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树生活信念 突围心理困境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介绍
  晓蓉,女,初三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顾及家里,且与晓蓉母亲发生过多次口舌矛盾。晓蓉母亲身体不好,在家休养。母亲对女儿管教很严,时不时会对女儿发脾气。长期以来,晓蓉性格忧郁敏感、少言寡语,很少和别人交流。有时会为一些小事而与人闹矛盾,没有固定的好朋友,对学习缺少兴趣。到了初三,眼看成绩一步步下滑,越来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她的母亲很着急。
  其实,晓蓉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初二时成绩还不错。只是由于家庭矛盾和自身因素,才在初三这个关键学习期掉下队来。
  晓蓉平时在校寄宿,常常闷闷不乐;周末回家后来校,会更加不开心和沉默。几次我找她聊天,她要么不发一言,要么嚎啕大哭,要么会抱怨父母亲对她的伤害和同学们对她的偏见。沉浸在这样的负性情绪中,她已难以自拔。
  二、心理诊断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式,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进而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来源于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事件A本身没有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B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C。如果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其建立合理的、正确的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身心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晓蓉的心理问题正是由一些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父亲常年不回家,一点也不关心自己”“母亲对自己发脾气是因为不爱自己,是对自己发泄情绪”“同学们不主动和自己交往是不喜欢自己”等过分概括化信念;而“所有人都要喜欢自己”等绝对化要求,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其认知结构,采取目的性、操作性强的合理情绪疗法来帮助晓蓉矫正心理问题。
  三、辅导策略
  针对晓蓉同学的现状,我采取了系列措施。
  (一)润滑亲子关系,链接心灵纽带
  不可否认,晓蓉的情绪变化和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父亲的常年在外,对女儿的关注不多,导致女儿的性情变化。晓蓉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敏感多虑,渴望父母亲情,渴求同伴关注和关心。为此,我致电晓蓉父亲,与他细谈孩子的情况,让他明白和理解,作为一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他能够经常在电话中与孩子交流学习和生活。如果可以回来见见孩子,那就更好了。
  而晓蓉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自身也很焦虑。她身体状况不好,不能参加工作,心情低落,无可避免地将这种阴影带给了女儿。在心理困境下,她对女儿的严格要求,常常因把握不好尺度而导致彼此反目成仇。我劝慰这位母亲,要收敛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更多健康、乐观的形象,给彼此更多的鼓励和扶持,共渡生活难关,携手跨过心理困境。她很快明白了我的意思,答应尽量注意自己与女儿的相处方式。
  我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将父亲和母亲的留言录下来播放给晓蓉听,还让母亲给女儿写了一封恳切的信。听着父母关爱的话语,看着母亲情真意切的字句,晓蓉动情地流下了眼泪。
  (二)同伴集体的相融,亦师亦友的交流
  集体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反复感受、体验,情感才能越来越丰富、深刻。晓蓉认为大家都不喜欢她,其根源恰恰是她总是回避班集体活动,在对别人抱以心理戒心的同时,也让自己游离于集体大门之外。再加上自己性格中的敏感脆弱,使得她与人相处时常常格格不入,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一点点小问题就可能引发矛盾。对此,我尽力创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使孩子们能把在团体互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同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并在安全信任的气氛中尝试着去学习或改变行为。参与是互动的前提,我鼓励晓蓉在交往中尝试唱“主角”,敢于发表看法,以合理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我也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关注晓蓉,倾听她的心声。当晓蓉切身体验到自己是被团体高度重视的时候,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她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她也越来越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运动会上参加长跑,同学们都为她鼓劲加油;在元旦汇演中参加排练舞蹈,同伴间的相互帮助、合作的人际氛围,感染着她,使晓蓉渐渐对班级产生一种依归属,对班级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关心,从而与同学们愉快和睦地相处,情绪饱满地学习和生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诲,就必须走进学生内心。我注意以朋友的角色出现在晓蓉面前,与她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而她也愿意将生活和成长中的困惑与感受向我倾诉,我则循循善诱,热心解答。
  (三)心理咨询矫正,柳暗花又明
  针对晓蓉的一般心理问题,我制定了3次咨询计划。每次40分钟左右,并且辅以她父母的交流,共同配合咨询矫正,目的是帮助她树立合理的信念,快乐健康地面对生活。在咨询中我给她讲述苏东坡“一路风尘一路歌”故事,让其感觉名人的豁达大度、潇洒乐观。我还让她与父母亲对话,体会父母亲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丰富情感,让她剖析自我、重树信念。
  晓蓉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父母亲都是爱我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无法归来,并不是不爱我,而是要努力赚钱养家,他很不容易很辛苦。爸爸其实是渴望回家的,我怎能抱怨爸爸呢!爸爸一定期望我有好的成绩、好的生活,所以他才那么辛苦的!我为什么不能够多体谅他一点呢?我也可以给他多打打电话,多写写信,给他寄上自己存钱买的手套,那爸爸该有多高兴啊!妈妈身体不好,一定很不开心,我应该多陪陪她,让她高兴,而不是让她操心。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要照顾好妈妈,因为我长大了!
