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必须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素质教育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它主张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搞“填鸭式”知识的灌输,会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教学不是以应试为中心,不是以要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标。由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全能学生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如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注重教学艺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现象具有生动、直观、有趣等特征,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高中化学课本中介绍NH3溶解性时,我首先做喷泉实验,学生观看后都感到很新奇,烧瓶中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起来,后面学习NH3的性质就很容易了,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行的轻松又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课程讲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如物质结构理论等,掌握几种物质的性质,如Na、Cl2;练就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诸如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等操作,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知识,但并不仅限于教会,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教材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的这一章,内容不难理解,就采用“自学法”教学,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然后老师答疑,在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归纳,使烦琐枯燥的氧、氮、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轻松地进入学生头脑,而且让学生印象深、易记忆,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后,指导学生及时小结,找知识框架,明确重点,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讲习题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实验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然后通过现象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演示Cl2通入一湿润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而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时,则不褪色,提出质疑: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为什么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②什么物质使有色布条褪色?Cl2的漂白原理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湿润”二字上找突破口,在学生认真看书之后,就可以得出:Cl2与水作用,反应生成了HClO,HClO有较强的氧化性,使有色布条氧化褪色,这样使学生对Cl2的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化学实验,落实素质教育
1.化学实验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等方面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育功能,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适时地渗透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针对整个过程,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公布于众,让全体学生科学地评价每个方案的优劣,锻炼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化学实验有利于技能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再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实际操作,自我分析总结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操作,但这个操作决不是简单地,动一动就可以完成的,因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大脑和各种感官的密切配合,只有手脑等多种感官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实验中来,才能使动作协调规范。
3.化学实验有利于创新意识教育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发现和设计,在教师提出的实验设计中,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独立完成一个原理正确、过程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设计这一实验时,自然会考虑到现象是否明显,操作是否方便等诸多问题,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因此实验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置实验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学生会大胆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开拓新的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实验,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提问,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回答时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后进生优先提问、优先指导。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2.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因此,每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三分之二,课堂上教师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如遇到思考性的疑难问题时,还让学生讨论,以优帮差。
四、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尊其师而信其理”的心理效能,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信任的目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学生在感恩的心态中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平和的气氛中为自己学习。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化学教师,我们要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化学领域内交给学生开启智力的金钥匙,让学生在新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以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理论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搜寻、摸索、总结、提交。因此,要将其真正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取得更佳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职业中学)
一、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全能学生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如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注重教学艺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现象具有生动、直观、有趣等特征,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高中化学课本中介绍NH3溶解性时,我首先做喷泉实验,学生观看后都感到很新奇,烧瓶中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起来,后面学习NH3的性质就很容易了,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行的轻松又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课程讲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如物质结构理论等,掌握几种物质的性质,如Na、Cl2;练就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诸如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等操作,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知识,但并不仅限于教会,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教材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的这一章,内容不难理解,就采用“自学法”教学,先让学生自学、质疑,然后老师答疑,在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归纳,使烦琐枯燥的氧、氮、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轻松地进入学生头脑,而且让学生印象深、易记忆,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后,指导学生及时小结,找知识框架,明确重点,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讲习题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实验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然后通过现象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演示Cl2通入一湿润有色布条,布条褪色,而通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时,则不褪色,提出质疑:让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为什么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②什么物质使有色布条褪色?Cl2的漂白原理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湿润”二字上找突破口,在学生认真看书之后,就可以得出:Cl2与水作用,反应生成了HClO,HClO有较强的氧化性,使有色布条氧化褪色,这样使学生对Cl2的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化学实验,落实素质教育
1.化学实验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等方面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育功能,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适时地渗透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针对整个过程,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公布于众,让全体学生科学地评价每个方案的优劣,锻炼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化学实验有利于技能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再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实际操作,自我分析总结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操作,但这个操作决不是简单地,动一动就可以完成的,因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大脑和各种感官的密切配合,只有手脑等多种感官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实验中来,才能使动作协调规范。
3.化学实验有利于创新意识教育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发现和设计,在教师提出的实验设计中,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独立完成一个原理正确、过程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设计这一实验时,自然会考虑到现象是否明显,操作是否方便等诸多问题,在不断改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因此实验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置实验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学生会大胆的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开拓新的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实验,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对学生多提问,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回答时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后进生优先提问、优先指导。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2.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因此,每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三分之二,课堂上教师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述,如遇到思考性的疑难问题时,还让学生讨论,以优帮差。
四、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尊其师而信其理”的心理效能,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把信任的目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学生在感恩的心态中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平和的气氛中为自己学习。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化学教师,我们要在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化学领域内交给学生开启智力的金钥匙,让学生在新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以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理论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搜寻、摸索、总结、提交。因此,要将其真正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取得更佳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