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我国高校一定要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创业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进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主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对创新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分析;探索
当前,随着我国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为高等教育基础战略。实现创业教育改革,在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近些年才开始,认识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实现创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1 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创业教育
1.1 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实现产教结合的关键途径,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2 应用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符合工作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一线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寻找社会需求,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2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建议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基本为地方本科或者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差、底子薄,在师资团队、资源调配以及学科积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一些困难。其主要体现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方面需要加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充分构建和优化;需要强化教师团队;建立评价制度以及体系。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创业教育特点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设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遵照“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办学定位,科学制定系统目标,并且分解具体的技能和能力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创业教育课程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遵照认识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原则,实现课外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共同发展,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从课堂内容分析,课程体系要实现层级化,分为毕业生实训、中高年级培养以及低年级启发教育。从学生规模分析,课程体系要实现漏斗化,即向高校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有选择的开展个性化教育。
在大一阶段,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为主,以知识导向为教育目标,高校可以直接选用相关教材或者自行编制教材。在大二、大三阶段,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为主,以知识应用为教育目标。在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同时,还要将高校的科学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实践项目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内容的规范、改造、凝练以及迁移。同时,还要通过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基础、学科前沿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提高学生创业以及创新所需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大四阶段,高校要面向有创业背景、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向的学生,以培养创业技能为教育重点,以强化实战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育目标。其中,教学内容要以实训练习和创业模拟为主,结合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和创业训练,并且通过校内外联合的方式,为学生创业提供土壤。
2.2 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强化学生拥有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课程要以实践训练和实际操作为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相吻合,高校要协同企业共同构建以及优化实践教育体系,形成资源的协同与整合。
高校一方面要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创设“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以及创业项目,并且协同社会、企业以及高校共同开展創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寻找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同时,高校还要按照专业分布,建立创业基地以及创新实验室,根据产业需求进行整合与分类,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实现创业实训平台的系统化以及一体化。通过创新项目以及学科竞赛的形式,不断探索创业实训方式,突出创业实训的真实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探索相关的企业创业项目。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再将专业技术转化为产品。
高校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机制,从实用、科研、教学、产业以及政治教育五个方面成立“创业教育小组”,由当地知名企业家、政府领导以及高校领导共同组成指挥小组,保证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高校各个部门也要努力参与其中,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高校还要设立创业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整合与开发,集中各种优势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中。并且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社会和企业应用,形成教科融通、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地协同的创业机制。
2.3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
虽然传统的挂职锻炼和教师培训可以完善创业师资团队建设,但是随着教师个人发展以及高校人事管理的需求,这种师资团队建设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高校一定要通过聘用+培养,构建实践技能型以及理论知识型的综合师资团队。
第一,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学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培训和研究。制定专职教育以及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的制度,组织国内外创业教育研修,并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高校还要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及职务评聘体系中。 第二,高校要完善校外教师团队建设,根据专兼融合、科创互补以及产学互补的原则,以培训需求要实际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的方式,聘请风险投资人、企业家、创业成功人以及知名学者来校讲课,组成高质量的校外教师团队。
第三,双师结构并不是单单由实践与理论所组成,校外教师也并不是简单的开设创业讲座与课程,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中,学科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协同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的关键渠道。在学科建设中可以将当前的最新技术以及最新理论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集聚。
2.4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要将工作考核与学科建设充分结合,社会评价与校内评价进行互补,实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立体化、多维化,完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在高校年度报表、就业质量报道以及教学评价报告中增加创业内容。其次,高校要建立人才培养的反馈与监控机制,将创业教育作为衡量高校院系工作和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最后,高校还要将新产品成果、科学分析、创业态度以及批判性地位纳入到毕业要求中,形成全面的考核系统。社会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要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高校也要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意识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怡.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 金融经济,2011(10):108-110.
[2]肖贵平,郑宝东,庞杰.基于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64-68.
[3]李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165-167.
[4]陈映江,赵兴绪,张新虎,魏彦明.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4):18-21.
[5]“創新创业教育”征文评选结果[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一等奖摘要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0.
[6]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0(33):52-54.
[7]陈丽娟.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接创新创業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05):57-59.
[8]何桂玲,陈育文,何晓琳等.地方性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5,30(06):78-79.
