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我们深切地领悟到,在充分运用各种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从以下几对关系中寻求平衡。
  
  一、教材处理:尊重与超越的平衡
  
  案例:教学“9加几”
  在学生讨论得出两种计算方法后,教师用了将近3分钟时间,极力要求学生运用数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而等到学生做练习时,又硬性规定必须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理由是虽然教材上出现了数数的方法。但“凑十法”计算起来最简便。
  案例中,教师极力体现新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学是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数学学习是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算法多样化”源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富有个性的理解。这种“以教定学”表面上实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实际上是教师被教材所支配。教学实践需要教材,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也不能完全抛弃教材。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选择、整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结论的平衡
  
  案例: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对24×12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呈现如下算法:(1)加法:24 24 24 …… 24(12个24连加);(2)连乘:24×3×4,24×2×6,12×3×8……(3)乘法分配率的应用:12×10 12×2……
  教师A: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B: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种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种方法太麻烦,其他两种各有优势。然后教师又将例题改为23×17,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都选择了第三种算法,教师因势利导引入了乘法竖式
  案例中,当学生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A并没有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算法,帮助学生实现新知构建。这种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使学生对问题悬而未决,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教师B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后,及时引导学生比较、评价,并掌握简捷、更具一般性的算法。学生在选择、确认的过程中体会到乘法竖式的优越性,新知得以构建。可见,过程与结论是辩证统一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教学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血肉又有灵魂的学科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式:探究与接受的平衡
  
  案例: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法一:由“分桃子”的故事情境引出“半个”
  师:“半个”该怎么写?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吗?(生答略)小朋友们能想出很多办法表示“一半”,真棒!数学里用二分之一表示“一半”,二分之一怎么寫呢?请小朋友们讨论讨论……
  教法二: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后
  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数学里是怎样表示“一半”的呢?请小朋友们注意看老师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结合直观具体的材料,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上述教学中,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这正是“1/2”的本质含义,至于二分之一怎么写,这已经是约定俗称的,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讨。因此,教法二选择讲授方式效果显然更好。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强调探究与接受的平衡,其目的就是要提升各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
  
  四、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与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平衡
  
  案例:教学“认识乘法”(课始,出示“动物园的一角”)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教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独特性的与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力求体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丝毫不意味着低估、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上述教学中,如果教师进行这样的适时引导“我们从画面中还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事件了。
  改革的基本要义是寻求平衡。如何预防认识上的极端化和做法上的片面性?也许,《中庸》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我们要把握的秘诀——寻求对立面的必要平衡,在平衡中深化,在平衡中突破。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在小学数学阶段乃至整个学习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上好计算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计算课是比较枯燥的课型,尤其是遇上“学生都会算了”的情况,更是尴尬。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与教材,整合和改编教学内容,利用学具突破各个核心问题的重难点,最后进行激趣练习,让学生感受计算的魅力和乐趣!  [关键词]整合改编;核心问题;游戏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多种方法,挖掘几何直观内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几何直观 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
[摘 要]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把人引向更高的可能性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传统教学观念里,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实际教学证明,只要学习材料组织恰当,探索过程引导得当,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完全是可能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性,更要走向开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关键词]可能性 现实性 平方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随着教材的变更,教材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找规律”这个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对比和解读,并给出部分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挖知识背后的“知识”。  [关键词]找规律 教材对比 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2  一、教材对比和解读  本文所述新旧教材分别为2012版和200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新教材用“解决问题”一词代替老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词,使许多一线教师认为,低中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就是把原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变为情境图,让学生在情境图中寻找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较之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正确领会新教材的意图,继承应用题教学的经验,把握“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质呢?下面,以自己在““解决问题””一课的
“留白”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国画有“计白当黑”之法,音乐有“休止”之法,诗文有“无言之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留白”艺术是指教师教学适可即止,给学生留下联想、思索的空间。“留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不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运用“留白”艺术达到理想的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进行教学。陶行知的“三小”策略,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三小”策略 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在空间形式的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学生空间表象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是进一步完善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建立较为深刻的面积表象呢?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处理,引发了我的思考。  案例回顾 在课堂上,教师以1平方分米为突破口来开展面积单位教学。  师(直接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这就是1平方分
案例描述:  片断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喜欢)我们班有48人,如果你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你会让同学们怎样排队?说说你的想法,并完成表格(略)。  生1:每排站4个同学,站12排。  生2:可以站2排,每排站24个同学。  生3:也可以48个同学站成1排。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体育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  ……  片断2:合作探究,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建立估测的意识。  教学片断:  一、引入新课  课始,教师提供回形针、固体胶、积木、铅笔等物品,让学生每人任选一样,量一量自己数学书的长边。教师根据学生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需要统一测量工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