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方法,并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
三、 联系实际生活,加强思维的运用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果较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没有正确的数学思维,学生便无法准确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各类数学题目形成整体认识。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小华感冒后买了一盒感冒药,每日吃2次,每次1片,这盒药一共18片,总共能够吃几天。这种类型的题目利用生活化的场景考查学生多步运算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作用,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内容时,笔者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者商场的样子,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纸币或硬币,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以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会运用数学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
总而言之,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高段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善于提问,并能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付常新.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农家参谋,2019(16):297.
[2]曾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4):91.
[3]祁会.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8(14):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