作者简介
赵雪(1982-),汉族,男,吉林省蛟河市人。 医学硕士学位。现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生物制药。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
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我国高校一定要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创业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进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主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对创新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分析;探索
当前,随着我国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为高等教育基础战略。实现创业教育改革,在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近些年才开始,认识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实现创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1 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创业教育
1.1 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实现产教结合的关键途径,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1.2 应用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符合工作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一线技术人员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寻找社会需求,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2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建议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基本为地方本科或者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差、底子薄,在师资团队、资源调配以及学科积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一些困难。其主要体现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方面需要加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充分构建和优化;需要强化教师团队;建立评价制度以及体系。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创业教育特点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设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遵照“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办学定位,科学制定系统目标,并且分解具体的技能和能力目标,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创业教育课程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遵照认识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原则,实现课外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共同发展,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从课堂内容分析,课程体系要实现层级化,分为毕业生实训、中高年级培养以及低年级启发教育。从学生规模分析,课程体系要实现漏斗化,即向高校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有选择的开展个性化教育。
在大一阶段,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为主,以知识导向为教育目标,高校可以直接选用相关教材或者自行编制教材。在大二、大三阶段,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为主,以知识应用为教育目标。在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同时,还要将高校的科学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实践项目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内容的规范、改造、凝练以及迁移。同时,还要通过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基础、学科前沿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提高学生创业以及创新所需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大四阶段,高校要面向有创业背景、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向的学生,以培养创业技能为教育重点,以强化实战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育目标。其中,教学内容要以实训练习和创业模拟为主,结合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和创业训练,并且通过校内外联合的方式,为学生创业提供土壤。
2.2 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强化学生拥有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课程要以实践训练和实际操作为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相吻合,高校要协同企业共同构建以及优化实践教育体系,形成资源的协同与整合。
高校一方面要为学生搭建实训平台,创设“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以及创业项目,并且协同社会、企业以及高校共同开展創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寻找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同时,高校还要按照专业分布,建立创业基地以及创新实验室,根据产业需求进行整合与分类,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实现创业实训平台的系统化以及一体化。通过创新项目以及学科竞赛的形式,不断探索创业实训方式,突出创业实训的真实性以及综合性特点,探索相关的企业创业项目。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再将专业技术转化为产品。
高校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机制,从实用、科研、教学、产业以及政治教育五个方面成立“创业教育小组”,由当地知名企业家、政府领导以及高校领导共同组成指挥小组,保证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高校各个部门也要努力参与其中,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高校还要设立创业基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整合与开发,集中各种优势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中。并且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社会和企业应用,形成教科融通、校企协同、校校协同、校地协同的创业机制。
2.3 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
虽然传统的挂职锻炼和教师培训可以完善创业师资团队建设,但是随着教师个人发展以及高校人事管理的需求,这种师资团队建设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高校一定要通过聘用+培养,构建实践技能型以及理论知识型的综合师资团队。
第一,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提高教师的创业教学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培训和研究。制定专职教育以及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的制度,组织国内外创业教育研修,并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高校还要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及职务评聘体系中。 第二,高校要完善校外教师团队建设,根据专兼融合、科创互补以及产学互补的原则,以培训需求要实际教学为出发点。通过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的方式,聘请风险投资人、企业家、创业成功人以及知名学者来校讲课,组成高质量的校外教师团队。
第三,双师结构并不是单单由实践与理论所组成,校外教师也并不是简单的开设创业讲座与课程,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中,学科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协同校外教师和校内教师的关键渠道。在学科建设中可以将当前的最新技术以及最新理论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实现校内教学资源与校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集聚。
2.4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要将工作考核与学科建设充分结合,社会评价与校内评价进行互补,实现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立体化、多维化,完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在高校年度报表、就业质量报道以及教学评价报告中增加创业内容。其次,高校要建立人才培养的反馈与监控机制,将创业教育作为衡量高校院系工作和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最后,高校还要将新产品成果、科学分析、创业态度以及批判性地位纳入到毕业要求中,形成全面的考核系统。社会部门以及企业单位要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估,高校也要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意识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进而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怡.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 金融经济,2011(10):108-110.
[2]肖贵平,郑宝东,庞杰.基于产学研用结合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64-68.
[3]李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165-167.
[4]陈映江,赵兴绪,张新虎,魏彦明.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4):18-21.
[5]“創新创业教育”征文评选结果[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一等奖摘要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0.
[6]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0(33):52-54.
[7]陈丽娟.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接创新创業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05):57-59.
[8]何桂玲,陈育文,何晓琳等.地方性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5,30(06):78-79.
作者简介
赵雪(1982-),汉族,男,吉林省蛟河市人。 医学硕士学位。现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生物制药。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