  我还建议晓蓉在学校期间,每天主动和5个同学打招呼、主动交谈,观察同学的态度,同时记录下每天自己的心情。如此,晓蓉不断学会新的交往方法,如微笑打招呼,寻找共同话题等,自觉运用ABC理论,把新建立的信念运用到生活中。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不容易的,改变一个人长期形成的性格和处事习惯,就更不容易。重塑新信念需要勇气和智慧、方法和策略。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晓蓉有了让人欣喜的变化:渐渐能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能体验到在集体中的温暖和幸福,人也变得轻松和自信,学习更有冲劲,整个人变得开朗起来,真可谓“柳暗花又明”!
  我真心祝愿晓蓉以及像她这样的孩子,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改变自己的不良信念,突破自身的心理困境,以健康乐观的心态,笑看生活,积极生活,拥有美好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如东县饮泉中学
  江苏南通 22640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其他文献
何勇,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委员。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革命先烈朱执信,于1921年一手创办的。从创办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广州的名校、全国的名校。盛名之下的执信中学,不但曾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率先推进新学制,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而且一直勇立在教育的潮头,在崇
摘 要 从儿童的视角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轻松解读;在学校课程中深化拓展,加深体验;引导孩子观照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成长;树立榜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儿童生活全域,构筑孩子的精神家园。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课程;同伴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3  习近平总书记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活动作为品德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现在的品德课堂真可谓热闹异常、争奇斗妍。但仔细观察我们却不难发现,许多活动都陷入了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活动教学进行反思,以拨开浮云,还品德课堂一片亮丽的晴空。    一、活动目标,应上青天揽明月    品德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教学目标也应是综合的。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教学
【摘要】母语知识在外语学习中的负向迁移现象一直困扰着很多中国学生,母语的负向迁移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涉及标点,词汇,句法,篇章,以及文化差异。  【关键词】母语;负向迁移;高中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 蔡家旋(1997-),女,广东清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引言  自塞林克提出中介语的概念以后,语言的迁移理论也应运而生。母语的存在对第二
摘 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观及接合理论为反思我国当前日益高涨的学校文化热潮提供了基点。学校文化是一个整体性的人本概念,应从接合过程入手,让学校中的个体意识到自身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权利与义务,主动理解、积极表达、能动接合。  关 键 词学校文化;安东尼奥·葛兰西;斯图亚特·霍尔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7-0030-04  我国对学
摘 要 面对核心素养时代的挑战,学校德育构建和完善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目标体系,以此统整学校德育内容,并整合德育活动和相关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德育课程,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德育内容与评价机制,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旨归,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合、梳理和提升,推进学校德育的课程化实施。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核心素养;德育课程;课程化;课程统整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朱毛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校长,教育部“朱毛智领航校长工作室”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库成员,全国中小学领航校长参训学员,华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大学特聘研究生導师,南昌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12年9月,朱毛智调任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在这所曾两获“红旗学校”称号的南昌市老牌名校里,开始了“爱在十九中”的全人格教育探索之路。南昌十九中是南昌市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孩子,“体验”远比“经验”重要,诸多所谓的“经验”或人生感悟,其实就是亲身体验后的反思、发酵与积累。走访美国,参加为期两周的以“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与课程开发”为主题的海外专题培训,无疑是我教育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体验之一,对这段经历的反思,必将帮助我更好地投身教育,奉献教育。  一、国民个性与教育熏陶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谓深刻揭示了幼儿及早期教育对
当前,中国公民教育因缺乏公共生活的支撑,同时也缺乏系统性、成熟性的实践路径可依循,导致实效性不高,最终可能阻碍年轻一代公民品质的发展。就此,叶飞教授新著《公共交往与公民教育》在结合西方学术思想与本土实践的基础上,以“公共交往”理论为核心展开了科学而有益的理论探究。  一、聚焦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问题  公民教育必须在透彻理解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聚焦中国公民教育的本土问题,为解决中国公民教育的现实问题提
摘 要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立足已有的家庭教育工作基础,首创家庭教育学院。以学院建设为引领,明确面向全体公民的区域家庭教育工作新思路,建立多元化、高素质的讲师团队;着力开发区域性家庭教育课程,鼓励校本家庭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开展具有荔湾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活动,建设、健全家庭教育学院的网络互动平台与教育信息立体平台。由此,构建区域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水平。  关 键 词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