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的大学。很多学生也因为这样常常出现焦虑的现象。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如何调节学生的焦虑心理。
[关键词]高考 学生 焦虑 调节
面對考试,很多人会紧张不安,冒冷汗,这种对考试产生紧张感和应激反应,被称作“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国外调查表明,学生在考前一个月就会产生这种“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考试中,它使我们联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但是,过度的“焦虑”则对人有害,使人产生诸如失眠、生理机能和神经功能失调、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针对高考前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考试焦虑”,专家认为只要进行合理调节,适当缓解这种“焦虑”,对考试没有多少影响。如果考试焦虑发生在考试过程中,就会表现为过度紧张、大脑空白、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有的考生同时伴有如眼花、手抖、口干、头昏、心率过快直至休克,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那么怎样才能远离焦虑情绪?
一、增强学习实力,调节消极情绪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时能充分发挥。高考前,查缺补漏,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高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认真复习,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题目太难,还是一时轻敌?是身体不佳,还是心情太糟糕,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就算自己的基础不够踏实,也没有理由轻言放弃,正确的态度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师帮助之下查缺补漏,改进学习方法,制定好复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狭路相逢勇者胜,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有顽强拼搏的毅力,或许在高考考场上就会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二、高考目标要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成绩确定高考的期望值。考生若好高骛远,就会增加负担,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得过低,则影响潜能的发挥。
三、不打疲劳战术
缺乏睡眠休息会导致心情烦躁,降低信心,而提高复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有助于增强信心。疲劳战术使考生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
四、学会微笑
学生要将微笑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微笑可以给自己增添信心、从容和力量。人在充满信心时,满面春风,面带微笑。
五、积极自我暗示
学生在复习遇到困难时,不要心虚、急躁,要想想其他同学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积极自我暗示,应用“镜中我效应”。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位演讲家,在演说之前,总要对着镜子练一番,选择自己满意的表情,只要看到镜中的自己英姿焕发,就充满自信和力量。准备升学考试的考生也有不安和焦虑。要克服这种情绪,可以仿效邱吉尔照镜子的方法,自我暗示“我肯定能考好,不比别人差”。
六、应试技能训练
不要沉迷在“题海”里,应多进行应试技能训练。考生对考纲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各科目考查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全面掌握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和考试顺序;熟悉各科目的考试题量和考试类型。在高考时,才不至于对高考试卷觉得陌生,在心理上也能放松,有利于水平的发挥。在考试中,答题应先易后难把握时间,准中求快。在高考中,为了鉴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试题的特点是面广、量大、难度高,所以在个别难题上不能耗去过多的时间,导致容易的题目来不及做,是不可取的。由于考试时间紧,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检查,对基础题都要一次成功,不要寄望于检查时再发现错误。遇到难题,放在最后做,而且不要怕难题,因为我难人亦难,考生机会均等。在思路上从多方位进行考虑,激发灵活的应变能力。
七、和家长相互沟通
针对考生考前因时间紧张、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等心里问题,考生与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针对高考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多鼓励学生说些积极语言,规避危害最大的消极语言,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推懈的责任。家庭“转嫁”的压力和焦虑,有时是家庭紧张气氛的体现。父母是成年人,承受能力强,焦急的心还可能不太明显,但急迫心境下对孩子的照顾和指导往往是带有无形压力的。
八、自我减压
假如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压力,请努力,并且尽量设置好每日目标。将压力写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也有利于释放压力。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伤心时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喜剧。
高考是残酷的,又是选拔人才的常规途径,要想取胜,必须在各个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战略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战术上要认真细致、顽强刻苦,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去一道题一道题一分一分地夺取胜利。
[关键词]高考 学生 焦虑 调节
面對考试,很多人会紧张不安,冒冷汗,这种对考试产生紧张感和应激反应,被称作“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国外调查表明,学生在考前一个月就会产生这种“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考试中,它使我们联想加快、反应速度加快,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但是,过度的“焦虑”则对人有害,使人产生诸如失眠、生理机能和神经功能失调、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针对高考前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考试焦虑”,专家认为只要进行合理调节,适当缓解这种“焦虑”,对考试没有多少影响。如果考试焦虑发生在考试过程中,就会表现为过度紧张、大脑空白、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有的考生同时伴有如眼花、手抖、口干、头昏、心率过快直至休克,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那么怎样才能远离焦虑情绪?
一、增强学习实力,调节消极情绪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时能充分发挥。高考前,查缺补漏,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高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认真复习,还是考试不够专心?是题目太难,还是一时轻敌?是身体不佳,还是心情太糟糕,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就算自己的基础不够踏实,也没有理由轻言放弃,正确的态度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师帮助之下查缺补漏,改进学习方法,制定好复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狭路相逢勇者胜,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有顽强拼搏的毅力,或许在高考考场上就会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二、高考目标要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成绩确定高考的期望值。考生若好高骛远,就会增加负担,降低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目标定得过低,则影响潜能的发挥。
三、不打疲劳战术
缺乏睡眠休息会导致心情烦躁,降低信心,而提高复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有助于增强信心。疲劳战术使考生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
四、学会微笑
学生要将微笑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常微笑可以给自己增添信心、从容和力量。人在充满信心时,满面春风,面带微笑。
五、积极自我暗示
学生在复习遇到困难时,不要心虚、急躁,要想想其他同学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积极自我暗示,应用“镜中我效应”。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位演讲家,在演说之前,总要对着镜子练一番,选择自己满意的表情,只要看到镜中的自己英姿焕发,就充满自信和力量。准备升学考试的考生也有不安和焦虑。要克服这种情绪,可以仿效邱吉尔照镜子的方法,自我暗示“我肯定能考好,不比别人差”。
六、应试技能训练
不要沉迷在“题海”里,应多进行应试技能训练。考生对考纲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各科目考查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全面掌握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和考试顺序;熟悉各科目的考试题量和考试类型。在高考时,才不至于对高考试卷觉得陌生,在心理上也能放松,有利于水平的发挥。在考试中,答题应先易后难把握时间,准中求快。在高考中,为了鉴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试题的特点是面广、量大、难度高,所以在个别难题上不能耗去过多的时间,导致容易的题目来不及做,是不可取的。由于考试时间紧,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检查,对基础题都要一次成功,不要寄望于检查时再发现错误。遇到难题,放在最后做,而且不要怕难题,因为我难人亦难,考生机会均等。在思路上从多方位进行考虑,激发灵活的应变能力。
七、和家长相互沟通
针对考生考前因时间紧张、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等心里问题,考生与家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针对高考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多鼓励学生说些积极语言,规避危害最大的消极语言,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推懈的责任。家庭“转嫁”的压力和焦虑,有时是家庭紧张气氛的体现。父母是成年人,承受能力强,焦急的心还可能不太明显,但急迫心境下对孩子的照顾和指导往往是带有无形压力的。
八、自我减压
假如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压力,请努力,并且尽量设置好每日目标。将压力写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也有利于释放压力。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伤心时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喜剧。
高考是残酷的,又是选拔人才的常规途径,要想取胜,必须在各个方面下苦功夫,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战略上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战术上要认真细致、顽强刻苦,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去一道题一道题一分一分地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