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族婚俗
俄罗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对青年人的婚姻不包办,主张自由恋爱。在俄罗斯族的习俗中,男女结婚也要履行求婚、定亲、婚礼等一定的程序。双方在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后,男方的父亲请上介绍人,带上撒了盐的“合列巴”,去女方家求婚,女方若同意,则当场将“合列巴”切开,请大家品尝。
在俄罗斯族中不提倡早婚,男的22岁,女的20岁,被认为是适合结婚的年龄,有的在22岁以后才结婚。俄罗斯族人不主张多生子女,一般都是生两三个孩子就不再生育。俄罗斯族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女都一样,都会一样的对待。
俄罗斯族禁止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结婚,也禁止表兄妹或堂兄妹之间的婚姻。主张在本民族之间通婚,但不禁止与其他民族通婚。在新疆,俄罗斯族与汉族、维吾尔等民族之间都相互通婚。
萨雅和德鲁
这些天,萨雅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天早晨她就会像一只快乐的蝴蝶,飞到院中,向着东方眺望着。等待着——原来她就要出嫁了。
当太阳爬上树梢时,东面的大马路上终于驰来了一列车队。漫天扬尘中,一张幸福的脸儿从车窗里探出——他就是那只萨雅一直等待着的蝴蝶,德鲁。
德鲁今天是来提亲的。他带来了一个面包和一瓶“沃特嘎”(酒)。盛面包的盘子上铺了一块雪白的毛巾,面包就放在毛巾上,面包上还撒了盐。这个撒了盐的面包可是俄罗斯族的“丘比特”哦。提亲的时候,如果姑娘不接受面包,就是表示拒绝;如果姑娘接过面包,并且亲手将它切开,就是表示同意。
“萨雅,你愿意接受这个面包吗?”
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中,萨雅红着脸儿接过了德鲁的面包。
德鲁激动得一把抱起萨雅,振奋无比地喊道: “大家想不想吃面包啊!”欢笑声里,萨雅和德鲁的家长与媒人共同商量了婚期和婚礼的事宜。
婚礼定在了这个月的18号。先是到教堂举行仪式,然后到德鲁的家里举行婚礼。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萨雅把同一辈的亲朋好友都请来,举行“节维什尼克”的仪式,在欢歌笑语声中,萨雅度过了她单身的最后一个夜晚。
第二天,萨雅早早起床,开始梳妆打扮。按俄罗斯族习俗,姑娘结婚后就不再留辫子,而是要把头发盘起来。萨雅梳好头,穿上雪白的婚礼服,等候迎亲新郎的到来。在新郎到来之前,还有一个告别仪式。仪式里,萨雅跪在地上,她的父亲拿着撒过盐的面包,母亲端着耶稣的像,在萨雅面前划着十字,默默祷告,希望耶稣能保佑萨雅得到幸福。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欢快的歌声和手风琴声。一听到这歌声,萨雅的女伴们兴奋得尖叫起来:“来啦!新郎来啦!”一溜儿立马关紧大门。新郎想要进门,就得先过这个“娘子关”了。
一会儿,身穿白色礼服的德鲁和一群小伙子冲到了门前。门外。男孩们叫嚷着一起奋力往里;中;门里,姑娘们嬉笑着,伸出小手来讨要红包,直到把德鲁身上所有的红包都掏光了才打开门。门刚拉来一道缝,人群就一拥而上。进了门,大伙都有地方坐,惟独新郎倌没得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的位置应该在新娘的旁边,但是却被萨雅的弟弟给占了。要想坐到新娘的旁边,拉上她的小手,须得留下“位置钱”。德鲁只好掏钱把“位置”买过来。当新郎新娘并坐一起之后,大家就开始唱歌跳舞,热闹了一阵,才一起去教堂。德鲁和萨雅手挽着手走在前面,亲友们走在后面,人们唱着歌,拉起手风琴,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堂。
怒放的百合花把教堂衬托得庄重无比。萨雅捧着红玫瑰,德鲁拿着一枝蜡烛,衣襟上别着红花的白巾,两人并肩站在耶稣像前。证婚仪式自此开始。首先,是神甫为这对新人祈祷。祷告完后,神甫庄重地询问德鲁:“你是否愿意娶萨雅为妻?”话音刚落,德鲁立刻答道:“我愿意!”好像慢一丁点,上帝就会把他的新娘抢走似的。神甫颔首微笑,转而询问萨雅:“你愿意德鲁做你的丈夫吗?”在德鲁炽热的眼神里,萨雅含羞一笑:“我愿意。”接着两人开始交换戒指,神甫给他们每人品尝一点蜂蜜,祝福他们婚后生活甘甜似蜜。四目相对之后,两人面对面跪下去。互行三次跪拜礼,天地为证,从此相伴一生。一次,两次,三次,这绵长而深切的吻,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而这一刻,连上帝也微笑了。
