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意图 继承经验 把握实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用“解决问题”一词代替老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词,使许多一线教师认为,低中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就是把原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变为情境图,让学生在情境图中寻找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较之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正确领会新教材的意图,继承应用题教学的经验,把握“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质呢?下面,以自己在““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谈一些拙见。
  案例描述:
  1.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1)出示8朵×6行的小红花图。
  师:这些小红花全班同学一人一朵够吗?
  生1:我横着看,8×6=48(朵),不够,我们班有50人,少2朵。
  生2:我竖着看,6×8=48(朵),不够,50-48=2(朵),少2朵。
  (2)出示体操比赛图。
  师:大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答略)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找出众多数学信息,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三个核心信息,即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有3个方阵)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最想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4)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师: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长记录算式,并汇报。
  师:发言的同学要清晰、大胆,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当别人的解决方法和你不一样时,学会记录。
  (5)观察比较。
  师:比较三种思路的异同。
  生3:每一种解决方法的第一步所解决的问题不同。
  生4:最后解决的结果相同,都连续用了两次乘法,都是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大家给算式取个名字。
  生:连乘。
  2.应用所学
  师:广播操结束后,总务处的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鸡蛋作为点心,若一人一个,这些鸡蛋够分吗?
  师: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有几种就写几种,做好后同桌交流一下怎样想的。
  3.练习巩固
  (1)练习课本第101页第1题和第3题,看图寻找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2)课本第102页第4题,观察游泳图后列式。
  4.回顾总结
  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师:想一想,用今天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解决身边的什么问题?
  5.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解决了“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现在广播操方阵发生了变化,只剩下方阵四周的小朋友,若还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会解决吗?
  ……
  教后反思:
  此课虽然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观察收集有用的信息后就缺乏探究的热情,于是我寻找其中的原因。
  一、是否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
  1.深刻理解教材
  本课教材把问题解决和连乘的运算意义相结合,让学生直接根据四则运算意义建立数学模型,这样既解决了“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又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把广播操图、鸡蛋图、跑步图、运货图、游泳图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灵活处理教材
  我在教学中用的全是课本上的图片,学生刚开始探究时的自觉性很强,但相似情境的不断重复,对于儿童来说很容易失去新鲜感。我重新教学这节课时,把书上的跑步图与运货图改成实际应用:“这两天老师的嗓子有点不好,所以要吃点药(出示两片药片),可以随意乱吃药吗?你是怎么想的呢?不够的话,你有什么建议?为什么?”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能从书本自然联系到生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象、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处理好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本课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本课承载着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的两个目标,课前虽然知道学生没有学过连乘,但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答案,于是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连乘的意义。新课标教材虽然取消了应用题一词,但其内容并没有被删除,相反还被赋予了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中如何继承传统
  1.情境创设要从简,课堂练习要加强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和数学材料中挖掘、创设出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去解决问题,主动学习数学。我在重新教学这节课时,将小红花图和音乐去掉,直接让学生观察画面,减少了图中的干扰因素。课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样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思考状态。小红花图和例1本身就存在着重复,删除后用这里挤出来的时间充实后面的课堂练习,对于学生内化知识和巩固技能是必要的。在例1学习后,我将练习中的游泳图放在练习巩固环节,使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巩固技能。
  2.呈现方式要简洁,数量关系要加强
  解决问题时,学生只有在获取信息后才能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正确做出解题方法的判断,这和应用题“根据已知条件解答相关问题”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教学例1时,我将情景图转化成文字叙述式应用题,这样既排除了图中情景与人物对话的干扰,又方便了数量关系的教学。
  3.联系生活要适当,逻辑思维要加强
  新课程非常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入生活素材的同时,对学生加强应用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有条理、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和加强说的训练等,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量关系的分析结合起来,与分析、综合的思考方法结合起来。
  三、教学中如何把握“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质
  “解决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都超越了传统应用题,因此,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策略。那么,新的教学策略应该怎样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呢?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我在第二次教学中通过一句导语“西城小学举行广播操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仔细观察画面,你可以得到什么数学信息”,直奔主题地处理好观察与收集的关系,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处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主题图时,收集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常有多余信息。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有理、有序的思考。
  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但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常常因题而异,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题策略。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连乘问题的策略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4.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空间观念
  在上述教学中,从例题的广播操图到练习巩固环节的游泳图,我始终注意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将习题拓展延伸,先让学生独立解题,同桌互相批改后再将所学知识拓展应用,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实现从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到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的过渡。
  经过此次教学,我觉得要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必须从领会教材意图入手,重视继承传统教学的经验,把握教学策略的实质,这是优化“解决问题”教学的必然选择。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买文具”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中试商、调商的重要基础,主要借助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重点学习判断商是几位数(定位)的方法。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对学生进行前测:“你能计算出90÷30和100÷40的结果吗?可以的话,请用尽量多的方法计算出来。”结果从学生的错例中发现,学生
[摘 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作业长期受到领导与家长的密切关注,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认真解读《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正视缺失,行为跟进。经过实践尝试,推广“轻负高质”的育人模式,可通过各种方法改进《作业本》的使用方式,以弥补不足,实现“四基”“四能”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 作业本 轻负高质 使用方式 提前 改编 分散 删除 优化 合并 分层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体,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是克隆产品,而是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他们的潜能。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比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实践,探寻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操作,以学促教,分层落实,从而真正实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目标。  [关键词]学情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践 思考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最近,执教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可能性总复习”一课,前后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细细比较,发现其中不乏许多迥然有异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结构的有序化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教学结构的有序化不仅可以节省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让知识有序地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链。原来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1.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2.对应练习,指导完成书上习题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其中“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这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数”与“形”的关系,明确、深刻地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下面以“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使他们真正获得发展。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索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示外,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那么,什么是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符号化语言不分国家和民族到处通用,这
[摘 要]计算在小学数学阶段乃至整个学习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上好计算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计算课是比较枯燥的课型,尤其是遇上“学生都会算了”的情况,更是尴尬。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与教材,整合和改编教学内容,利用学具突破各个核心问题的重难点,最后进行激趣练习,让学生感受计算的魅力和乐趣!  [关键词]整合改编;核心问题;游戏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上,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多种方法,挖掘几何直观内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几何直观 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7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
[摘 要]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把人引向更高的可能性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在传统教学观念里,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实际教学证明,只要学习材料组织恰当,探索过程引导得当,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完全是可能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性,更要走向开发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关键词]可能性 现实性 平方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随着教材的变更,教材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找规律”这个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对比和解读,并给出部分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挖知识背后的“知识”。  [关键词]找规律 教材对比 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2  一、教材对比和解读  本文所述新旧教材分别为2012版和200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