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学校文化建设 追求管理的高境界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也叫文明,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在不同的组织中同样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学校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组织。优秀的学校文化能培育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学校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教师行为的约束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先进的文化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一所学校品牌的展现,而这种文化力是无法复制与模仿的。
  构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办学价值观是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办学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定位、追求与走向。
  学校要确立具有竞争开拓精神的当代价值观。知春里小学把“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确定为学校的校训,即学校的文化价值核心,就是要充分展现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及集体的发展内驱力,做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能认清自我、了解自我,明确优势与不足,并且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达到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的目的。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立足现实,具有明确的分析辨别能力,既要找准学校的传统优势,也要敏锐地洞察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不断设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地不断进取、不断突破,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的孕育与传承
  学校核心价值观确定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内化到师生的行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去。
  知春里小学学校文化的主旨就是追求“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幸福”文化。“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特殊的快乐的心理体验。虽然幸福是个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没有标准可以衡量,但它是主体的一种自我感受。当主体认为自己达到了既定目标的时候,也就是成为自我满意、认同的最好的自我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种被自我认可的幸福。使每一位学校内的成员都能感受这种幸福,追求做最好的自我,就需要形成一种幸福传递的氛围。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认为,每一个旨在营造文化校园、营造和谐校园的细节都值得我们从教者去关注、去学习、去研究,因为它承载着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着学校的价值所在。细节,在校园文化建构中彰显着巨大的魅力。
  有句俗话说得好——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了,搞通俗了,那才叫聪明。精神层面的理念阐述、概念化的道理,如果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演绎出来,所达到的效果,要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奏效。因此,管理者首先應当是故事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管理思路等,传达给员工。
  除了学校管理者要会讲故事,我们还鼓励学校内的成员讲故事,“说出身边感动自己的故事”、“说出我的教学故事”等活动,传扬与深化学校主流文化,在回味感人的故事、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教育了他人。
  故事就是力量,有故事的组织才是成功的组织;会讲故事的管理者,才是成功的管理者。所以,文化与故事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故事支撑着文化的传承,文化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故事,从而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对一些内容进行修订、删除和增加以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具体内容标准中出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一变化使得生物课堂教学研究聚焦在概念学习上,这一导向将推动生物课程改革的深入。  ■ 变化在概念呈现的方式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0个专题每一个部分都出现了这样的描述——“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如“生
过去10年的课程改革成绩显著,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课程体系。但在改革中还存在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的地方。如具体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很笼统、不便于操作;缺乏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学科课程正式命名为体育与健康。  ■ 课程性质的变化  正式稿将实验稿中对本门“课程价值”部分的内容删
白志峰:北京市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特聘指导教师,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兼职教研员。白老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刊物先后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有这样一句名言:“当一个人把所学的知识都忘了以后,还能保留下来的正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保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是思维素质,是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被遗忘,而科学的思维能力却会长久地
近日,我到几所高中学校听了几堂语文课,有的课上得很成功,有的课就很值得商榷。这让我再一次思考语文课应当怎么上的问题。语文课堂不管呈现怎样的教学形态,但有一点必须保证,这就是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对于语文味,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程少堂先生的观点最为大家认同,它是指“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符合语文学科特性的课堂;有语文味的课堂,才可能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都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高考成绩。很多时候,我们会身不由己地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毕竟学生要靠分数升入大学,学校要靠分数检验教学,这一切现实问题,让我们一线教师不可能置身分数之外。高考、应试、分数,我们当然要重视,但如果一味追求分数,急功近利,我们的视野就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单一,而这一点对作文教学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我们淡化功利思想,变为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迈好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生命的主体性,给予生命个性发展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发展,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基于这种视角,我们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的口号,制定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目标。  营造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生命的成长与它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就是学校教
一年来,日坛中学转变教育方式,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施为途径,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或主动朝自己认同的预设目标,或努力完成自我设计的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种教育方式,在奠基阳光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  用科学精神转变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教到育的转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有所发展,或在启发下产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以接
德国2000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后,成为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全球领先者,令全世界羡慕.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推动清洁发电的
期刊
常规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上好常规课,无论是对于学校和教师做好日常的工作,还是对于促进教育创新、不断提升教学效率,都有着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教师如何上好常规课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不赞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不赞成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