教堂的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的陪伴下来到新郎家,举行隆重的婚庆。德鲁家准备了丰盛的婚宴,在众多的美酒佳肴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各种高低不同和五颜六色的蛋糕。不要小看这些蛋糕,要知道每一种蛋糕都有美好的寓意,这是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真诚祝福。
婚礼上,新郎新娘轮番向大家敬酒,大家也向新郎和新娘祝酒。每当祝酒时。朋友们都高声齐喊:“果尔基,果尔基”(俄语“苦啊,苦啊”的意思),鼓动新郎和新娘再一次接吻。刚开始,萨雅还羞涩得只让德鲁亲她的脸颊。直到酒过三旬,客人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向德鲁祝酒,德鲁被灌得晕头转向。看得萨雅禁不住担心地询问:“你还好吗?”在震耳欲聋的“果尔基”声中,这句娇声软语,犹如一道闪电,激醒了德鲁如火的热情。德鲁和萨雅终于在众人面前来了一个深深的长吻。婚宴结束后,又开始了热闹的舞会。奏琴的人,弹指间亦风情无限。在缠绵的音乐里,所有的心都醉了。人群围成的“舞池”里只有德鲁和萨雅一圈一圈地舞着。长长的裙摆扬起来,身着白色礼服的德鲁与萨雅就像两只翩翩的蝴蝶。这双飞的蝴蝶,穿过荆棘,飞越红尘,从此追逐一生,无怨无悔……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我国唯一的白色人种,讲俄罗斯语,使用俄文,信仰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
新疆的俄罗斯族最初是在18世纪以后陆续从沙皇俄国迁来的,但主要以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较多。
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他们的住宅为欧式,多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人字型铁皮屋顶。俄罗斯人的服饰艳丽多彩,男多穿西服或长袖绣花衬衣,着马裤、马靴;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饮食上,俄罗斯人讲究喝苏甫汤、吃合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男女青年均喜欢跳踢踏舞。
俄罗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对青年人的婚姻不包办,主张自由恋爱。在俄罗斯族的习俗中,男女结婚也要履行求婚、定亲、婚礼等一定的程序。双方在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后,男方的父亲请上介绍人,带上撒了盐的“合列巴”,去女方家求婚,女方若同意,则当场将“合列巴”切开,请大家品尝。
在俄罗斯族中不提倡早婚,男的22岁,女的20岁,被认为是适合结婚的年龄,有的在22岁以后才结婚。俄罗斯族人不主张多生子女,一般都是生两三个孩子就不再生育。俄罗斯族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女都一样,都会一样的对待。
俄罗斯族禁止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结婚,也禁止表兄妹或堂兄妹之间的婚姻。主张在本民族之间通婚,但不禁止与其他民族通婚。在新疆,俄罗斯族与汉族、维吾尔等民族之间都相互通婚。
萨雅和德鲁
这些天,萨雅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天早晨她就会像一只快乐的蝴蝶,飞到院中,向着东方眺望着。等待着——原来她就要出嫁了。
当太阳爬上树梢时,东面的大马路上终于驰来了一列车队。漫天扬尘中,一张幸福的脸儿从车窗里探出——他就是那只萨雅一直等待着的蝴蝶,德鲁。
德鲁今天是来提亲的。他带来了一个面包和一瓶“沃特嘎”(酒)。盛面包的盘子上铺了一块雪白的毛巾,面包就放在毛巾上,面包上还撒了盐。这个撒了盐的面包可是俄罗斯族的“丘比特”哦。提亲的时候,如果姑娘不接受面包,就是表示拒绝;如果姑娘接过面包,并且亲手将它切开,就是表示同意。
“萨雅,你愿意接受这个面包吗?”
在众人期待的注视中,萨雅红着脸儿接过了德鲁的面包。
德鲁激动得一把抱起萨雅,振奋无比地喊道: “大家想不想吃面包啊!”欢笑声里,萨雅和德鲁的家长与媒人共同商量了婚期和婚礼的事宜。
婚礼定在了这个月的18号。先是到教堂举行仪式,然后到德鲁的家里举行婚礼。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萨雅把同一辈的亲朋好友都请来,举行“节维什尼克”的仪式,在欢歌笑语声中,萨雅度过了她单身的最后一个夜晚。
第二天,萨雅早早起床,开始梳妆打扮。按俄罗斯族习俗,姑娘结婚后就不再留辫子,而是要把头发盘起来。萨雅梳好头,穿上雪白的婚礼服,等候迎亲新郎的到来。在新郎到来之前,还有一个告别仪式。仪式里,萨雅跪在地上,她的父亲拿着撒过盐的面包,母亲端着耶稣的像,在萨雅面前划着十字,默默祷告,希望耶稣能保佑萨雅得到幸福。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欢快的歌声和手风琴声。一听到这歌声,萨雅的女伴们兴奋得尖叫起来:“来啦!新郎来啦!”一溜儿立马关紧大门。新郎想要进门,就得先过这个“娘子关”了。
一会儿,身穿白色礼服的德鲁和一群小伙子冲到了门前。门外。男孩们叫嚷着一起奋力往里;中;门里,姑娘们嬉笑着,伸出小手来讨要红包,直到把德鲁身上所有的红包都掏光了才打开门。门刚拉来一道缝,人群就一拥而上。进了门,大伙都有地方坐,惟独新郎倌没得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的位置应该在新娘的旁边,但是却被萨雅的弟弟给占了。要想坐到新娘的旁边,拉上她的小手,须得留下“位置钱”。德鲁只好掏钱把“位置”买过来。当新郎新娘并坐一起之后,大家就开始唱歌跳舞,热闹了一阵,才一起去教堂。德鲁和萨雅手挽着手走在前面,亲友们走在后面,人们唱着歌,拉起手风琴,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堂。
怒放的百合花把教堂衬托得庄重无比。萨雅捧着红玫瑰,德鲁拿着一枝蜡烛,衣襟上别着红花的白巾,两人并肩站在耶稣像前。证婚仪式自此开始。首先,是神甫为这对新人祈祷。祷告完后,神甫庄重地询问德鲁:“你是否愿意娶萨雅为妻?”话音刚落,德鲁立刻答道:“我愿意!”好像慢一丁点,上帝就会把他的新娘抢走似的。神甫颔首微笑,转而询问萨雅:“你愿意德鲁做你的丈夫吗?”在德鲁炽热的眼神里,萨雅含羞一笑:“我愿意。”接着两人开始交换戒指,神甫给他们每人品尝一点蜂蜜,祝福他们婚后生活甘甜似蜜。四目相对之后,两人面对面跪下去。互行三次跪拜礼,天地为证,从此相伴一生。一次,两次,三次,这绵长而深切的吻,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而这一刻,连上帝也微笑了。
教堂的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的陪伴下来到新郎家,举行隆重的婚庆。德鲁家准备了丰盛的婚宴,在众多的美酒佳肴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各种高低不同和五颜六色的蛋糕。不要小看这些蛋糕,要知道每一种蛋糕都有美好的寓意,这是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真诚祝福。
婚礼上,新郎新娘轮番向大家敬酒,大家也向新郎和新娘祝酒。每当祝酒时。朋友们都高声齐喊:“果尔基,果尔基”(俄语“苦啊,苦啊”的意思),鼓动新郎和新娘再一次接吻。刚开始,萨雅还羞涩得只让德鲁亲她的脸颊。直到酒过三旬,客人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向德鲁祝酒,德鲁被灌得晕头转向。看得萨雅禁不住担心地询问:“你还好吗?”在震耳欲聋的“果尔基”声中,这句娇声软语,犹如一道闪电,激醒了德鲁如火的热情。德鲁和萨雅终于在众人面前来了一个深深的长吻。婚宴结束后,又开始了热闹的舞会。奏琴的人,弹指间亦风情无限。在缠绵的音乐里,所有的心都醉了。人群围成的“舞池”里只有德鲁和萨雅一圈一圈地舞着。长长的裙摆扬起来,身着白色礼服的德鲁与萨雅就像两只翩翩的蝴蝶。这双飞的蝴蝶,穿过荆棘,飞越红尘,从此追逐一生,无怨无悔……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我国唯一的白色人种,讲俄罗斯语,使用俄文,信仰东正教。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
新疆的俄罗斯族最初是在18世纪以后陆续从沙皇俄国迁来的,但主要以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较多。
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他们的住宅为欧式,多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人字型铁皮屋顶。俄罗斯人的服饰艳丽多彩,男多穿西服或长袖绣花衬衣,着马裤、马靴;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饮食上,俄罗斯人讲究喝苏甫汤、吃合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男女青年均喜欢跳踢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